APP下载

关于盈余管理手段的文献综述

2017-11-27叶颖

商情 2017年34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研究现状会计准则

叶颖

[摘要]盈余管理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深为关切的话题,同时也是各级财政、监管部门实施会计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盈余管理的手段对国内外主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评述,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为系统研究我国盈余管理手段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盈余管理手段;研究现状;会计准则;公允价值

一、国外研究现状

Katherine Schipper(1989)对盈余管理的概念、研究的对象、盈余管理的特征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揭开了盈余管理研究的序幕。到了2003年Schipper在盈余管理手段中加入了非会计手段,并指出会计上的盈余管理终究会被实际活动的盈余管理而取代。但是Schipper并未提出会计盈余管理与实际盈余管理的具体替代效果。McNichols(1988)提出应计项目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奖金计划。同时他通过对坏账准备精确估计,提出坏账准备是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Erickson.M和S.Wang(2000)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和控股集团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他们认为关联交易是许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Kohlbeck和B.Mayhew(2003)也对关联交易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与投资相关的关联交易和复杂的关联交易与未来股东的回报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如果是与董事、股东、员工等个人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则呈现负向相关关系。以上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关联方交易是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Bergstresser和Philippcm(2006)发现可以通过降低退休金成本来调整员工薪酬进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而到了2004年Gordon做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发现会计准则的严格程度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但是准则的完善并不会完全消除盈余管理行为。而Alfred Wagenho和Eeral Ewers则用平衡模型证明了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盈余管理质量也会随之提高,但是盈余管理并不会消除。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手段、质量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2010年Gunny的确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发现在美国萨班斯法案实施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发生了重要变化。

Kin Lo、Felipe Ramos和Rafael Rogo(2017)提出了更加“新颖”的观点,他们研究发现,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的MD&A和相关披露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可见,盈余管理手段已不仅局限于表内项目。

国外对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应计项目。具体的有关联方交易、应计薪酬、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而通过研究也证实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随着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盈余管理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其盈余管理手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二、国内研究现状

陆建桥(2000)通过对亏损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当年及其前后年度极其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陆建桥同时指出亏损上市公司主要还是通过应计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在这里与西方学者的研究一致,西方学者将总体的收益分为经营现金流和应计利润。经营现金流一般需要真实的经营业务来操控,操控的成本比较高。相比之下应计利润则有很大的操控空间,因此通过应计利润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更加容易并且普遍。

章卫东(2010)通过对增发股票的对象与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增发对象的不同,从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也不相同。比如如果增发新股对象是上市公司的关联方,那么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而降低股价。而如果增发新股对象是机构投资者,那么上市公司会经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股价。

在公允价值是遏制了部分盈余管理还是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李胜在2007年提出公允价值计量更加能够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能够有效的降低盈余管理行为。但是韩冬梅、王敬玲并不这么认为,在2008年他们指出公允价值对计量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而公允价值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样就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公允价值并不等于盈余管理,但是公允价值极其可能会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公允价值是否提供或者遏制盈余管理空间要看市场是否完善,能否提供一个公允的环境。但我国的市场非常不完善,这就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姚玉梅(2011)通过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发现,公允價值会增加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孟乔(2016)认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为了我国经济活动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市场经济制度,使公众了解更全面准确地企业会计信息主要是38项具体准则,包括关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关于存货、关于无形资产、关于债务重组等等。很多具体的新准则不可避免地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基于38项具体准则,其提出了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公允价值、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产减值等一系列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我国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西方研究的基础上,同样提出了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公允价值、关联方交易和非经常损益项目等。并提出在不同的动机下造成的盈余管理手段是不同的,从而达到不同的目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有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同时不可避免地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

三、研究综述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文献回顾和评论,我们可以发现,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应计项目。具体的有关联方交易、应计薪酬、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而通过研究也证实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进而逐步完善,盈余管理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其盈余管理手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最新的研究也发现盈余管理手段延伸到MD&A等披露项目,而不仅限于表内项目。

从另一方面来说,“丰富新颖”的盈余管理手段对监管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也提出了相当的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研究现状会计准则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