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中的心灵徜徉
2017-11-27宋笑非
宋笑非
摘 要:传统儿童水墨画创作教学中,教师多以水墨画画法、技巧等作为讲解重点,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多停留在口头上,其本质仍为“填鸭式”教学。然新课标要求下的当代儿童水墨画创作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艺术视角的拓展和绘画创造性的提升为培养目标,因此儿童水墨画的教学需要以生为本,以儿童水墨画兴趣引导为基础,进行现代化的改革。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兴趣引导;以笔画心;以画写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97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提出:“人们并非真正懂得鸟鸣叫所蕴含的真意,但是却喜欢听鸟鸣。正如创作,之所以观赏者喜好观看不同类型的画作,其原因在于观赏者有可能与创作者的画意及创作情感产生共鸣。”儿童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自然人属性及自然心态作为引导基础,在尊重造型艺术客观规律及教育教学科学手段后,辅助儿童使用水墨画的形式充分表现自己的艺术情感和创作灵感。儿童水墨画的创作过程中,兴趣引导应该作为培养儿童创作热情,发掘儿童艺术创作积极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儿童水墨画培养的过程中,尊重儿童的天性,保护儿童的创作灵感。
一、以生为本尊重规律,引导学生以笔画心
(一)尊重儿童天性,遵从儿童创作规律
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儿童的创作潜能一直被列为水墨画教学基本原则。然而从当前儿童水墨画教学基本现状来看,显然此项原则往往被留在口头而并非应用于实践中。儿童水墨画与成人水墨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儿童基于心灵的纯净、性格的单纯及天真幼稚的天性,他们所创作的水墨画不容易受到成人绘画“程式化”的限制,因此,儿童水墨画多表现为稚拙的特色美感。儿童在水墨画创作时,其色、墨、水等的选择和应用多随心,画作缺乏透视变化和细节刻画。基于此,针对儿童水墨画创作的引导,教师需要将视觉放在儿童审美层次上,一方面为学生讲解创作所需要遵从的一定规则,而另一方面则为学生提供各类案例分析,以作为引导其在一定规则内随心所欲“以笔画心”。
(二)由浅入深引导,发掘儿童创作兴趣
玩是儿童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笔时,可以从基础执笔方式入手,使其将笔作为手的延展,通过体验手指蘸墨纸上操作和毛笔在纸上绘画时的差异,使其体验毛笔作画时线条描画时的或轻或重所体现的画面感。当学生逐步掌控毛笔的运用技巧后,教师可为其展示水和墨结合的奇妙性,比如在洁净的水中,滴入水墨,观察水墨纠缠所体现出的美感。此种教学方式可辅助学生自行感悟墨色从浓到淡,从淡到浓的动态变化之美。教师在为学生展示不同笔法后,请学生自行总结笔法运用的特点及水墨浓淡对比的规律,引导学生动脑筋自行搭配以进行自我想象的表达和描画。
二、重视观察合作,培养学生以画写意
(一)巧妙示范,分组共同创作
水墨画课程讲解并非为了培养专业的绘画人员,而是为增强学生审美观念,拓展儿童的艺术视野,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惯性使用讲授式的教学法,然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平等性,应该作为教师在当前水墨画教学模式改革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仅为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生生互动可作为教师培养学生以画寫意的基础。儿童创作最为精彩之处主要在于他们能用笔表达自身的童真和童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按照教师所设定的主题,共同想方法、动脑筋来进行艺术创新,不同小组之间需要以创作成果作为比赛依据,教师和全体学生均可作为评委为不同小组的创作成果点评。比如在《小麻雀》的水墨画创作中,教师为学生播放记录麻雀动作、形象等视频后,请学生按照小组自行设计和讨论,每个小组必须画出不一样的小麻雀。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们分组进行小麻雀的设计和背景的配备,此种教学方式更便于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方面的提升。点评方式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相互之间竞争的进取心,小组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更是促进小组凝聚力提升,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重要动力。对于绘画效果较好的小组,教师可让其为其他同学进行示范画,以起到创作引领的作用。
(二)培养观察习惯,引导个性化创作风格的塑造
传统观念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似乎并不需要自行创作或日常观察各类事物,仅需要不断地临摹前辈们的作品即可提升自身的创作技巧。然而事实上,儿童水墨画同样需要儿童在平时不断观察自己笔下的各类事物。因此,教师在儿童水墨画创作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欣赏、创作、表达等能力,并引导其在创作中充分利用自身日常观察心得。考虑到儿童自身缺乏自我规划意识,教师可设定观赏和观察的对象,让学生自行观察并撰写观察日记。比如画虾之前,教师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各类虾的录像、照片,并观察学生的观察重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家或者教师在班级中养虾,来便利于学生对实物的近距离观察和触摸。学生在日常的观察中,通过触摸、观察、对比等必然形成具有个人色彩的认知,如一些学生会认为虾的大钳子更为威武需要突出,一些学生则认为虾的胡须更具有流线性,此类认知可作为学生“以画写意”的基础,在教师为学生展示著名画家如齐白石等的“虾作”后,学生对比画家们的画法与自己观察的经验后,下笔自然更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而此正是学生以笔画心、以画写意的基础和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彭玲.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两种常用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3).
[2] 徐卫玲.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与思考[J].戏剧之家,2014(10).
[3] 刘长胜.儿童水墨画教学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