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发展党的后备力量的实践探索
2017-11-27郭军舰陈熠
郭军舰+陈熠
【摘 要】 高中阶段在学生中对适合作为党的接班人的学生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党的后备力量。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严格遵守党的后备力量的推荐标准,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利用业余党校培养高中学生的党性意识和使命意识。
【关键词】 新时期;高中阶段;党的后备力量;发展;实践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价值成形的关键时期,[1]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阶段积极慎重地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党的后备力量,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一项大事。
一、新时期高中阶段发展党的后备力量的限制
首先,普遍认为高中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多,思想还不够成熟,[2]对党性的認识不够全面,入党只是追随热情、不是理性的思考。其次,高中在党的后备力量筛选和培养中没有坚持推荐标准,应该严格遵守的发展程序经常流于形式,不利于发展党的后备力量、壮大党组织。再次,发展党的后备力量相关工作中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严格程序和工作制度,致使团组织、党组织在工作中依据不充分,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在新时期高中阶段发展党的后备力量的实践工作很难进行,影响工作进度,影响学生向党的方向前进。最后,学生对党的了解停留在课本知识层面,对于党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均不成熟。高中阶段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上课时间安排紧,用于开展业余党校的时间比较少,无法对学生进行党的知识的系统培训。高中阶段在学生中发展党的后备力量,需要在不同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3]
二、新时期高中阶段发展党的后备力量的实践
1、严格遵守党的后备力量的推荐标准
新时期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党的后备力量,需要做好后备力量的筛选工作,使党的后备力量始终保持纯洁和先进的特点。筛选党的后备力量主要坚持以下标准:第一,观察学生入党的动机,学生若是带有功利动机申请入党,则影响党的声誉,影响党的责任和义务的落实,不建议推荐此类学生成为党的后备力量;同时,了解学生是否有坚定的信念、理想,从而确定学生是否具备成为党的后备力量的资格。第二,观察学生的道德、人品修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是否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的言行可以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将符合党的后备力量条件的学生推荐到党的培训和工作中,壮大党的后备力量队伍。第三,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作为推荐的基本条件,筛选学习成绩较好、拥有很强学习能力的学生,推荐其成为党的后备力量。第四,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工作能力和号召力作为推荐的条件之一,使其在集体中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发展党的后备力量,需要严格遵守党的章程,按照其规定筛选符合条件的学生,同时注意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对党员的要求,综合筛选党的后备力量的各项因素。[4]
2、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各高中在筛选、培养学生党的后备力量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使培养工作规范化,促使高中阶段培养党的后备力量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并呈现健康的发展态势。发展党的后备力量中,应强化高中相关党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进而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使发展党的后备力量相关工作可以遵照规章制度执行,增加工作的严谨性。例如:建立完善的团组织推荐制度,为团组织推荐党的后备力量提供依据,按照制定的制度和推荐标准执行工作,从学生中选择优秀的人才成为党的后备力量,确保党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先进的人才。同时,高中不同的年级应设立不同的推荐目标,尽量将学生中符合党的后备力量推荐条件的全部吸纳进党组织中。此外,落实高中学校党组织工作,使其在党的后备力量筛选和培养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落实具体的培养计划,从而推进新时期高中阶段发展党的后备力量的实践工作。
3、利用业余党校培养高中学生
高中阶段在学生中选择党的后备力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需要以业余党校为主要培训环境。学生在业余党校中针对党的相关知识、基础教学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发展党的后备力量过程中,应从高一开始将综合素质过硬的班干部、团员等学生组织在一起,同时建立属于自己的业余党校,方便学生在业余党校中学习。业余党校根据高中的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生党员后备力量的培训计划、建立基本的管理制度、结合党员知识的相关讲座以及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党员后备力量的生活,增加其对党的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业余党校在办学中,应适当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事件、关心人们的生活,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现象,进而养成关注热点事件、关心群众生活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的思维、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更趋于成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业余党校在高中学生的培训中,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难度,与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相适应。例如:高一的学生在党的知识培训中适合学习基础知识,对党有基本的了解,包括党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党组织内部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等内容,使党的知识教育与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基本内容能够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同时,通过党的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德育学习效果。此外,随着学生进入高二、高三的学习阶段,适当增加党的培训知识难度,深化党的知识,以及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等。[5]
三、总结
党的事业发展对国家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有重大影响,[6]而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主人,在高中阶段发展党的后备力量,是国家所需、民族所要。因此,新时期环境下,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党的后备力量已经成为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洋. 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过程自我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 方晓义,胡伟,陈海德,王帆. 我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及其有效性[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47-54.
[3] 宋建亮. 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 潘志红. 我国现代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6.
[5] 刘凤一. 高中阶段推行通识教育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16(16)145-147.
[6] 向和平. 党的后备力量建设新攻略[N]. 重庆日报,2007-11-30(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