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谷仓罐初探

2017-11-27李昭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宋代

李昭梅

【摘 要】宋代制瓷业高速发展,全国地方性窑口处处开花。福建的将乐、浦城、建瓯等地生产了大量的观赏器、实用器及明器,而明器中以将乐窑青釉、青白釉谷仓罐独具特色。本文将撷取部分馆藏将乐窑谷仓罐进行赏析,同时对它的形制、装饰与当时的建筑风格、理学、盛行的佛教的联系作一个简要的阐释,以助于我们对谷仓罐背后的文化加以理解,从而更好地研究宋代闽西北丧葬习俗。

【关键词】宋代 将乐窑 谷仓罐

一、将乐窑简述

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争奇斗艳、绚丽多彩的时期,不仅出现了哥、官、定、钧、汝名瓷,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亦独具特色,各地窑址处处开花。仅福建一地就有浦城、将樂、泰宁、德化、闽清等数百处窑址,制瓷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将乐窑以器型丰富、釉色莹润、纹饰多样而显得尤为突出。

将乐于永安三年(260)置县,是福建省最早建县的七个古县之一。得益于丰富的瓷土、燃料资源和金溪便利的水运交通,将乐陶瓷生产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直至近现代,窑火绵延数千年,经久不息[1]。宋元为其辉煌时期,诞生了特征明显的“将乐窑”。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将乐窑主要分布在万全、南口、古镛、水南、安仁等乡镇,已经发现窑址12处[2]。将乐窑烧造产品大致分为观赏器、实用器、明器等几大类。瓷器种类有碗、盘、钵、盆、盅、执壶、罐、器盖、杯、灯盏、网坠等[3]。代表性器物有凤首壶、温酒壶、莲花尊等,以青白釉、青釉、酱釉等为主。在烧制的众多产品中,谷仓罐以器型丰富、釉色多变而别具一格。到目前为止,在水南镇积善村、水南镇龙灯山、万全乡吴地村等窑址均有谷仓罐发现,种类丰富,釉色则多为青釉、青白釉。谷仓器身多为罐形、在上面加有装饰成屋宇形、神亭形、塔形的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观,为当地代表性产品[4]。

二、宋代谷仓罐的特点

谷仓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随葬器型,又称魂瓶、魂亭。根据目前考古发现,谷仓罐器型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五联罐,至魏晋时期演变成型。从汉代开始谷仓罐就有引魂作用,在敦煌发现的晚唐写本《杂抄》中有记载:“食瓶五谷舆谁作?昔伯夷叔齐兄弟,想让位于周公,见武王伐纣不义,隐首阳山,耻食周栗……遂饿死首阳山,载尸还乡时,恐魂灵饥,即设熟食瓶、五谷袋引魂。今葬用之礼。”[5]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制作一些仿实物粮仓模型谷仓,内部装谷物、铜钱、美酒,供墓主(死者)在另一个幽冥世界享用。同时它又具有护佑子孙、保证家族兴盛之用,为此受到世人的追捧。三国、两晋时期的谷仓罐矮胖、粗大,上堆塑较为复杂,有楼阁、人物、鸟兽。东晋时变得较为修长,东晋后则一度消失[6]。宋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谷仓罐造型、装饰技法愈发成熟,多种风格并存:一种为形体变得更为修长轻盈、带盖的瓷谷仓,颈上堆贴人物纹、龙虎纹,盖上立飞鸟;另一种盖为阁楼式,腹为筒状,高度为20~40厘米,装饰手法简单。

三、馆藏宋代将乐谷仓罐赏析

宋代瓷器烧造形成了一整套程式化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恰如著名陶瓷艺术家杨永善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瓷器造型成就时曾归纳四条:一是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二是讲究完整的求全意识;三是不断完善的造型程式;四是富有诗意的造型趣味。将乐谷仓罐的造型更多的是采用象形取意,仿地面建筑形制制作。根据屋顶的形制可分为仿攒尖顶式、悬山顶式与歇山顶式。现三明市博物馆珍藏数十件精品,各择其一二,以飨读者。

(一)仿攒尖顶式谷仓罐

攒尖建筑为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其屋顶叫攒尖顶。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是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有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数种,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重檐攒尖顶较单檐攒尖顶更为尊贵。

宋青白釉圆形重檐攒尖顶式谷仓(图1,I型I式),腹围45.8厘米,底径7.8厘米,高27.9厘米。圆形屋顶与罐式仓粘连,宝珠钮,笠帽盖,盖沿上翘。溜肩,鼓腹,圈足。盖面中部堆贴一圈波浪纹,将攒尖顶分为上下两层,为重檐攒尖顶式。肩部堆贴波浪纹,腹部开一长方形仓口,周边以泥条堆贴如门框。俯视宛如一朵正在缓缓盛开的莲花,暗香浮动,装饰手法娴熟。施青白釉,足无釉,釉质温润,胎灰质坚。

宋青釉圆形重檐攒尖顶式谷仓(图2,I型II式),腹围51.3厘米,底径8.5厘米,高28.5厘米。圆形屋顶与罐式仓粘连,宝珠钮,覆碗式盖。溜肩,鼓腹,圈足。钮下、盖沿、近底处各有一圈凸弦纹。盖面肩部堆贴波浪纹,腹部刻有11组复式竖线纹。开长方形仓口,上下堆贴桥形钮,钮左右各饰圆形摁钮,似支钉,起固定作用。仓口左下、右上各饰一朵云纹,形象生动,飘逸自然。施青釉,釉不及底,底足露胎。釉质温润,胎灰质坚。

宋青白釉重檐四角攒尖顶式谷仓(图3,I型III式),腹围51.8厘米,底径10.1厘米,高31.1厘米。圆形屋顶与罐式仓粘连,宝珠钮,笠帽盖。盖平沿斜坡单层四脊顶,下围一圈弦纹,盖沿上翘。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式。器身溜肩,长鼓腹,圈足。腹身堆贴五道纵向附加纹,腹部开一方形仓口,仓口上下贴有桥型钮。通体施青白釉,足无釉。釉质莹润,有细小开片,胎灰质细,器型规整。

(二)仿悬山顶式谷仓罐

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一脊两面。悬山顶式谷仓脊两边多设有飞檐,屋面饰有附加纹或釉面下饰有褐彩。造型简约,线条凝练,器型规整。

宋青釉悬山顶式谷仓(图4,II型I式),腹围35.3厘米,底径7.7厘米,高20.4厘米。悬山式屋顶,器身呈圆筒形,圈足,平底。腹壁一侧开小框,框周围有装饰花边纹。通体施青白釉,釉均净、光亮,开细片。底部露胎,胎质坚硬、厚重。

宋青釉褐彩悬山顶式谷仓(图5,II型II式),腹围42.4厘米,底径7.8厘米,高22.3厘米。悬山顶,长弧腹,圈足。正脊上施有点状褐彩,向屋面两边延伸,为条状,从上往下看,似椽,可放置瓦片或其他覆盖物。腹部由三道横向弦纹和四道纵向弦纹交叉组成。纵向弦纹间开有一长方形仓口,仓口上下两边各堆贴有一横向桥形钮。施青釉,釉质温润,胎灰质坚。endprint

(三)仿歇山顶式瓷谷仓

歇山顶,宋朝称九脊殿,为古代汉族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常用于宫殿及寺庙建筑。到目前为止,仿歇山顶式谷仓罐发现较为少,能使用此类谷仓罐的墓主人一般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

宋青釉重檐歇山顶式谷仓罐(图6,III型I式),口径6厘米,底径9.5厘米,通高29厘米。重檐歇山顶式。由盖与罐组成,直口,溜肩,弧腹,平底,圈足。正脊与垂、戗脊及十余道均匀分布在其中的出脊同成起翘之势。腹部刻画有四斗拱,发挥着支撑房屋的作用。腹部中间从下至上刻画有“一、二、三、四、五”五个数字,中间分别用横线隔开,表明此谷仓的仓门可以活动,可随时调节粮食装容量。腹底部饰有一道波浪纹。施青釉釉不及底,有剥釉。

宋青釉重檐屋顶式带盖谷仓(图7,III型II式),口径8.4厘米,腹围68厘米,底径10.4厘米,通高33.8厘米。蓋为歇山顶的上层,五脊堆贴明显,下半层坡面为一圈圆形等距离分布的出脊,同时脊与脊结合处翘角明显。器直口、溜肩、弧腹、圈足。肩部堆贴第二层屋面,由内紧外松的放射状出脊构成,脊末端角向上翘起,与盖扣合成重檐歇山顶。歇山顶山墙侧透空,没有山花板。在垂脊与垂脊、戗脊与戗脊之间分别均匀分布三四道筒瓦,瓦当模印莲瓣纹及乳丁纹,形象生动。四垂脊戗脊尾部有明显的翘角,角似吻兽,左右两边分别堆贴一圆点,似为吻兽之眼。施青釉,近底处及圈足无釉,有剥釉。整体器型规整秀美,形象逼真。

(四)将乐窑谷仓罐特点概述

上文所展示的谷仓罐均为模制成型,采用轮制与手制相结合的方法。有方形、圆形两种,屋顶与罐式仓紧密粘结,或器盖分离。鼓腹下收,通常为圈足,近底以下及圈足未施釉,器身有拉胚旋纹。烧制成型后器身釉色表现较为纯正温润,大多以青黄为主(氧化焰所致),青绿色次之(还原焰所致),还有少量呈秘色和茶叶末色。青白釉釉层较厚,普遍带有乳浊感,釉层表面却呈现强的玻质感,个别接近正宗的影青瓷。胎色多呈灰白、灰、米白等,几乎不见纯白色。根据质地不同,可逐次分为细腻、细致、坚质、坚硬,少量可见空隙,极少见粉面感;断面有光亮、糯莹、亚光几种,敲击发出清脆的金属声[7]。装饰方面,普遍使用刻划条纹与堆塑泥条。盖顶常饰宝珠形钮,周边堆贴水波纹或云纹,点褐彩似望板,屋脊明显,线条堆塑自然。腹部则大致为腹中开一长方形小口,四周堆贴附加纹如门框,腹部刻划竖线纹似屋柱。造型方面表现的则更为明显,谷仓腹部有深浅变化,圈足有大小变化。宋代较为流行斜弧腹、斜直腹。烧造方面,从将乐碗碟墩窑址揭露的窑炉遗迹和出土窑具来看,谷仓罐极有可能采用大的筒形匣钵装烧或垫柱裸烧[8]。

四、将乐谷仓罐文化释义

将乐谷仓罐形制独特,装饰上屋顶使用了大量的飞檐、宝珠钮,器身堆贴的云纹、水波纹,技法上只用了简单的堆贴和刻划。与三国的堆塑罐以及同时期的皈依瓶对比,显得较为简约,但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却尤为深厚。

(一)展示了宋代建筑的特点——轻灵与庄重

宋代建筑虽不及唐之宏伟,却独具特色。它秀丽、绚烂、富于变化。飞檐是宋代最为常见的装饰手法,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几乎都有飞檐。加上屋脊与屋角都有起翘之势,使宋代的建筑显得纤巧秀丽,轻盈柔美。在现实生活中飞檐四角翘伸,形同飞鸟展翅,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增加了建筑的美感[9]。同时它能防止雨水过度堆积,防止屋面毁坏。而在明器中的飞檐却具有了不同的意义,除了增加器物的动感与美感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宗教的意义。佛说人死后是有灵魂的,灵魂需要飞升去往下世的,飞檐无疑为灵魂飞升指明了方向。除此,谷仓罐中屋顶的高度(重檐攒尖顶重檐歇山顶)一般为器物高度的1/3~1/2,极少数的悬山顶占1/4(悬山顶一般较为简单,没有繁琐的装饰)。整个器型给人稳重、端庄的感觉。飞檐、屋脊屋角的起翘与屋顶高度的适当比例相互结合,使得谷仓罐灵动而又端庄。

(二)体现了宋代陶瓷工艺发展的总体趋势——简约而不简单

宋代的陶瓷艺术受到理学观念和士大夫文人意识的双重影响,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严谨含蓄,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10]。将乐为“闽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理学家杨时(号龟山)的故乡,理学家们所提倡的“究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成就了宋代从上而下的普遍重视道德修养。与此精神一脉相承的宋代瓷器,则是极为理想化、抽象化、唯美的。民窑瓷器显得尤为世俗化,同时富有生活情趣。同时它将朴素的人文美学融入到瓷器的制作中,瓷器的造型显得极为简约和单纯。将乐青白釉谷仓罐除具备基本的器盖、器身之外,只用了少数的堆贴、刻划装饰方法,但却承载着使用和精神功利的功能,足够表达人们对死者、死者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三)将民间信仰——佛教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代将乐佛教极为盛行,大量文人翻译佛教经典。反映在陪葬品方面,则是谷仓罐中大量运用具有佛教意味的宝珠钮、莲纹、水波纹、云纹来表达生者与死者的共同夙愿。宝珠钮为佛教中最常见之物,在佛的开示当中,无论是佛经当中,还是流传的图画里,无处不有圆形,或者珠子。例如,地藏王菩萨左手要捧着一粒珠子,而佛祖在忉利天讲法,也要拿着摩尼宝珠。在佛陀的世界里,宝珠代表智慧德能。而在谷仓上使用宝珠钮极有可能是死者生前信奉佛教,是有极高的学识之士,或者希望后人能成为德能表率、有识之人。宝珠钮盖顶在盖面所堆贴的水波纹即涡纹,有“光明、光荣、永恒”的意义。云纹则有“和谐、吉祥、完满、如意、生生不息”的寓意。简单的纹饰却包含多重吉祥的含义,表达出死者希望家族生生不息、自己灵魂永恒的美好祈愿。

五、结语

元代仿建筑形制的谷仓罐依然盛行,只是器型相对较小,通高一般为10~20厘米,通常盖与器身分离,大多数为攒尖顶,歇山顶较为少见,做工也较为粗糙。明清时期,由于景德镇窑、德化窑的崛起,将乐陶瓷生产受到冲击,只有少量的窑口如南窠山窑址、廖厝山、横窠岽、牛角墘、光明村窑址还在生产,大部分窑址已经没落。加之明清随葬品种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陪葬的往往是死者生前所钟爱的首饰、嗜好品等,如鼻烟壶、如意,与人们的生活情趣更加扣合,大多为生活奢侈品。所以明清时期此类谷仓罐发现屈指可数,虽然清中期可以看到青花瓷的谷仓罐,但数量极少[11]。

虽然谷仓罐是为亡灵设置的明器,但都是古人从当时社会中直接或者模拟过来的,是古代粮储设施的缩影,是考察和研究古代社会经济的直观形象[12],对研究当时的建筑形制、粮食储备方法、丧葬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邵龙.将乐古陶瓷发展与“将乐窑”的特征[J].福建文博,2016(4):18.

[2]陈邵龙.将乐古陶瓷发展与“将乐窑”的特征[J].福建文博,2016(4):25.

[3]郜骅.杨时故里文物[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3:28.

[4]郑华.略论将乐窑宋元瓷器[J].福建文博,2011(3):42.

[5]郭遂波.关于魂瓶称谓的演变辨析[J].文艺争鸣,2011(12):68.

[6]方玉瑞.仓罐的名称、器型及演变[J].收藏界,2008(8):72.

[7]余学云.将乐宋韵 福建将乐窑青白釉瓷鉴赏[J].收藏,2017(1):25.

[8]林薇.宋代将乐窑略探[J].福建文博,2014(2):70.

[9]王风侠.浅议宋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当代教育意义.2010-09.

[10]梅云清.论宋代文人意识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陶瓷艺术,2008(10):72.

[11]方玉瑞.仓罐的名称、器型及演变[J].收藏界,2008(8):72.

[12]陈定荣.谷仓罐概述[J].农业考古,1987(4):279.endprint

猜你喜欢

宋代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浅谈宋代哥窑“金丝铁线”之美
宋代女子缠足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的义利思想的法律影响
宋代官员履历造假缘何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