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国内研究综述

2017-11-27刘勤燕夏绘秦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新生代农民工

刘勤燕+夏绘秦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受过一定程度教育、没有务农经历、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青年人。由于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和城市下岗职工对就业岗位的竞争,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过高的职业预期与非正规就业市场形成较大落差,他们不再甘心靠出卖劳动力换取低额收入。为此,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趋势渐增,中央因此也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问题。近年来,众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因此,着重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现状、创业动机、创业路径及模式等方面汇集整理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现状;创业动机;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3.6;F27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036-04

引言

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实际上是外流农民工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等创业要素后的自然行为,同时也是农民工基于利益比较后所做出的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1]。步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制造业濒临破产,致使许多农民工失业。再加上城市生活水平成本高、用工歧视现象严重,家乡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使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吸引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大幅度增加。

党中央顺应这一时代脉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明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明确指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专业人口市民化的有效措施”。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本文参考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以“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为主题进行首次检索,参考文献达9 000多篇,内容庞杂。为避免主次不分,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为思路,从创业的现状、动机、路径及模式、创业教育、创业SWOT分析以及创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国内研究进行述评。

一、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现状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是由王春光在2001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基本上没有务农经历、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一群年青的农村人[2]。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间,以男性未婚为主;创业意愿和积极性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其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较高,且学历水平越高,创业规模越大;在选择创业地点上存在城市偏好;创业行业多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和商品零售业等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创业形式以自主创业为主,初创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3-4]。此外,有学者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对象广泛,包括自己的老乡、亲戚,还有生意伙伴;且有41.3%的农民工在创业前曾经是企业管理者或骨干员工。

综上所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规模小、收益低、稳定性差、创业满意度低[5],呈现“创业意向高、创业能力偏低、创业成功案例较少”。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和文化融入等方面都表現出较好的融合度[6]。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出台、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经验的逐渐积累,其创业活动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二、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研究

创业动机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启动阀”。在创业动机的驱动下,该群体才会积极关注更多的创业信息,挖掘可行的创业机会,筹集充足的创业资源,进而实施其创业行为。所以,众多学者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进行了研究。

首先,从外部的宏观环境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国家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等偏远地区转移,产业梯度的转移加上优惠的政策支持带动、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6]。林裴(2004)、郑英隆(2009)、邓婉婷(2011)分析认为,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其对创业的预期收益比当下打工的收益要高许多,受利益驱动而开展创业活动[7-9]。徐辉(2015)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动机主要是为自己打工,寻求一份安定的职业,改善现有的工作环境并且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即寻求职业安全与发展[10]。

此外,更多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的研究,都是通过实证调查进行的。

李丽群(2011)等通过对江西省永丰县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分析,认为创造良好的个人关系网络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基础,创业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渴望城市化、市民化,成为创业的动力和目标[11]。黄兆信(2012)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动机,57.1%是为了获取财富,25.8%是为了解决就业,9.5%是兴趣爱好,2.0%是为了提高地位,5.6%是其他[12]。刘美玉(2013)的调查研究更是对创业动机进行了归纳,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包括成就性动机、经济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等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三个维度,几乎囊括了从维持生存、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到不满现有工作、受群体影响、满足社会需求,甚至实现人生梦想、成为成功人士和追求自主独立等方面。而且指出,这些创业动机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随打工经历过程中经验积累增加和能力提升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13]。王思思(2015)把江苏省镇江市100名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样本进行了创业动机研究,认为城市认同的缺失、差异的工资待遇、某些资源使用权利的限制和缺失等,导致了这一群体回乡创业动机明显[14]。

综上所述,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动机是多方面的,从养家糊口、自身的社会认同感,到其拥有的资金、技术、人脉、经验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可能是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原因。endprint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深层次原因是转型中新制度的产生和社会资本的契合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的流动呈现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态势,这部分“东流”的人才不仅自身发展好,还增加了流入城市的人气,产生了人才的聚集效应。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同时政府制定人才吸引政策,使更多高素质人才从四面八方汇集,寻找机会,施展才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而农民工的流动主要表现为一种自发的逐利行为,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较低,只能通过在劳动力市场提供廉价的劳务在城市立足,而城市社会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接受,甚至存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农民工在城市中缺乏尊重、认同,做最累的活,拿最低的薪酬。尽管农民工知识、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制度与社会资本之间的不相契合,导致农民工开始了新的尝试,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三、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机理、路径和模式研究

关于创业机理、路径和模式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有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对其创业机理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路径,形成了不同的创业模式。

徐辉(2015)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机理,认为产业转型升级为创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又在发展民生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刘美玉(2013)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机理,认为他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萌发创业动机,在创业动机的驱使下获取和整合创业资源,感知和搜寻创业机会,进而选择创业模式创立新企业[15]。刘美玉、李哲(2013)指出创业者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下对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等创业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创业模式[16]。

新生代农民工把老一代农民工“有工就打”的择业观念打破了,他们对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岗位的选择更加理性、更加慎重,希望通过创业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王正中,2006)[17],并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创业路径。刘美玉(2015)认为,创业路径有两种,一种是强调创业资源与创业机会相匹配的资源推动型,另一种是强调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相匹配的机会拉动型,两种路径都明确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活动必须同时具备创业资源和创业机会才能实现,只不过是由于出发点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路径[18]。

对于创业模式的研究,郭军盈(2006)认为,农民工创业存在自主创业和创办企业两种模式[19]。而惠献波(2013)认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创业模式仍以生存型、机会型为主,但正在逐渐向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成就自身的事业机会的创业模式过渡[20]。刘美玉(2013)则对现有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进行梳理、归类,从创业动机、创业起点、创业产业、创业登记注册、创业引导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划分。王思思通过对镇江市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分析归纳出五种不同的创业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朋辈创业模式(子承父业、家族连锁、朋友合伙等)、电商创业模式(微博、微信、QQ等方式)、大学生村官创业模式和自主创业模式。黄兆信、曾纪瑞(2012)通过调查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形式,45.1%的以独立创业为主,26.9%的为合伙企业,23.2%的为家庭创业[21]。

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活动最初是自发的、盲目的和无序的,受主观自我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双重影响后,产生了强烈的创业意向和动机,但鉴于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实际进行创业的比率并不高。先前的学者通过对创业成功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分析其创业经验、机理和路径,总结其创业模式,丰富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理论,也对新制度与社会资本的契合起到推动作用。

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陪伴、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等问题,为新时代农村建设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才能型人才,有助于调整和改良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为规避创业风险,王东强(2014)等指出,坚定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信心,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使其在创业上更理智、更有魄力,成功的概率会更大;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能力,可以更好地改变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观念及方式,优化传统农村社会的劳动力结构,从而塑造出一大批高学识、懂技能、善经营、能管理的新型农民;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能力,可以使农村人力资本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22]。杜永红(2012)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想要融入城市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渴望通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对自身进行职业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开拓和综合素质完善,来加大在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可行性[23]。张秀华(2014)等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创业条件包括创业人格品质素养、创业基础知识素养、创业管理技能素养和创业专业技能等[24]。金晓彤(2014)等通过调查研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型文化消费对其务工收入状态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为教育型文化消费会转化成拓展性人力资本,而拓展性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和合同签订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25]。这就要求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系统开展有方向性、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和培训,以提升他们的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使其顺利实现创业梦想。

卢景昆(2013)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创业意识和态度、拓展创业素质,以及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获得有关创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备从事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从而能够自主创办企业[26]。

和震(2013)等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成为城市技能劳动者的主体,他们接受教育年数较长,但技能短缺,培训意愿较高,但参与比例较低[27]。刘珍玉等通过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比例明显提升,且受教育水平越高,越愿意参加教育培训;同时还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关注并希望拥有的主要领域在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知识传授上,并且首选培训方式是短期职业教育培训,但经济因素依然是制约该群体教育培训参与比例的关键[28]。endprint

目前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都是从开拓培养创业意识开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小微型企业创业的扶持政策的解读和必要的基础性创业专业理论知识两部分。现实中,我国对于该群体的创业教育培训还存在许多不足,宏观上表现在政府培训管理和投入不到位、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实效性不强、企业参与积极性低、社会支持不足;微观上表现在教育培训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参与培训的部分教师缺乏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经常采用照本宣科单向灌输的形式向培训学员传授创业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员获得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但从根本上难以明显提升其创业素质和能力,创业教育培训效果整体不理想。所以,务必要加强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性作用;构建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培训模式,完善创业教育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

五、利用SWOT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既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有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李蓉、李丽群等众多学者运用SWOT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29-30]。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优势是其相比老一代农民工在文化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方面相对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能够在创业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获得新技能和新技术;同时也会利用网络媒体为其提供一定的信息资源,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获取更多和创业有关的信息资料。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更换工作的频率较快,流动性较强,为创业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从小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者毕业后直接工作,视野开阔,形成了多元化的个人价值观,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不断城市化,对城市有很深的依赖和归属感,这些都转换成了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原动力。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也存在着自身的劣势:虽然其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与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相比,其文化素质及劳动技能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知识匮乏也增加了其创业难度。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从学校毕业,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涉世时间较短,尚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观念相对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他们在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比较盲目运营过程缺乏系统的管理理念,导致企业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后劲不足。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存在着城市边缘性的特点,强烈的城市融合性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所产生的过客心理,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创业激情。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具备的外部机会是从国家到各级地方政府均有关于促进和扶持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许多地区下大力气优化创业的硬环境、软环境,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创业;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服务行业的逐步兴起,为素质较弱、资金紧张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遇;金融危机导致大量有工作經验的农民工失业,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需要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正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人力资源。

创业面临的威胁是社会制度资源的制约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热情。近些年国家实行较多的经济措施保障创业活动的开展,但是缺乏有效的经济手段;国家制定较多的税收和收费制度,但是相应的服务制度较少;国家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融资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政策保障和制度扶持,但是目前为止资金缺口仍是新生代民工创业面临的严重困境;国家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方面仍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特殊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年纪较小,面临嫁娶等较大的生活压力,若将自有的少量资金投入企业,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有外部机遇与挑战,也有自身创业的优势与不足,利用SWOT模型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客观地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进行剖析,使其能够适时抓住创业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又能意识到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避开自身劣势,确保创业活动更加规范、更有效率。

六、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支持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郑风田等认为,应该从创业辅导、金融支持、创业机会、创业服务等方面来构建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31]。黄兆信认为,政府应出台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政策,同时进一步完善针对他们创业的服务体系。聂洪辉认为,政府应起到组织作用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时“单打独斗”无序化的问题[32]。王思思认为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创业“薪火计划”,开通创业贷款通道,创建创业孵化基地、配套建设创业帮办服务中心等措施进行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徐辉建议政府转变区域产业发展思路,创新机制,加强创业培训,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主动性和激情,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

综上,国家应该从出台创业政策、提供创业机会、进行创业培训、构建服务体系、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开展工作,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使其规范、健康发展。此外,政府也可引导发挥社区功能,为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创业家园,在精神和技术上持续提供支持;还要重视创业信息与知识的交流渠道建设;也可尝试构建由政府、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机构、社会组织等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进程快步向前。

七、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专业学者的研究也逐渐拓展和深入,目前已有少数学者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政策设计、权益维护、创业地选择、创业绩效的衡量、创业效果的大小等方面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如傅晋华认为,可以从动机、技能和机会三个维度进行创业政策设计。不同维度上,创业政策的目标不同[33]。颜海林等认为,共青团组织面对规模不断壮大、群体结构错综复杂、人员布局极其分散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该找准定位主动切入,搭建平台,拓展渠道,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维护做出积极的贡献[34]。郭星华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地域属性对农民工创业地选择倾向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5]。吴新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绩效从创业规模、创业收益、创业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衡量。关于创业效果的研究,不同学者观点还存在争议。崔传义通过调查认为,农民工创业效果明显,为家乡作出了较大贡献[36];但也有学者认为,创业农民工的收人比外出打工时有所下降,还不足以对输出地的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endprint

虽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尚未形成体系,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加以论证。此外,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研究中还有一些尚未提及之处,在今后对该群体进行研究时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

1.对新生代农民返乡创业的研究大多是学者的客体性阐释,不是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性表达。

2.众多学者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创业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创业的机理、路径和模式、创业教育、创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SWOT分析)以及如何提升创业能力等,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风险及分担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3.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创业的意愿程度和影响因素以及创业方式是有区别的。新老农民工创业有代际继承性、代际支持性,即老一代农民工会用自己的原始积累去全力支持新生代农民工,但是两者之间是如何衔接的,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铮.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实悖论——“农民工回流”的成因及效应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5-128.

[2]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3] 黄兆信,吴新慧,钟卫东.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多个城市的实证调查[J].江西社会科学,2012,(9):231-235.

[4] 傅晋华,刘旭东,丁冬.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4,(7):139-142.

[5] 吴新慧,黄兆信.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89-193.

[6] 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5):77-80.

[7] 林裴.对90年代回流农村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2):50-54.

[8] 鄭英隆,黄振荣.工业化变革中的农民工劳动形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9] 邓婉婷,岳胜男,沙小晃.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调查实践报告[J].社会研究,2011,(6):107-112.

[10] 徐辉.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机理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9):4356-4359.

[11] 李丽群,胡明文,黄大星.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与创业动机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3):581-583.

[12] 黄兆信,吴新慧,钟卫东.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多个城市的实证调查[J].江西社会科学,2012,(9):231-235.

[13] 刘美玉.基于扎根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机理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3):63-68.

[14] 王思思.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8):216-219.

[15] 刘美玉.基于扎根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机理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3):63-68.

[16] 刘美玉,李哲.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的选择与路径优化[J].财经问题研究,2013,(6):95-100.

[17]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9):75-76.

[18] 刘美玉,陈晓红,辛松林.创业路径的理论模型——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的多案例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3):96-103.

[19] 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5):77-80.

[20] 惠献波,合理行动理论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10):119-125.

[21] 黄兆信,曾纪瑞.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46-152.

[22] 王东强,田书芹,牟芷,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提升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2):38-39.

[23] 杜永红,城市融入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2,(6):49-52.

[24] 张秀华,张秀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与培训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6):168-169.

[25] 金晓彤,崔宏静,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型文化消费对务工收入的逆向作用机制分析——基于全国31省份4268份调查问卷[J].农业技术经济,2014,(9):79-88.

[26] 卢景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以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为例[J].重庆与世界,2013,30(1):59-61.

[27] 和震,李晨.破解新生代农民工高培训意愿与低培训率的困局——从人力资本特征与企业培训角度分析[J].教育研究,2013,(2):105-110.

[28] 刘珍玉,毛哲山.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北京青年研究,2015,(4):60-64.

[29] 李蓉.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SWOT分析及社会支持网络构建[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3):170-171.

[30] 李丽群,胡明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37-8738,8741.

[31] 郑风田.从生存到发展——论我国失地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J].经济学家,2006,(1):54-61.

[32] 聂洪辉,揭新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机制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2,(4),90-93.

[33] 傅晋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政策设计的三个维度[J].中国国情国力,2015,(8):20-23.

[34] 颜海林,周建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9):32-34.

[35] 郭星华,郑日强.农民工创业:留城还是返乡?——对京粤两地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地选择倾向的实证研究[J].中州学刊,2013,(2):64-69.

[36] 崔传义,潘耀国.农民流动催化乡村发展[M]//王郁昭.农民工就业与中国现代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123.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新生代农民工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