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生殿》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
2017-11-27胡瑶张利戈玲玲
胡瑶+张利+戈玲玲
【摘 要】 本文以《长生殿》中的本源概念为基础,分析了《长生殿》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方法及翻译模式。指出,《长生殿》中本源概念翻译方法共有6种,其总体翻译模式为意译>直译>合译>换译>省译>音译。
【关键词】 《长生殿》;本源概念;翻译模式
一、引言
本源概念指某一语言社团在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思维方式发展过程中孕育的特有概念(何元建,2010:211)。当前,关于本源概念的研究,多数是从小说、幽默文本、政治敏感性文本或传记中选取语料,其中小说居多,然而中国传统戏曲中大量存在的本源概念的翻译研究却鲜有人问津。《长生殿》是清代著名戏剧家洪昇的代表作,共50出,其主线是唐玄宗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辅线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朝廷政事,其英译本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是由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合译,艺术成就历来为国内外人们称道。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本源概念的正确传递至关重要。关于本源概念的翻译方法而言,主要有意译、直译、换译、省略,“但它们在不同文本中的分布究竟如何却鲜有论及。而调查出这样的分布,才能知道本源概念在真实译本中的翻译模式”(何元建 2010:212)。鉴于此,我们通过建立《长生殿》及其英译本中本源概念的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考查传统戏剧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旨在揭示本源概念在戏剧文本中的翻译过程和方法,以期为戏剧翻译研究、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借鉴。
二、《长生殿》中的本源概念
本源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存在过或存在中的实物,以及人类了解世间万物的认知方式(何元建,2010:211)。本研究根据何元建教授对本源概念的分类将《长生殿》中存在的582处本源概念分为7类,即经典行当类(9处),名称类(172处),宫廷用语类(75处),语言类(107处),宗教类(77处),物质类(91处),以及其他类(51处)。其中名称类本源概念又被细分为三类,即宫廷称谓(21处)、地名及建筑名(分别为41处、46处)和官职名及机构名(分别为57处、7处)。下面分别举例阐述。
1、经典行当类
经典行当分类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对舞台角色的程式化分类,通常包括“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方金元,方龑,2014:170)。下面是例子及其译文,原文和译文出现的页码分别标注。
例1:
原文:生(P6)
译文:The emperor (P7)
2、名称类
名称是将某一特定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的特有标签。《长生殿》一书中共存在172处名称类本源概念,被细分为三类,分别是宫廷称谓、地名及建筑名和官职名及机构名,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宫廷称谓。宫廷称谓是对中国古代宫廷成员的特有称谓,上至最高领导人,下至侍卫婢女。见例2。
例2:
原文:贵妃(P6)
译文:Concubine (P7)
(2)地名及建筑名。在中国,地名和建筑名往往会蕴含某些文学典故或者人文精神,再加上这二者都与空间位置有关,因此他们都被归于地名及建筑名本源概念。见例3、例4。
例3:
原文:奚契丹(P18)
译文:The tribe (P19)
例4:
原文:椒房(P150)
译文:The scented chamber (P151)
(3)官名及机构名。中国古代的官员头衔和组织机构名称与现如今的官名和机构名远远不同,但这些名称也是独属于中国。见例5、例6。
例5:
原文:节度使(P18)
译文:Military Governor (P19)
例6:
原文:兵部(P26)
译文:The War Ministry (P27)
3、宫廷用语类
在中国古代宫廷,区别于民间,有其独特的宫廷用语,以体现其尊贵的身份(赵雅,张利,戈玲玲,2016:114)。见例7。
例7:
原文:充选掖庭(P8)
译文:Be chosen a palace maid (P9)
4、语言类
语言是反映某一语言社团特有的文化背景的基本单位,语言蕴含着能表现这一语言社团特点的丰富内涵。见例8。
例8:
原文:曲高和寡(P114)
译文:Rare music (P115)
5、宗教类
中国古代盛行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长生殿》一书中描述的故事发生于唐朝,该书又写于清朝,其中蕴含的大量宗教类本源概念能够充分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见例9。
例9:
原文:如隔九天(P66)
译文:Earth from heaven (P67)
6、物质类
物质类本源概念指的是和物质有关的本源概念,如中国独有的服装、饰物、金钱、美食等等。见例10。
例10:
原文:盘费(P266)
译文:Traveling expenses (P267)
7、其他类
研究发现,《长生殿》中存在许多不同且不能被归于以上六种类别的本源概念,因此,这些本源概念统称为其他类本源概念。见例11。
例11:
原文:得宝歌(P14)
译文:Tell of the new found jewel (P15)
三、《長生殿》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方法endprint
我们通过分析《长生殿》中本源概念语料,发现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6种翻译方法,分别是直译(186处)、意译(217)、换译(40处)、省译(15处)、音译(7处)及合译(117处),且各翻译方法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37.4%、7%、2.6%、1%和20%。下面详细阐述各翻译方法并举例。
1、直译
直译指将载有本源概念的源语形式转换成译语形式,加注或不加注(何元建,2010:118)。一般说来,在翻译本源概念的过程中,译者使用直译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源语文化的形式,使之能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至目的语读者,以实现文化的传递。见例12。
例12:
原文:金鸡步障 (P96)
译文:A couch under the golden cock canopy (P97)
例12属物质类本源概念。在中国古代,步障指一种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屏幕,可在上绣各种式样和图案。而在《長生殿》中,“金鸡步障”指唐玄宗的御座,使用直译能够保留源语本源概念的形式。
2、意译
意译指翻译本源概念的象征意义(转指),而不是它的字面意义(直指)(何元建,2010:118)。意译并不拘泥于本源概念的形式转化,而是着眼于在信息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境这一重要元素。见例13。
例13:
原文:南辕北辙 (P488)
译文:On the wrong track (P489)
例13属于语言类本源概念。“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行为和目的相反。译者将其翻译为“on the wrong track”,着重翻译其隐含意义,故使用的方法是意译。
3、换译
换译指用译语文化的本源概念替换源语文化的本源概念(何元建,2010:118)。使用换译可使读者能透过其熟知的、属于其语言社团的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另一语言社团特有的本源概念,从而最大限度实现信息传递这一翻译目的。见例14。
例14:
原文:太子 (P78)
译文:The Prince (P79)
例14属名称类本源概念下属的宫廷称谓。在中国古代,“太子”指可继承皇位的皇帝的儿子,而西方文化中的“The Prince”具有相同意义。因此,译者直接将“太子”替换成“The Prince”,使读者能准确理解。
4、省译
省译指让本源概念从译语中消失,其意义可由上下文语境补充得知,或者不译也不影响上下文意译的表达(戈玲玲,2011:117)。见例15。
例15:
原文:漫揩罗袂,泪滴红冰,薄拭霞绡,汗流香玉。(P28)
译文:?(P29)
例15属于语言类本源概念。该例在书中用来强调杨贵妃的美貌和温柔。然而,在整个文本中,作者多次使用类似的表达描述杨贵妃的这些特点。因此,译者在此处使用省译避免不必要的赘述。
5、音译
音译,顾名思义,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王秀丽,2011:138)。由于东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等诸多领域存在差异,因此二者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许多空缺。译者对本源概念进行音译能使目的语读者将这些本源概念视为全新的概念并快速接受、理解。见例16。
例16:
原文:南诏 (P122)
译文:Nanzhao (P123)
例16属名称类本源概念下属的地名。“南诏”指一个兴起于8世纪的中国西南部的古国。译者在此直接将“南诏”音译为“Nanzhao”,这样不仅能够保留本源概念的语音信息,而且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简单直接这一翻译目标。
6、合译
合译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翻译方法的结合使用(戈玲玲,2011:118)。译者使用合译翻译本源概念,可以弥补单独使用某种翻译方法的不足,从而实现完整传递源语信息的目标。见例17。
例17:
原文:鸳帷绣幙芙蓉帐 (P318)
译文:Embroidered hangings (P319)
例17属于物质类本源概念。译者结合使用省译和直译的方法,将“鸳帷”和“芙蓉”省略不译,直接将此本源概念直译为“embroidered hangings”,避免多余信息的冗赘,使读者一目了然。
四、《长生殿》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
翻译模式指不同的翻译方法在文本中的分布(何元建,2010:212)。《长生殿》中存在本源概念共582处,其中直译使用186次,意译217次,换译40次,省译15次,音译7次,合译117次,且各翻译方法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2%、37.4%、7%,、2.6%、1% 和20%。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整个文本中的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为意译>直译>合译>换译>省译>音译。
五、结语
本文将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研究拓展到中国传统戏曲领域。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本源概念的源语信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倾向于选择意译、直译和合译的翻译方法,换译、省译和音译使用较少。总的说来,在《长生殿》整个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为意译>直译>合译>换译>省译>音译。另外,与小说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不同,译者在翻译中国传统戏曲中本源概念时,增添使用了另两种翻译方法,即合译(位列第三,仅次于意译和直译)和音译(使用最少)。
【参考文献】
[1] (清)洪昇著.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长生殿.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 [M]. 外文出版社, 2001.
[2] 何元建.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3)201-212
[3] 方金元,方龑. 浅谈中国传统戏剧人物脸谱与角色行当[J].大众文艺, 2014(8)170.
[4] 赵雅, 张利, 戈玲玲. 林语堂作品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探讨——以Lady Wu及其汉译本为例 [J]. 海外英语, 2016(14)114.
[5] 戈玲玲. 论幽默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基于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学刊, 2011(1)117-122.
[6] 王秀丽. 汉译英过程中的音译法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38.
[7] 朱娟辉. 增译法在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运用[J].云梦学刊,2009(2)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