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节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析

2017-11-27王垠姜才胜张翠平

科教导刊 2017年30期

王垠+姜才胜+张翠平

摘 要 调节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四个主要理论之一,强调任何高级认知活动(包括二语学习)都需要经过调节工具(如:语言、实物、图表等)才能得以发展。阅读作为中国英语教学主要的语言输入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模式成旧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虽然近年来教师也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手段来改变这种现状,但因为缺乏系统有效的理论指导,使得阅读教学的成效还有待发展。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调节论着手,结合前人在调节论和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獻综述,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社会文化论 调节论 大学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55

0 引言

社会文化论(Sociocultural Theory)起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的文化历史论, Vygotsky认为任何高等发展的心智功能都是通过文化活动不断形成和改变的。也就说社会与文化环境对人心智功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理论最开始用于解释人类认知心理发展过程,后被 Lantolf 等一些社会文化派学者引入二语习得领域,在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界引起了极高的研究热潮。根据James Lantolf和steven thorne社会文化理论核心由四个部分组成:调节论(又译为中介)、内化论、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中调节论(Mediation Theory)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中心概念,强调任何高级认知活动(包括二语学习)都需要经过调节工具(如:语言、实物、图表等)才能得以发展。而语言是最基本的调节工具。

1 有关调节论的国内外现状

人类意识或大脑的活动是由文化构建的辅助工具来调节的,这种调节作用是社会关联、社会合作和集体行为以及文化传统交织在一起的庞大系统。Kozulin将调节分为两大类:(1)心理调节,指的是能融入人类心智的文化构造物,像符号系统(比如语言),文化概念,图形等;(2)人为调节,指来自他人实际的或心理的支持以促进个体对新概念的内化。然而lantolf则将调节分为三种,主要包括物体调控、他人调控和自我调控,其中物体调节,如图表、电脑等;他人调控,如教师或同学的指点,可称为明示调节;而自我调控是暗示调节的主要方式。Vygotsky认为认知发展过程就是经历这三个阶段,从物体调控到他人调控最后到自我调控。

过去二十年不少学者讨论了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以及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指导意义,主要由若干西方学者从最近发展区讨论了二语学习者如何促进自身的语言认知发展,也有不少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讨论了调节论对二语或者外语学习的作用。1994年,Aljaafreh与Lantolf开始研究学生如何对二语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并发现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商调节对学习者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Nassaji与Swain进一步证实了协商调节比一般调节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更为重要。Horne在他的文章中探讨了教师如何将在线互动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大部分的国外专家都证实了教师调节对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有积极影响。除此之外,很多研究者还开展实证研究探索同伴调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才开始实施,主要都是研究教师调节与同伴调节的影响。其中大部分研究着眼于调节论对语法教学或口语学习的指导意义,只有很少部分研究将调节论用于指导阅读教学,国内从调节论的角度探讨阅读教学就更加寥寥无几,大多只从文献综述或理论角度叙述了调节论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 基于调节论的阅读教学模型

阅读作为中国英语教学主要的语言输入方式,也是发展其他听、说、写技能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至今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彻底克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被动接受,关注语法或字面含义等阅读弊端。纵观外语教学发展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很难被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所主导。往往都是随着社会发展,旧的方法不断被新的方法所取代。比如,曾经盛行一时的语法翻译法,此方法要求学习者大量输入语法知识和词汇量以满足对阅读的需要。但是到了十九世纪语法翻译法逐渐被新兴的交际法所取代,这个时期人们学习外语不再仅仅是为了人文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是满足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因而口语交流,任务设置,小组互动等这样的活动则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习者获取新信息以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所以学习不再被认为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应该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过去的十年里,人们普遍认为课堂与学生都应该受到教师的监控,这样学习者就可以避免错误而获得正确的知识。但是在这样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时代,学生应该学会带着不同的目标去阅读, 自我构建具有特色的认知能力。

此外,英语阅读教学发展过程也证明了教授学生词汇,语法与句法并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阅读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有时,即使阅读者能认识每个单词,短语和句法结构,但他们仍然不能准确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因此,如何培养阅读者的理解能力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社会文化主义者建议想要促使学习者认知发展,应该积极实施阅读教学过程。想要积极开展阅读课堂,那么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阅读者本身的差异。学习者是否能准确的破译文章内容主要还是依赖于他们原先所具备的知识。不同的阅读者有着不同的背景知识,所以具备不同原有知识的阅读者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不同。因此教师的角色就是在阅读过程帮助不同的学习者建立正确的内容关系。其次,是学习者阅读文章的动机。传统阅读课堂中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低下。这其实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所导致的,教师总是一味地参照课本灌输知识,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这让阅读变得了无生趣。最后导致学生低效阅读能力的是学生本身贫乏的语言知识以及教师不合理的引导。endprint

调节理论为教师如何干涉学生阅读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建议。因而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基于调节理论建立了以下阅读指导模型(如图1所示)。

社会文化主义者认为成功的学习是科学概念内化的结果,同时学习过程是受学习者本身日常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影响。这些存在于学习者头脑中的原有知识本身是抽象而无意义的。只有当这些知识被完全激活,新概念的内化才可能实现。 因此第一步应该是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与阅读材料主体相关的重点词汇,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汇的关联性。这样的措施即是物体调控,可以帮助学生唤起与主题有关的原有知识,并对后续话题形成特定的概念。第二步着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实施新任务。这些任务也起到了物体调控的作用,它们正是所谓的心理工具,为学习者从文章中学习知识提供动机。除此之外,自我调控在这一阶段也发挥了其功能。学生自言自语思考它们在任务中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整個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充分利用资源找出解决任务的适当方法。当然有可能内容过于抽象难于理解,老师可以绘制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逻辑结构,或归纳有关难点帮助知识串联。最后学生需要用言语表达他们对于任务的理解以及他们完成任务的解决方案。这一步的目的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检验学生到底获取了多少信息,同时还可以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到底对于文章理解程度有多少,帮助他们实施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3 结语

调节论不是研究哪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最好地促进学习过程,而是认为任何协调学习者目前发展水平并发掘其更大潜能的教学方法都是可行的。调节论强调的是从原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转变过程,原有知识作为最可靠的调节物之一可以有效影响学生阅读过程。此外,调节论的实施可以激发学习者阅读动机,使他们了解从阅读过程中可以获取什么知识;并对如何运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为学生展示新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指导。因而本文基于调节论的阅读教学模型对于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Appel, G. and J. P. Lantolf. (1994). Speaking as mediation: a study of L1 and L2 and L2 text recall task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8:437-452.

[2] Donato, R. And D. Mc Cormick. (1994).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role of mediat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8:453-464.

[3] Gibbons, P.(2003).Mediating language learning: Teacher interactions with ESL students in a content-based classroom. TESOL Quarterly,37:247-273.

[4] 段伶俐.社会文化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中国外语教育(季刊),2014(1):16-23.

[5] 段伶俐.社会文化理论与语用习得理论框架的构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3):124-127.

[6] 姜孟.从社会文化理论透视二语习得.英语研究,2013(3):53-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