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12316新农村热线一起成长

2017-11-27刘晓龙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双孢菇马东热线

刘晓龙

一晃儿作为食用菌专家我进入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已经十个年头了,在这35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成长为一名深受农民欢迎的12316知名的专家,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下面我就从进入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开始说起。

一次偶遇让我进入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

2006年8月,我在一次科教兴农培训班上与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组组长梁琦老师相识。那时我们都是作为被邀请的专家给农民讲授相关农业知识,因为我是吉林农业大学的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食用菌方向)教师,给学生上课是我的“职业”,还经常下乡给农民讲授食用菌方面的专业知识。梁老师听我讲完课后,直接找到我说,刘老师,我诚挚邀请你作为食用菌专家加入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通过接听农民热线电话,或到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做广播和电视节目,解答农民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不知你有没有时间?我欣然接受这一邀请,第二天就来到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开始接听12316新农村热线电话、做广播和电视节目。

兴奋过后是困惑和迷茫,坚持让我逐渐成长

刚进入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还有些许欣喜,可经过一段时间后,新鲜感逐渐消失,感觉自己是一个专业人士,而农民太不专业,与我差距太大。我的内心开始与农民拉开距离,感觉在接听12316热线电话与农民沟通十分困难。在接听12316新农村热线电话过程中,农民因种植蘑菇得病了,急于想解决问题,在与我沟通和表达上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有的农民东一句、西一句,语无伦次,不能表述清楚病害发生的症状和过程,只是想咨询专家选择啥药能治病,有的说话声音大,还带脏字,我的情绪也随着波动起来。尤其是一天的开始,真要是接一个大声说话、还带脏字的咨询电话,我这一天的心情坏极了。有时刚端起饭碗吃饭,一个热线电话接进来,等了解农民的问题并解答清楚,饭已经凉了,这时真的不想干了。我内心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我成为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是错误的选择吗?我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吗?经过内心激烈挣扎和斗争,我思索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我是农民出身,14岁父亲去世,因为刻苦读书考上大学才改变了我的命运,大学毕业后又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食用菌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上小学和初中时我干过所有农活,知道农民的苦和累,知道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心理。随着对农民的进一步了解,我开始理解农民想致富又害怕种植食用菌发生病害的复杂心情,我的心情随之沉重,并逐渐打消想退出12316新农村热线的想法。当我给一个农民解决了具体问题,这个农民事后打电话对我表示感谢,并且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邀请我有机会到他家里做客。这些举动使我认识到,为了农民发家致富就是我专业价值的体现,也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想到这我释然了,我要与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一起成长,我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只要农民有需求,我就去无条件的去帮助。

理解和包容,让我为农民致富保驾护航

在12316新农村热线的平台上会遇到各种问题,我就查阅相关食药用菌书籍,并将这些知识记在脑子里,时刻准备为农民答疑解惑。我每周五去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接听电话、直播广播和电视节目,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但在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经常出现救场情况,比如吉视乡村频道12316新农村热线是直播节目,因为前期录制了食用菌技术短片需要我去现场直播,我就临时串课去平台直播节目。有时其他专家有事,临时通知我去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值班,我也尽可能满足平台需要,抽时间去值班。有时赶上节假日需要去平台值班,我也是先给梁老师打电话主动请求值班,为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尽一份力。广播节目受众群体多,影响范围广,吉林乡村广播12316新农村热线节目自开播以来,我们专家就为这档节目进行直播,最开始是接听12316新农村热线电话直播,并提出一些与听众互动的话题,平台专家给广大听众进行解答。为了拓宽听众的知识面,我们就将互动话题逐渐扩大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挑选、农产品营养和饮食等内容。为了完成吉林乡村广播交给的任务,我经常翻阅一些食药用菌产品质量、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食用菌饮食等方面的书籍,并在广播里交流这方面的内容,吉林乡村广播受众群体也扩大了,市民也开始收听广播节目,使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从农村走向城市。

我在这个平台上结识了许多专家朋友,也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一次,我头一天在电视直播节目中讲授黑木耳栽培技术,第二天我去中东大市场购物,一个市民拽着我的衣服说,你是黑木耳教授吧,昨天我在电视里面看到你的讲座了。2011年4月下旬,我在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接到一个电话,吉林省临江市一个猴头菇栽培户,在猴头菇菌袋出菇时,大量猴头菇开始死菇,农户与我沟通也没找出猴头菇死菇原因,我就记下这个农户的电话,在“五一”假期,我自费到临江市猴头菇栽培户进行现场指导。我到现场才发现这个栽培户在大地上建造一栋温室进行猴头菇栽培,此时是玉米田喷洒除草剂时期,正因为玉米田喷洒除草剂通过温室通风口漂移到菌袋上才发生死菇,问题解决了,农户挽留我住下,并要请我吃饭,我婉言谢绝,说赶车去白山市食用菌基地,饭也没吃就走了,農户过意不去,给我带了自己上山打的榛子,我无法拒绝只好收了,这是我在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唯一一次收农户的“礼物”,让我感觉农民真的实在又可爱!扶余市肖家乡西榆村的双孢菇栽培户马东与我成为好朋友也是因为12316热线电话。2014年6月,马东听一个山东籍的技术员说可以提供双孢菇种植技术,栽培成功后每斤鲜菇提0.5元作为技术服务费,不出蘑菇不用支付服务费。马东觉得这件事很靠谱,就投资60多万元种植双孢菇。但是在双孢菇种植过程中,这个技术员说菌种不能自己生产,只能从外地购买,每平方米菌种费15元,马东种植6000平方米,仅菌种费用就需支付9万元。这时马东想起了12316新农村热线,咨询生产双孢菇菌种生产技术问题,我听了马东的介绍,就从双孢菇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差、培养料发酵技术难度大等方面建议不要大面积种植双孢菇,而且双孢菇菌种用量是1平方米1瓶,1瓶菌种售价5元。还详细讲解了双孢菇培养料发酵技术和覆土出菇技术,马东直接购买双孢菇菌种,仅菌种一项就节省6万元。马东还将技术员辞退,没有支付技术费用。到2015年10月,马东栽培双孢菇净挣16万元。后来我去了马东的双孢菇栽培场,亲自指导工人进行双孢菇出菇管理,并在当地讲授2天食用菌栽培技术,使马东在食用菌栽培方面有很大提高。我在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农民栽培食用菌分忧解难,为农民致富保驾护航。

付出终有回报,我成为省内知名食用菌专家

经过十年的历练,我终于成为12316新农村热线一名合格的食用菌专家,能较好地完成广播、电视、报纸等直播任务。不分节假日坚持接听12316新农村热线电话,在不影响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每周抽时间到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值班,并在长春乡村广播电台、吉林乡村广播电台和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乡村四季12316进行广播和电视节目直播,把我省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在广播和电视上进行解答并传播出去,有突发性问题和季节性问题就写成科普文章发表在《吉林科技报》和《吉林农民报》上。2013-2014年,《吉林科技报》专门开辟食用菌专栏,特约我撰稿,我发表了40多篇文章。2006-2016年,我参与直播或录制电视节目400多期,直播广播节目600多期,在《农民日报》、《吉林农民报》和《吉林科技报》等发表关于食药用菌方面的文章200多篇,受到广大食用菌栽培户的好评,并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比如,连续8年参加长春农博会专家现场咨询活动,2012年参加12316联通在线下乡活动,2013年参加吉林科技报送科技下乡活动,吉林省科协组织的冬春科技培训活动。参加吉林省阳光办、吉林省农广校和吉林省农委等单位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3年共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0多场次,听课人数11000多人(次),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

在下乡讲课过程中,农民主动与我互动交流,与我合影,并索要我的电话号码,遇到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咨询。我现在是珲春、敦化和安图县3个食用菌微信群的专家,他们有问题直接发图片,我每天早晚抽出部分时间给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农民说,我们终于有机会与知名专家交流了!我说,我哪里是知名专家呀!是你们的信任和宽容让我成长,使我取得一点点成绩!农民的信任就是我的动力,我会继续努力,在12316新农村热线的平台上与你们共同前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孢菇马东热线
捐 款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Multiple solutions and hysteresis in the flows driven by surface with antisymmetric velocity profile∗
马东生 作品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
郯城双孢菇丰收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