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分析
2017-11-27张国强
张国强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转变为信息平台的建设者和信息供应者。而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校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教学活动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推动互联网资源和初中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关键词:网络;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92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分析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转型的主要手段,而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也在由传统课堂向着“教育新课堂”转变。
(一)由以教师主导的传统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网络课堂快速转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写靠一支笔、说靠一张嘴”的“填鸭式”数学课堂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融合的不断深入,网络课程、网络课堂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大方向,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的传统课堂正在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网络课堂快速转型。
(二)课内有效教学资源匮乏,现有教学资源很难实现学习目标,但以网络资源为代表的课外资源越来越丰富。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强调借鉴功能,以史为鉴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把学生从数学情境中引导到现实生活中来,把相应的数学精神在现实中发挥应用,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即初中数学课程必须实现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两个育人目标。要达成上述目标,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必须进行拓展和外延,更应该实时地引入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与初中数学有关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多种信息资源于一身,图文声并茂,视听思结合,它可以还原各种数学事件、再现数学情景,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既可以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又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特别有利于营造能够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轻松达成教学目标。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堂中广泛应用,使得网络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便捷。互联网技术已经和教育技术密切关联,“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室已经被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教室所取代,这就为网络资源进教室搭建了平台,拓宽了渠道。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将各地教育资源连接起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联网上与初中数学课程有关的海量数据资源丰富数学课堂容量,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获取、加工、启发思考、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同创新等多种程序,调动自己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来拓展知识面,实现学习目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由于网络资源的获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广泛的信息资源自主选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音视频、数学图片、文献文字记载、考古资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也就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二、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现状分析
互联网络具有互动性强、数据庞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在信息的传播中具有高效便捷、实时性等优点,因此对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帮助。
(一)数学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庞杂,类别多样,但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仍很匮乏且分布广而散。互联网上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数以千万计,体量庞大,种类繁多,包括专门的数学教学网站、数学专题网站、以纪录片为主的数学题材音视频资料、数学图片、文献文字记载材料、教学课件、习题资料、数学课堂实录等等。这部分与数学教学活动有关的网络资源虽然数据体量庞大,但绝大部分内容比较接近,分布比较广泛且分散。由于缺乏深层次的教学资源开发,网络资源大部分再生性和二次利用率比较差,而且多数是文字教材的搬家或课堂教学的翻版,质量较低,属于“教育活动的原始生产资料”,真正符合初中数学课程特点、适用性强的优秀教学资源并不多。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缺乏一体化设计、交互性和连续性,资源分布不成体系且缺乏科学性,整个资源体系杂乱无章,加之能否提供检索的服务器缺乏人性化智能导向,故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
(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真实性差,真假难辨,对教师和学生的辨别能力要求高。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的网络教室里,学生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支配下利用自己的头脑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捕捉、加工来使自己获得新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捕获的信息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素材,素材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知识偏向。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特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接触的可用资源真假难辨,尤其是已经被二次加工过的数学资料如音视频资料、文献中摘录的只言片语等,一般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以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很难辨别资源真伪,容易出现认知偏差,所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成为网络资源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的重要阻碍因素。
(三)数学网络教学资源更新速度快,持续性强,具备较强的可塑性。网络教学资源是互联网资源的一部分,同样具备互联网快速更新的特征,基于数量庞大的终端支撑,网络教学资源更新速度非常快。随着初中数学网络资源的不断更新,资源不断被利用、不断被加工,相互关联的数学网络资源相互联系,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可塑性较强。
参考文献:
[1] 凌道明.新型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重构所面临的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J].南方论刊,2010(5).
[2] 曹梅静,王玲编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