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绿色理念和当代价值

2017-11-27赵林任秀芹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新理念绿色

赵林+任秀芹

摘 要:当前,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正在向纵深方向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从绿色视角,紧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讲话”,分析绿色治国新理念、绿色治国新实践的主体内容和现实途径,对持续深入推进中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绿色;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003-02

当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学习正在向纵深方向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中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该书第八个专题专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對于我们加深理解习近平同志绿色治国新理念、新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绿色治国新理念

绿色治国新理念,就是将习近平的治国理念理解为一种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并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治国理念。从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和推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便于对绿色治国新理念有一个清晰认知,特对其做如下概括。

(一)绿色治国新理念,有鲜明清晰的问题导向

过去近40年,中国经济长足发展,这是世界公认的。但与此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对此习近平同志重点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1]习总书记从中国当前发展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凸显出对当今中国生态问题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绿色治国新理念,有对生态文明的深刻把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放眼人类文明,审视当代中国,以深邃的思考得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结论[1]。这是对生态与文明的精到阐释,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说明顺自然规律者兴、逆自然规律者亡。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国家意志和行动纲领提出的新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三)绿色治国新理念,昭示出绿色富国的坚强意志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1]他深刻认识到,绿色就是财富。并数次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中国经济要适应这一趋势,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绿色水平,就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绿色富国”。

(四)生态治国新理念,传递出宽广深厚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凸显出人民视角、百姓话语、大众情怀。他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总书记的指向是: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1]。所以强力推进绿色文明之路,应该成为党和全民族的共同追求。

二、绿色发展新实践

绿色发展新实践,是以习近平同志的人与自然内在和谐统一发展为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绿色发展实践。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推进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必须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提升绿色发展,使经济现代化朝着绿色方向发展。

(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习近平同志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2]在今天,绿色发展是当代国家经济社会健康的本质内核。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于强化支撑,推动转型,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产业升级来实现(“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环保部规划院测算,笔者注)。就是说,要通过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塑造,通过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尽快尽早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社会经济体系,把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传导到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来,实现绿色中国的更好更快发展。

(二)着力推进经济发展,不以GDP论英雄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避免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3]实践不断证明,唯“GDP崇拜”是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的“竭泽而渔”,“环保至上”是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的“缘木求鱼”。习近平一再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证关系。就是说,经济要环保,环保要经济,不能简单地以GDP论英雄。这就要通过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绿色发展实践的重要导向和约束,通过环境保护进而优化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13个约束性指标中,涉及生态的有10个之多,笔者注),做好做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优先的工作指针。

(三)深入推动绿色发展,拓展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4]践行绿色发展,实际上已经从生态文明和“绿色化”发展的高度和实践的宽度进行了回应。推动绿色发展,实践中必须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的合力,系统地有重点地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强化资源节约与利用,突出环境整治。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的惠民政策,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始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使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始终成为中国发展的主流方式。

(四)有效推进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endprint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绿色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期盼。习近平深情地指出,民有所呼,党有所应。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所以,说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综合治理方法来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文明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三、治国理政的绿色理念新实践当代价值

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开局之年。在深入习近平同志绿色治国新理念、绿色发展新实践的今天,绿色治国新理念新实践显示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绿色发展理论的整体性认识。建设的前提是正确的理论把握。在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思想的完善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正确评述习近平同志绿色治国的理论政策作用,是摆在学术界面前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试图在中国绿色治国理政思想的系统性上有所拓展与深化,以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主体内容,从而加深对中国绿色发展理论的整体把握。

(二)现实意义

有助于习近平總书记绿色治国理政的对象化实践。随着中国绿色发展的进一步深入,绿色治国理政的对象化实践更显得十分必要。如何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治国理政的主要目标,在中国绿色发展的实效上取得重大突破,是当代中国推进习近平绿色治国理政的现实课题。同时绿色关联连着人民群众,新条件下突出绿色惠民,才能赢得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是进一步让人民群众获得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现实抉择。

有理由坚信,在习近平同志生态治国新理念、绿色发展新实践的引领下,中华儿女上下齐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赢得中华民族永续的绿色发展就会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12,230-232,234.

[2] 习近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N].人民日报,2010-04-11.

[3]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8.

[4] 刘华,宋振远.习近平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N].人民日报,2015-03-30.

[责任编辑 王燕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新理念绿色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追踪绿色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