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信贷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

2017-11-27梁玉赵洋

西部金融 2017年8期
关键词:绿色信贷灰色关联分析产业结构

梁玉+赵洋

摘 要: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亟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绿色信贷作为支持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货币政策,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化方向尤其是与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关联性;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方向具有一定关联性,但与第一、二产业发展关联度较小。本文最后提出绿色信贷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加、减、乘、除”策略。

关键词:绿色信贷;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8)-0018-06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节能环保型新兴产业比重偏低,粗放式产业发展方式仍未彻底改变,亟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宏观金融政策,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实践起步,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政策纷纷出台。2015以来,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公布,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并以此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绿色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信贷作为我国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部分,它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效应值得深入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绿色信贷和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较少使用“绿色信贷”,关于绿色信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金融、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领域。JOSE Salazar(1998)提出环境金融的概念,根据环境产业需求和自身发展特点所开展的金融创新活动(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环保基金、CO2排放权交易及环责险等),可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ERIC Cown(1999)阐述了环境金融的定义,并提出环境产业发展的融资途径。Marcel Jeucken(2001)通过对金融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提出银行业对环境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Sonia Labatt(2002)研究金融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金融业对环境产业风险认知及如何为其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要實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环保概念延伸到与之相关的产业并利用环境金融为整条产业链融资。Thomas(2007)将外部环境成本融入经济成本,计算投资组合的环境危害系数,并以此度量项目投资额的环境风险。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绿色信贷和产业结构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探讨发展绿色信贷的必要性并如何通过其调整产业发展方式。周小川(2007)提出利用金融市场支持节能减排。任辉(2009)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在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信贷机制、支持环保企业直接融资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谭小波、符淼(2010)提出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节能减排的金融杠杆。林可全、吕坚明(2010)对美、日、英、加四个国家的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比较,提出完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的建议。陈伟光、胡当(2011)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环保激励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是发挥绿色信贷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关键。梵志刚、李卢霞(2012)提出了绿色信贷业务的创新路径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吕宝林、张同建(2014)探讨了河北省绿色金融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提出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行性和策略分析。上海银监局课题组(2016)研究了绿色信贷支持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马骏(2017)指出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结合七部委指导意见提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十个重点领域和地方政府推动绿色金融的若干问题。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金融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等理论研究,国内学者则多偏向于我国绿色信贷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研究。国内的绿色信贷政策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数据难以获得,缺乏对绿色信贷实际效果的衡量和评价。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实证充分论证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演进关系,揭示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做好绿色信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二、绿色信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理论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指生产要素在经济各部门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重新配置,以及经济各部门和不同产业产值的比重变化(库兹涅茨,1957)。因此,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它涵盖合理化与高度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三次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套发展,产业之间转换能力和适应性较强,具体表现为各个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经济技术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趋于平衡。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低级化向高级化,由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产业间的依次转移,逐步减少第一、二产业比重,提升第三产业占比。

绿色信贷是相对于传统信贷的一种金融模式,传统信贷追求效益最大化,忽视环境效益,支持的重点是“两高一剩”等高碳产业。绿色信贷则把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等绿色发展变量纳入金融经营活动框架,通过“扶绿控污”支持节能环保型等绿色产业发展、淘汰“两高一剩”等高碳产业,促使产业结构向绿色化、高级化、节约化转型。现阶段我国绿色信贷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背景下,绿色信贷支持传统一、二产业的绿化改造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

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作用机理如下:一是资源引导效应。绿色信贷通过“有扶有控、区别对待”的原则,大力支持绿色项目和产业发展,引导金融资源从“两高一剩”产业流向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鼓励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进而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整合。我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方向是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绿色信贷作为资金调节手段,能够为这些绿色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助推其发展壮大,从源头上优化产业结构。二是信息传导效应。绿色信贷政策在投资方面具有显著的方向和选择性,通过金融机构对绿色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甄别,从而发现最有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的产业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而金融机构的最终评估结果、投资信息会传导给投资者,投资者会依据金融机构的交易信息寻找投资方向,从而带动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以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创新激励效应。绿色信贷的题中之义就是激励创新,动员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绿色创新项目。企业为获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必然会严格按照绿色信贷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倒逼自身进行工艺和技术革新,提高产业绿色水平和创新升级。四是风险管控效应。绿色信贷能够为投资风险较高的绿色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渠道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为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更新保驾护航。绿色金融机构还可利用其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及时排查被支持企业的潜在风险行为并加以约束,全方位保障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endprint

三、我国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指标选取及研究方法

目前,我国绿色信贷正处于逐步推广阶段,政策体系、评价指标及数据统计正在完善中。从数理统计角度看,绿色信贷样本数据具有“少样本、贫信息”的特点,难以采用传统的系统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模型检验。因此,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动态模型(刘思峰等,2008)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数据的获得性,以绿色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GR)度量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水平,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指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所以我们选取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GDP的比重(FR、SR、TR)来度量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为《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2006-2015》、《中国统计年鉴》。选取数据的时间段为绿色信贷在我国起步发展的十年:2006年至2015年。

数据指标如下:

根据以上模型和指标的选取,分别采用灰色绝对关联度模型、灰色相对关联度模型和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计算2006-2015年GR与FR、SR、TR的灰色关联度,以此判别绿色信贷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

(二)实证过程

(1)灰色绝对关联度

结论2:我国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方向具有一定关联性但与第一、二产业发展关联度较小。绝对关联、相对关联及综合关联模型显示: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占比与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关联系数﹥0.5),说明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方向关联具有一定关联性。绝对关联模型还显示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占比与第一、二产业占比关联较小(关联系数远小于第三产业),说明目前我国绿色信贷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衡,传统一、二产业的绿色改造亟待加强绿色信贷投入,并以此促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这与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和要求实际相符,也与上文的理论逻辑相符。

结论3:从发展现状看,绿色信贷环境效益显著。一方面,绿色信贷通过限制钢铁、水泥、煤化工、电石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等“两高一剩”产业贷款,淘汰过剩产能,促使企业提高科技水平,逐步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两高一剩”行业信贷规模大幅下降。“两高一剩”产业贷款占总贷款规模的比例也是大幅降低,从2007年的7.23%降到了2015年的1.9%。另一方面,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逐步增大。绿色信贷支持的产业大多集中在环保行业、新兴产业、新能源等第三产业及传统第一、二产业的节能改造,加大对以上行业的绿色信贷支持力度,使得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标准和环保要求的产业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这些加快了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进而增加了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优化了产业结构。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5.57万亿元。就效益而言,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显著。按其贷款支持资金比例,预计可年节约标准煤1.8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4.35亿吨,相当于北京7万辆出租车停驶298年或三峡水电站发电7.4年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当量。

四、绿色信贷优化产业结构的“加、减、乘、除”策略

當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化期,第一、二产业转型空间和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绿色信贷能够直击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对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化、高度化调整将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影响。为此,政府应围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部署,统筹对接金融政策与产业、财政、科技、环境政策等,按照不同行业特点制定绿色信贷投放指引,合力支持和配置绿色信贷资源投向供给侧改革重点领域,不断释放传统产业升级、绿色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等增长新动能。

做好“加法”,补齐发展短板,支持绿色农业供给侧改革。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所在,也是我国绿色信贷支持重点所在。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信贷导向性,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根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绿色信贷支持全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大对现代农业联合体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绿色信贷供应链模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农业补短板任务。

做好“减法”,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有效去产能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为做好传统产业去产能的绿色信贷服务,应根据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节能减排指南及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特点,限制对“两高一剩”项目的资金支持,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和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低端产能有序重组、转移甚至退出。引导绿色信贷资源投向绿色环保友好型的行业和项目,助推一、二、三产业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型。

做好“乘法”,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发挥金融创新的“乘数效应”,鼓励和推动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积极开发适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揽子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如矿产资源类信贷产品、节能环保类融资产品(大气治理、清洁能源以及固废治理)、绿色生态融资产品(农业、林业以及旅游业)等。基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求,完善绿色信贷市场交易机制,提升绿色融资水平和效率。

做好“除法”,消除传统观念,优化绿色信贷发展环境。积极宣传和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建立包括环境、产业、科技和金融在内的多部门信息沟通、交流和反馈机制,做好环境信息、产能信息、投资信息等数据收集,整合、充实多部门数据库,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化调整有效开展。完善绿色投资相关产权界定和计量,将环境污染及绿色指标等企业内部变量外部化和可计量化,为绿色信贷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夯实市场基础。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的环境评估系统和绿色评级体系,利用环境压力测试和绿色信贷业务风险评估行为,规避金融机构的绿色风险投资。完善绿色信贷市场信用等制度体系建设,将企业“生态信用”纳入征信系统,为绿色信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endprint

参考文献

[1]JOSE Salazar.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J].Slovakia,1998.

[2]Eric Cowan.Topical Issues in Evironmental Finance(R).Research Paper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Asia Branch of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1999.

[3]Marcel Jeucken.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future of planet [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 Ltd,2001.

[4]Sonia Labatt,Rodney R.White.Environmental Finance: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e Products[M].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2002.

[5]Thomas,S.Repetto,Tntegrated Enviroment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J].The Authore Journal Compilation,2007.

[6]周小川.利用金融市场支持节能减排[J].绿叶,2007,(7):15-20.

[7]邓常春.环境金融: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0-25.

[8]刘思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

[9]任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财政金融,2009,(10):55-59.

[10]邓波.低碳经济时代下的绿色金融可持續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0,(5):30-35.

[11]许文娟.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实事求是,2011,(1):44-48.

[12]李忠.绿色金融创新与我国产业转型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1,(4):59-61.

[13]吕宝林、张同建.绿色金融建设与产业机构调整研究——以河北省为例.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33-35.

[14]上海银监局课题组.绿色信贷支持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研究.金融监管研究2016,(5):20-25.

[15]马 骏.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十个领域.武汉金融,2017,(1):15-19.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信贷灰色关联分析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环保企业发展中政策支持问题研究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的河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