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探讨
2017-11-27田雪莹
田雪莹
摘 要 新媒体具有融合性、检索便捷、低成本传播等特点,分众性、时效性、个性化、速度性、可视化、开放性与即时性优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更诙谐、自然、轻松、多元,不但能高效传播信息,同时能满足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权与维护公平正义。新媒体时代为公众发布信息与整合新闻提供了高端参与平台,使新闻传收过程环环相扣,新闻接收主体与传播主体趋于平等、互动频繁,信息传播门槛低,公众可利用互联网主动传播及发布有价值的、感兴趣的信息、新闻资讯。
關键词 传播主体;新媒体;时代;变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8-0027-02
新媒体为各种信息、新闻舆论提供了及时搭载与传播平台,典型的新媒体,包括自媒体、社交媒体及网络媒体等迅猛发展、层出不穷,影响力、新闻传播力较为强势,而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及传播力态势江河日下,舆论控制效果趋于隐蔽化、微弱化、分散化。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形态多元并进,增强了传播的时效性、全时性、聚合性、便利性、顺畅性与互动性,使独立媒体边界逐渐消解,实现全媒体化新闻传播,新闻传播由信息卖方市场变为信息买方市场,传播格局、传播主体发生颠覆性变革与变迁,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主体,多样化的传播主体能增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认同感,降低新闻获取、传播与深度报道成本。
1 多元化传播主体
互联网使多种新媒体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性传播主体的格局,使传播新闻的主体变得多元化,公众(意见领袖、草根群体)、非专门传播机构、传统传媒机构等传播主体并存,各个传播主体的界限逐渐变模糊。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拥有专业人才与实体传播机构等资源,专业记者通过专业采访获得新闻内容,独家发布新闻消息,或通过参加企业、政府等相关单位的新闻发布会采访相关领导、负责人,单独约见与采访当事人、名人、意见领袖,深入及跟踪报道重大或突发性新闻事件、热点话题、敏感话题,全权掌握主流媒体发声[1]。因此,在多元化传播主体并存的时代下仍处于优势地位,传播的新闻专业性强,目前已逐步融合微信、官方网站、微博、App应用客户端等新媒体,融合多种媒介多渠道发布新闻。网络上的非专门传播机构也能独立报道新闻,成为传播主体,新闻来源主要为专业通讯社,或通过转载其他专业网站的新闻、编译国外新闻完成新闻传播。新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实现全时化传播,智能终端与网络终端的迅速普及让公众无需固定、被动接收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能同时完成信息发布与信息意见反馈,可以在适当时间或机缘巧合之下利用聊天软件、空间、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发布近距离或亲身经历、旁观的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成为首个传播新闻的主体,第一时间传播第一手信息,因此记者与公众的界限逐渐变模糊。专业媒体也倾向于与公众合作共同传播新闻,为公众提供活泼、轻松的舆论讨论平台,以提高媒体关注度,这就强化了公众的传播主体地位,使新闻传播成为普遍化、大众化、平民化、社会化活动。此外,多元化传播主体也直接造成了主体角色快速、频繁转换,不同的主体可在多元互动过程中强化新闻传播、扩散效果[2]。例如,CBS新闻信息制作人、CNN新闻编辑等专业媒体人通过开通微博、电子邮箱等,使传播角色频繁转换为网络新闻的接收者、转发者角色,普通网民在获取新闻资讯时为受众,在转发新闻时则成为传播主体。
2 强化受众主体性
新闻的本质是信息商品、物化的意识形态,新闻传播的主要职能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本质要素为传播受众关注的新近事实及事实变动情况。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受众能根据个人实际需要或喜好选择新闻,可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在传播中的主体性表现为传者的主体性。为了有效传播新闻信息,必须突出与强化受众的主体性。编辑新闻作品是传播新闻信息的第一阶段,完成编辑工作后需要依靠受众积极参与才能有效传播新闻,新媒体能使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新闻,挖掘新闻传播的潜在价值[3]。受众在继续传播新闻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新闻文本或评判文本,因此受众可对新闻文本意义、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有效吸引受众参与新闻传播,突出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性,新闻媒体在经营新闻时通常会利用传播过程的不确定性或空白点,同时搭建沟通平台,传播真实事件,逼近事物本质分析新闻事实,为受众提供多种不同的传播框架及意见,构建传播新闻事实的良好氛围,促使受众主动获取新的信息、利用新媒体向他人传播新闻。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央视直播栏目重复播出灾区的航拍画面,道路支离破碎、山体满目疮痍,天崩地裂一览无余,受众在观看时能顷刻释放情绪,产生共识与理解,继续关注救援部队、灾区救援情况。此外,受众关注的重点主要为新闻信息最终传播结果,传播方式灵活多变,传播过程具有互动性与即时性特点,让受众针对热点问题与现象发表见解、看法,能强化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性[4]。例如,在传播新闻后可组织受众参与调查活动、评选活动,让受众发表意见、提出看法。
3 特殊的脱媒传播主体
脱媒主体指的是非职业性新闻组织、群体,此类传播主体曾依赖职业性传播组织实现传播需求,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摆脱了对职业性新闻传播组织的完全依赖,生产与传播新闻时较为自主、自由。从我国现有传播语境来看,脱媒主体主要包括社会群体,以生产公关、宣传、新闻等信息产品为主的公司、企业,一般事业或企业单位、党政机关自建媒体。脱媒主体能够与公众传播主体共同改变大众化、公共化传播主体结构形态,在新媒体时代中同时充当传播主体、影响主体、信源主体角色,促使新闻传播出现一定的偏向性,已经成为独立传播力量,不断丰富传播内容,使多个参与新闻传播的主体朝互动性、平行性的方向发展[5]。
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脱媒主体鼓励公众积极利用网络科技记录新闻信息,同时刊载纪念亡灵、抒发悲情的帖子,小心收集寻找亲人、战友、朋友的信息,开辟报料专区与搜索盲区,冲破了单渠道、单一化的传播主体模式。脱媒主体传播倾向与传播立场取决于利益群体、利益组织,传播新闻时奉行公关传播、广告传播、宣传传播理念,追求新闻传播能够达到的公关效果、广告效果与宣传效果。不同的脱媒主体可竞争性传播新闻,也会合作传播新闻,竞争或合作关系主要由现实处境、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及利益需要等因素决定。
4 结论
综上,新媒体可快速传播信息,互动性、自主性、扩散性、开放性、即时性强,能快速交互与反应、海量存储,打破时空与地域对新闻传播的限制,受众覆盖面广、能直接参与新闻传播,使新闻传播方式、路径不断演进、升级,有机结合与多感传递新闻图像、声音及图片,内容无限多元、无限丰富,不同媒体个体可互相联系报道同一主题,有效满足受众的多样化新闻需求,同时带来轰动的社会效应。新媒体使传播主体外延与内涵不断发生变迁,主体趋于平等化、隐匿性、复杂化、广泛化、个性化,公众不再被动接收信息,可利用数字电视、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发布个性化新闻内容或新闻评论,参与网状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1]高如,李明德.应对新兴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业的挑战——学习习近平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1):77-84.
[2]童兵.新闻传播的方法论:辩证法和“度”的把握——从对央视春晚“点赞”和“吐槽”说起[J].新闻与写作,2015(4):48-50.
[3]孙小兵,蔡也.新闻传播消费主义现象的文化批判——基于消费主义语境的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23(2):43-48.
[4]王凯,陈明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人才能力要求与体育新闻传播教育供给侧改革——基于奥运传播的观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7-13.
[5]蒋蕴.浙江新闻客户端政经新闻传播文本变革的探索与应用——优秀数据新闻如何练成、讲数据不如讲故事[J].中国记者,2017(4):81-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