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品德课堂中凸显体验的独特魅力

2017-11-27赵成木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品德师生课程

赵成木

摘 要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强调体验性学习的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品德课堂上体验是教学的根基,我们要把活动引入课堂,把生活带进课堂,把互动融于课堂设计,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在体验中发展品德。

关键词 体验活动 生活互动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以儿童经验为起点,在生活情境的体验下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我们细细研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就会发现,“体验”一词竟然出现了25次,这样高的频率引人深思。纵观品德学科教材,其内容的编排都是立足于学生生活,围绕着学生生活。为了让品德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只有从学生生活世界出发,设计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自主愉悦地投入到课程生活中,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一、巧设活动,实践中体验

品德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要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的综合课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学生对道德的理解,以及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都可以直接从活动中获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合其心智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动,让他们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会。

1.活动目的简洁明确

活动设计要具有教育意义,务必让学生从中有所得,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切忌设计活动时目的不明确,为了活动而活动。其实,平时在教学中运用儿歌、谜语、故事、音乐等资源,有目的地把学生喜欢的游戏、表演、实验、角色扮演等活动有机地切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细胞,成为活动的主人,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从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塑造他们的良好人格,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如笔者在教学“我从哪里来”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设计了“扮孕妇”的活动,利用课件展示7个阶段胎儿的图片,配乐并解说。这样,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扮演孕妇,不但吸引他们,也能让他们在活动中真切体会到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2.活动过程方圆有度

品德课有很多内容涉及规则。教给学生一些规则,或者和学生一起制定一套活动规则并一起遵守,是很有意义的。

在品德课中开展游戏活动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活动就比较难开展。有很多老师在上课时生怕学生不遵守纪律,任何事情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样不仅约束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得到深刻的体验,也就达不到活动的目的。

另外,活动过程最好引入一点儿良性竞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争强好胜,在竞争性的活动中失败方往往会受到打击,从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进而在竞争中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这时,教师要适时疏导,及时鼓励学生体验活动过程,寻找失败的原因,要使学生明白竞争要公平,鼓励学生友爱地竞争。

二、巧引生活,情境中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而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资源。

1.学习素材从生活中来

生活是感性的生命活动,其本身就是儿童成长的“养料”和“资源”。对于学生而言,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体会行为的高尚或谴责行为的卑鄙,引导他们关注和“实践”自己的生活,不斷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让学生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成为他自己生活的观察者、体验者、反思者和创造者。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越充分、越细腻,那么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

执教“走进市场”时,笔者创设“模拟购物”环节,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们在扮演、思考、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内心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2.学习行为延伸到生活中去

品德课程源于生活实际,重视生活价值,注重生活体验。在教学中我们不应局限于教室、学校这片小天地,仅仅停留在模拟行为活动的创设上,而是要把狭小的课堂向课外的真实的广阔天地延伸,引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真实的生活,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温馨一家人”和“生活在集体中”两个板块的内容时,笔者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爱心献伙伴”。首先,我让学生每人制作一张具有自我个性的“爱心服务卡”,在卡上备注个人信息并装饰,然后结合“爱心服务月”活动,在校园里开展“爱心献伙伴”活动,最后把活动推广到学生生活的社区,请家长协助完成“爱心集体我参与”义卖活动。这样,通过活动的载体、体验的手段、有效的奖惩,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参与和体验,启发教育,自觉导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不是孤立的,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导航。

三、巧妙互动,合作中体验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定位无论是定位为“导游”、“主持人”,或是“导演”、“搭桥人”等,其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性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应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全员参与的互动平台,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成为他们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在和学生的合作、分享中交流、提升,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1.师生合作,构建互动的“场”

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多边交流、互动的场所。如教学“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时,一位老师以“好孩子”评选活动作为载体,利用课文素材,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典型的事例,让学生讨论“让家长送东西到学校”的现象,课堂上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透过这一课堂交流,学生充分体悟到了自己的不良习惯会给他人增添许多麻烦,从而学习不惹小麻烦,而老师则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出现,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也使学生的认识及其体验提升了一个层次。

2.师生分享,体验互动的“乐”

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师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更是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特有世界,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分享学生们的喜怒哀乐,才能陪他们一起体验、一同成长。如一位教师在上“集体力量大”时安排的“快乐大碰撞”游戏,在课堂上她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做游戏,然后让大家一起交流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请学生和教师组成一组,和另外两组进行比赛。这时的课堂真可谓是师生互动,其乐融融。此时的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策划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总之,体验是一种最真实、最感性的内心感受,体验是品德教学的根基所在。我们的品德课堂要紧紧围绕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这样学生的道德认识才会得以提升,道德情感才会得以激发,道德认知才会得以内化,道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左兆军.体验:德育课程回归生活的必由之路[J].小学德育,2004(12).

[2] 陈艳红.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J].小学德育,2003(7).

[3] 荣琦.互动·体验 ·开放.小学德育,2003(9).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师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好学者贤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麻辣师生
品德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