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2017-11-27王柏林
王柏林
摘 要:“阳光体育”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共青团委开展的,旨在改善学生体质,增加学生运动量而发起的全国性活动,已经在很多地方实施。了解“阳光体育”的概念和实施的意义,介绍“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并对其中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必能促进“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阳光体育;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99
根据近年来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正在持续下降。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开展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遏制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现象的重要行动。当前,已经有多所学校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开展了课间活动,很多地方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仍存在不同学校执行程度差异加大、组织不合理、体育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
一、“阳光体育”的概念和实施意义
(一)“阳光体育”的概念
阳光体育的全称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其实行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计划的实行在全国的亿万学生中掀起了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地提高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阳光体育”的实施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有句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当前,各个学校的中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压力大、作业多以及运动少的情况。阳光体育的实行大大改变了上述现象,使中学生有了合理的运动时间,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侵袭。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关报告显示,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的。阳光体育的实行,增加了青少年的运动量,有利于青少年调节自身负面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用健康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3.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發展
“阳光体育”计划积极响应了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学习之余,给了学生合理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该计划的实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进步,是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当前阶段,大多数学校已经落实了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开展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不同学校之间对计划执行程度差异较大
由于经济或是环境差异较大,不同学校对于在“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程度不同。有的学校做得十分到位,有的学校却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学校组织不到位
学校科学合理的组织和指导是学生安全地进行大课间活动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着组织不合理的现象。首先,学校的教师对于大课间活动漠不关心,也不管学生是否进行体育运动。其次,学校体育设备非常缺乏,导致学生体育活动形式单一。
(三)学生态度不端正
长久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于成绩太过看重,从而忽视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于学校要求的课间活动并不在意,宁愿选择在教室学习。学生态度的不端正直接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受到阻碍,难以正常实行,或者是实行了也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三、解决对策
(一)学校应承担责任,执行上级指示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承担起自身责任,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开展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严格执行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最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二)学校应当科学组织课间活动
首先,学校应该安排教师合理有序地组织课间活动,并且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运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其次,学校应该购进体育器材设备,例如足球、羽毛球、跳绳等。体育器材的多样化不仅有利于避免体育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在体育方面全面发展。
(三)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
学生应该尽快转变自身陈旧观念,将学习与运动结合起来,合理分配时间,积极按照教师的组织,在“阳光体育”背景下,积极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去。
(四)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各级学校的督查
一些学校由于主观或是客观等多种因素,在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中难免存在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对各级学校工作的开展进行合理的检查,对于没有行动的学校进行督促,确保各级学校完成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开展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任务。
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开展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国家相关部门根据青少年现状所发起的科学活动。对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在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课间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学生和教育部门应该承担起自身责任,携起手来,朝着共同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唐雪梅,谢艳林,刘鸿.大课间活动的“积木化”与组编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
[2] 黄显良.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6(5).
[3] 廖华.挖掘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多元活动模式——渝北区课间操改革活动简述[J].体育教学,2005(3).
[4] 刘淑芳,范峰.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