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资源与历史课堂的深度融合

2017-11-27李宏柏

学周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

李宏柏

摘 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网络技术逐步改变了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网络课堂成为教改的大方向。网络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绝不是“下载”“复制”“粘贴”网络资料;网络资源的甄别筛选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必须坚持“补”“真”“全”等原则。

关键词:网络;有效教学资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88

信息技术自出现之日起,就带给教育者无限的遐想与期望。几代教育技术人和教育研究者历经一个世纪,在众多技术所带来的教育期望中,试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而改变教育现实的教育理想。在近些年中,已经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教育,把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完美地展现在世人眼前,使其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磨合、不断完善,进而构建成完整、清晰的教育体系。

一、有新技术支撑和新技术引领,历史网络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深度融合具有稳定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校园的普及,以互联网为核心网络教室的建成,以计算机为依托的学习终端的推广,使得网络资源和初中历史课堂的深度融合极具可行性。在教育改革理念推动下,新教育理念正在确立,历史网络资源进课堂是大方向,是未来教育的必由之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和课堂模式,基于互联网合作的新课堂模式正在初中历史课堂构建。这一新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信息平台的搭建者和信息的引导者,合作竞争是主要进步途径,学生通过新技术手段从网络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提炼知识是学习活动的主要步骤。

二、初中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的进步为历史网络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行性

历史网络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的深度融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网络资源进课堂能顺利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关键环节是学生对信息的捕捉、加工。

现行学制下,初中各学科相互渗透,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普及,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技术,这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搜索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初中阶段学生认知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占主要优势,此阶段的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知觉事物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进一步提高,已经能够根据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需要比较稳定地对网络学习资源加以组合、补充、删减和整合,从而对资源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解,满足学习需求,实现历史学习目标。初中阶段学生的记忆力是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高峰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直观、形象材料的理解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记忆。网络教学资源中的音频、视频、图片、教学实录等材料恰好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记忆特点,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用这些学习资源辅助学习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历史网络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深度融合提供的必要性

网络教学资源和初中历史课堂深度融合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现有历史教科书所选择的历史资料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片面,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全面地反映历史现象的本源。网络教学资源可以通过音频、视频、文献记载、历史图片等多种形式还原历史事件,弥补教材资料的不足,有效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资源分布于互联网上,而且门类繁杂,学生通过网络关键词搜索获取历史资料进行辨别、综合分析、交流互动等一系列综合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获取知识的能力。从教师教学方面讲,网络资源和初中历史课程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引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课堂需要坚持的原则和有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绝不是网络资源简单的“下载”“复制”“粘贴”,而应该与实际课程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对资源进行科学的有效整合,使之与课堂深入融合。网络教学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的深入融合过程中应该坚持“补”“真”“全”等原则。

所谓“补”,是指网络有效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引用必須突出辅助教学功能原则,不能本末倒置,所引用的资源目的性应该非常明确,是对原有教材的补充诠释和对历史知识点的拓展,有需要时才用,不需要时可不用,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以免造成课堂臃肿,引起学生思维混乱。

所谓“真”,是指网络有效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引用必须经过反复对比去伪存真。对网络有效教学资源的甄别筛选尤为重要,伪历史类、二手史料、影视作品等均不能作为正式材料作为课堂学习材料,应该引用未经加工过的“本源史料”,并根据课程需要进行适当删改,使之能满足实际需要。

所谓“全”,是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用的史料应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不单单引入一种材料,要引入多元化材料,引入最新历史研究成果、最新发现,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不唯心、不唯书,唯求真”的理念,坚持用发展的视角多维度思考问题。

实现网络有效教育资源和初中历史课堂的深入融合,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的整体优化,促使初中历史课堂的拓展和外延,对推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探索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教育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制定正确、合理的教育规划,大力发展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最先进、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当今教育部门最应关注及实施的。教师更应该在问题中不断改善,在改善中不断革新,用最新、最有效率、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为国家努力培养新一代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绍文.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J].教育革新,2014(6).

[2] 古勇.再谈新课改下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J].东方教育,2015(6).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