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①
——思维导图引入体育院校课堂教学研究

2017-11-27黄平田敏司文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辅助工具体育院校可视化

黄平 田敏 司文琴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①
——思维导图引入体育院校课堂教学研究

黄平 田敏 司文琴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运用,将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思维导图引入体育院校课堂教学,构建体育院校魅力课堂——思维训练可视化、知识结构整体化,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生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体育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扩大思维导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 思维训练 可视化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广泛应用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涉及企业项目管理、策划、汇报、培训、组织会议,也给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国外研究表明,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优化和整合学习内容。思维导图已成为国外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英国已经将思维导图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美国、韩国、新加坡等诸多高校中思维导图已成为教授们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等。相比于国外,思维导图在我国尚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2000年王功玲老师介绍了思维导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制作程序,并且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思维导图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我国引入思维导图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已逐渐成为深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模式的教育主要关注教学有效性问题、辅助教学设计问题、教学策略的问题等。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中应用较多,高等教育中也有一些研究,高职院校应用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解剖等理论课程,思维导图在体育课程中有运动解剖学课程和篮球理论教学中应用研究。思维导图在体育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目前鲜有文献报道。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课程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运用。

2.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在CNKI中以“思维导图”为主题词,至2016年共检索到4555条结果。其中,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占一半以上的文献,高等教育中研究思维导图不到10%,高职院校应用大略20篇文献左右。

行动研究法: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选择具体课程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3 研究结果

3.1 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思维导图

3.1.1 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

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教学辅助工具是辅助教学的设施,是利用声音、图像或其他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习的工具。主要包括视觉辅助工具、听觉辅助工具、视听辅助工具。如:挂图、模型、实物等视觉辅助工具;话筒、录音机等听觉辅助工具;电影、录像等属于视听辅助工具,及其他教辅工具。

3.1.2 思维导图

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的托尼·巴赞开发研究的一种图形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片、色彩等把思维呈放射状展现出来的方法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绘制思维导图,首先确定关键词表述中央主题及下一级主题,各级主题用不同颜色的曲线连接;然后,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分支也是由关键词组成,图形分支要结构清晰、言简意赅。思维导图既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用MindMannager、Novamind、Xmind等思维导图软件制作。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共同手工绘制的教学效果最好。

3.2 思维导图引入体育院校课堂教学中可行性分析

3.2.1 体育高校学生思维特点

运动技能形成离不开形象思维,同时也需要通过思维活动理解动作的实质、规则、要领以及完成动作所必须遵循的规律,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协调配合。比较而言,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相对优势,体育学生的更易接受适合形象思维的图形教学,形象记忆更轻松、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3.2.2 思维导图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般而言,人的左脑偏重于逻辑思维,右脑偏重于形象思维。思维导图是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它组织信息的方式是非线性的,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3.2.3 课堂教学改革是体育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

如何推进、改善和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教师的有效教学应该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上;学生的有效学习体现在知识、思维训练。

3.3 思维导图引入体育院校课堂教学实施

3.3.1 辅助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案编写、课件制作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主要工作。作为信息整理加工的工具——思维导图,在整体把握课程构架、章节设计及知识联系等方面辅助教师教学方案设计。

(1)提升课程教学设计效果。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随着思维导图的层层展开,分析学情、分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演绎教学过程……诸多的教学元素随教师的设计思路排阵,直到排列构造出一张从中央向四周发散的逻辑强、结构清晰的多线条、多色彩的教学设计全景图,全景图上充分展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效果图一目了然,便于教师把握课程结构体系、章节之间逻辑关系和各知识点网状联系,前后对照、反思都很方便,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设计效果。

(2)丰富教学方法。“图”形教学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擅长用“图、表”来说明问题,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是加深学生记忆与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3)优化板书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是讲授与板书相结合,传统板书教学设计大多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线性设计。以思维导图形式设计的板书,是从中央发散开来,以简单的关键词、符号、线条以及颜色将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边讲边画,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地展开,课堂结束后,在黑板上留下完整的思维导图。当板书有限时辅以课件,课件中的思维导图是板书中思维导图的子图,可以比板书的母图更详细、更精致。在思维导图的重要节点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一起画图,增强学生的知识总结归纳能力。

3.3.2 辅助学生有效学习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除了教师自己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和设计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学习方法,教学生学会如何制作和使用思维导图,推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应用思维导图开展任务驱动学习。可视化的学习工具——思维导图,提供给人们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先做任务的思维导图,理清需要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搜集资料后对资料进行甄别、归纳总结,选择每个任务的主要关键词制作简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导图开展任务驱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记课堂笔记的效率。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知识点、章节间关系不够清晰,记录的笔记比较零乱,听课时帮助学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它不但用文字、数字,还用到关键词、分类、色彩、图像,提高做笔记的速度和质量。

(3)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学生如何有效复习尤其重要。在课后复习巩固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总结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及其特有的形状和图案来绘制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内容和体系进行关联的再建构,加深理解和记忆。

3.3.3 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让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大脑的思维、想法呈现出来,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思维过程的外显,展现发散性的、非线性的思维过程,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教师教学设计思维过程可视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教学经验、联想感悟等思维过程以放射状图表形式绘制出来,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便“出现”在图上了。将大脑中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完整地融合到思维导图中,是教师发散思维的可视化,“图”式教学设计促进教师思维训练可视化。

(2)学生学习思维生成可视化。思维导图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地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记忆、阅读、逻辑、想象等思维生成也随着思维导图的串联拓展而发散集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在于它运用了学生的左右两边大脑一起参与学习和记忆,能使学生的思维像树状发散,促进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技巧与创造力。

4 结语

在体育院校课堂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改善教学设计效果,教师教学设计思维过程可视化,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有效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构建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制作和使用基于图形和语言的思维导图,学生学习思维生成可视化,有助于学生思维训练,优化学生思维方式。建议体育院校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以推动体育院校课堂教学改革。

[1](英)托尼·巴赞,著.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48-49.

[2]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3.

[3]王功玲.浅析思维导图教学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0(4):66.

[4]詹志娟,谢淑敏.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9):89-90.

[5]姜云霞.给予思维导图的教学可视化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3):8-9.

G642.4

A

2095-2813(2017)08(c)-02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209

本文系2016年度云南体职院科学研究项目(YJ201615)研究成果。

黄平(1966—),女,汉,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辅助工具体育院校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啤酒瑜伽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游戏辅助工具掩护恶意程序入侵
基于数字化音乐下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浅谈大跨悬浇梁挂篮行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