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中国武术价值重建研究
2017-11-27李世宏张振霖
李世宏,张 勇,张振霖
新时期下中国武术价值重建研究
李世宏1,张 勇2,张振霖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的技击、健身和娱乐功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单纯强调技击、健身功效模糊、过分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术的多元化发展,亟待从时代发展需要出发对武术价值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武术的技击价值需要准确定位、健身价值需要深度挖掘、娱乐价值需要正确引导。武术价值重建的重点在于:通过满足正确娱乐休闲需求来突出武术的审美价值、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商业化推广来提升武术的经济价值、通过科学化阐释和系统传承来夯实武术的教育价值。
新时期;武术;价值;重建
中国武术由原始娱神祭祀仪式的武舞,娱人表演的武戏,露台争交的手搏,城市舞台的套子武艺,再到门派林立的拳种分化,以及发展到民间武术走向竞技体育化的发展阶段,武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武术的价值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提及武术自然就想到其防身技击、健身强体、表演娱乐的功能,然而我们过于固化的观念正在限制武术的多元化发展。“功能不是抽象的、恒定的,其量度和性质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和有条件的。功能状态和性质的具体性、变动性,决定了武术内容、形式、变迁的复杂性。”[1]因此,在政府推进全面健身,开启“健康中国”的新时期下,依据时代需要讨论武术价值重建,对于更准确地理解武术、更深刻地感受武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武术常见功能
1.1 技击功能
习武可以防身自卫,这是提及武术最常见的认识。武术来源于搏斗,虽然形式在变化、不同时期主要功能也有不同,但是技击性是一直存在,“过于注重外在形式,忽略武术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武术教学让人难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武术[2]。技击一词早在《荀子·议兵》中的“齐人隆技击”,《汉书·刑法志》中出现“齐愍以技疆”,有将技击注解为:“兵家之技巧。击球点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技击与武术是“同一概念,两种说法”。只是通常情况下,武术特指中国的“技击术”,而技击则包括了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技击术”[3]。大众对于武术的技击功能是再熟悉不过的,大多数都会对“太极拳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远打如拉弓射箭,近打如火箭钻心”“脚踏中门神鬼难防”的武术谚语有所理解,也会对各类拳种的比武传说津津乐道[4]。由于技击功能是武术最原始也是最为认知的基本功能,常常提交武术就和“打架”“交手”“私斗”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术的健康发展。
1.2 健身功能
习拳可以强身健体,在不同的流派和拳种里,有着不同的锻炼方法,所以对于身体的功能提高各有不同,但是,对于武术的练习对身体的好处,大众几乎一致认可。并且,在武术的功法练习中还有诸如八段锦和易筋经,五禽戏这类气功练习,所以被很多以健身为目的大众当成一种日常练习方法,可以表明武术的健身效果。江百龙认为:“武术在其形成过程中,涵摄了我国传统医学、养身学、仿生学的诸多精华,大大扩展了健身价值功能,它解决了技击功能与健身壮体并存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辨证关系。因而,在对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几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具体独特的延年益寿的功效。”[5]山东体育学院李成银教授也认为,近代武术科学化趋势使它的健身养生的价值功能得到加强。武术与气功的进一步融合也体现出武术的这一功能。然而,武术的健身功能是要在正确的练习方法下才能达到的。武术传播中许多老师和教练,只对武术的竞技(比赛)和技击(实用)感兴趣,对于习练武术过程中的健身和养生不太关注,导致现在一些武术练习者不知怎样练才是正确的,怎样练才是健康的。所以,在当今武术的价值重塑中,健身价值理应被重新提出,并且应该在实践中体现,才不失为真正的武术。
武术具有特殊疗效,如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其原理在于通过外在手眼身法步的练习提高肌肉骨骼系统和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培精、调气、正神之目的、促使病灶部位功能代谢改善。武术(尤其太极拳)具有防患疾病的作用。陈敏则对“拳起于易,理成于医”进行了肯定,并认为武术是一种内气外力,防病健身之术。如现在有些学者提出太极拳的练习配合药物治疗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也有些研究指出一些练功方法可以改善膝关节的损伤,当然,这些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更加的具体化,可以收集更多一些的案例和生化指标,使得这类研究更有说服力。近几年,国外的科学研究开始对于武术锻炼的生理学指标变化进行研究,国外学者也开始关注相关的实验和生化指标,如太极拳对于心肺功能、平衡能力、心理健康的影响。
1.3 观赏功能
武术具有表演观赏功能和竞技观赏,前者主要是体现在武术的套路中,而后者多体现在散打项目中。李成银认为中国武术注重追求内在的自我修养,缺乏西方体育那种积极主动的竞争精神,因而更多地走向表演化的根因归结到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和调和主义。也有很多学者从艺术的角度看中国武术套路则是一种对技击技术的程式化、艺术化的改造。随着近代武术竞技化趋势,使得武术观赏价值也随之发生变化,武术的“竞技观赏功能日益到了人们的关注”。武术的观赏功能,让更多的人将武术审美与竞技武术联系起来,如武术套路的比赛和散打,在《少林寺》播放后,掀起了全国甚至更广范围的武术热,竞技武术的发展也如日中天。但是,全国的武术热潮退去后,竞技武术遭遇了“练习者少,观众少”的尴尬境地。当我们开始对竞技武术反思的时候,学界主要呈现出不同的两派:一是认为竞技武术属于体育,和其前身的传统武术截然不同,也不能放一起进行讨论。体育就是竞技比赛,依据规则定输赢无可非议,不应该粘上太多的艺术表演、文化传承的问题。二是竞技武术所蕴含的艺术和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彰显和发扬。如程大力《躁动之魂于艺术武术——竞技套路来自何方去向何方》中“艺术武术是舞蹈,舞蹈是艺术,舞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和追求是审美”,武术和舞蹈一样,将展示“美”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大众更倾向“读图”式获得信息方式,作为身体姿态和动作展现的武术其观赏功能将更加显现和发展[6]。
2 重建武术价值的必要性
武术广为人知的技击、健身和娱乐功能是促进武术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是对于大众而言,这些基本功能是从事武术练习和欣赏武术的主要原因。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提出武术标准化建设,包括武术技术、赛事、术语翻译、管理等所有领域进行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进一步开展,伴随着我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与推广将进一步提速。而不论是武术标准化建设还是对外传播都需要我们对于武术价值进行重新思考,尤其是那些长期以来我们早已熟悉的价值更需要深入思考。
2.1 武术的技击价值需要准确定位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原点问题,在武术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建国后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分流后,技击性成为了关注武术的学者们讨论的焦点。武舞之争,武术应该姓“武”,曾经一度成为学界中关于“武术本质论”讨论的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关于武术技击性的论证在武术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变少了。传统武术也并不是一直延续着“技击”神话与精神,现代法制社会下任何的“一击必杀”的击杀之术都不会被允许,武术技击性的衰退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但是将这种技击性的限制情况和民间传统武术技法随老拳师的去世而不断“逝去”的趋势相提并论,认为对于民间武术的保护就是恢复武术的技击性显然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武术界一些学者和同仁们的关注,发出了“抢救武术”“原生态保护”“非物质遗产保护”等号召,武术再一次回到了原点,在本质的核心问题上等待着深度的讨论和分析,不厘清这样一个问题,武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将无法解决。近日在电视上播放了一档华南虎的节目,介绍了华南虎现在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野化、另一个是繁殖”,并准备选送部分华南虎去南非进行野化训练。中国武术在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正在走入和华南虎一样的境地,就是本质技击性不断弱化。即使有新拳种的出现,也不能给武术带来真正的“春天”。不论是怎样的武术形式,过于背离“技击”,纯粹地忽视武术的格斗内涵可能拓宽了武术发展的路径,但是会影响武术自身的发展。长期以来武术拳种衍生发展太慢,几乎停止在明清时期的门派体系,对于武术而言,没有新的套路和门派的出现,只传承原有的体系,在发展道路上算不上显著的成就。
2.2 武术的健身价值需要深度挖掘
在全国上下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下,响应中央的“健康中国”号召,武术应该在大众健身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切实有效的武术健身理论和方法研究深入不够,健身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停留在武术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层面上,对于怎么样的动作可以提高练习者心肺功能,哪样的练习是提高练习者的平衡能力这类问题并没有解释的很清楚,造成大众对于武术的健身效果都是模糊的印象。说起武术可以健身没有人反对,但是具体和其他项目有什么区别,如何进行武术健身才是有效安全的却并不清楚。相比较,同类项目的健身操、瑜伽就有很清楚的目的性和练习目标,如健身操练习者可以通过减脂健身操、核心力量健身操有目的的锻炼,而瑜伽在教学中精细到每一个练习动作都会告诉你锻炼到哪些部分、如何控制身体姿态、怎样进行呼吸。如果要提高武术的健身价值,就必然要向这些项目一样有很明确的健身指导程序和方法,甚至要达到标准运动处方级别,对人群有区分,对运动方式、时间、组别以及注意事项都要非常明确。
2.3 武术的娱乐价值需要正确引导
武术和武侠虚实结合、文武融合,两者紧密难分。很多习练武术的念头就是来源于武侠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激发。然而,太多天马行空的想象被带入又会造成很多脱离现实的虚幻,并不利于理解和学习武术。而对于成年人一样发生很深远的影响,造成竞技武术比赛时常常职责散打运动员打得不好看,没有武侠电影中的感觉。此外,综艺节目掀起的全民娱乐热潮下,人们追求刺激、猎奇的心理被满足的同时滋生了“恶搞”低俗文化现象,在互联网的个人媒体传播时代下“获得关注”即获得利益,一些对武术历史、拳种、传说和人物进行“恶意”消费的事件不断发生,如今年上半年徐晓东挑战太极甚至整个武术界的事件,借助互联网制造对传统武术技击性质疑的舆论,已达到“宣传自我”的效果。并不是“民间武术能不能打”的表面问题,而是大众包括武术界对于武术需要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种种乱象表明武术的娱乐价值可以被合理挖掘,然而必须要有整体形象、具体目的、合理手段的控制和引导,否则一片片“笑声”将阻挡武术的健康发展[7]。
3 新时期下武术价值构建
3.1 突出审美功能
武术的自娱功能就是参加武术所能获得的身心愉悦的效果和作用。陈敏认为武术的娱乐性主要集中在戏曲、电影等大众娱乐文艺中。在戏曲的唱念做打中吸取武术表演行动作作为戏曲高潮[8]。而“武打片的兴起是武术文化多方位,大规模地进入娱乐领域的表现,也是武术的娱乐性发展至高峰的标志。”[9]武术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具有很广泛的受众基础,且不说“闪展腾挪”身姿变化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即便是一个干净漂亮的武术亮相动作都能给观者一种积极、振奋的感觉,更不用说动作节奏的强弱结合、身体姿态的开合束展给人一种超越技击本身的美妙境界,正如邱丕相所说的,既给人一种战斗的情节又让人觉得不仅仅是格斗厮杀[10]。武术的审美功能一直以来受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大众的审美需要超越了武术自身美学进阶速度,才会对于一些武术表演失望。未来武术审美价值应该获得学界关注,对于武术表演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身体研究,提出具有自身特点的观点,并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3.2 提升经济功能
武术的经济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武术健身、修身效果的本身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能。武术可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促进社会生产。二、利用武术特有的竞技、表演观赏、组织观赏和宣传武术的同时,开展相关的经贸活动。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武术搭台,经济唱戏”,尤其在国家体育总局对申请体育赛事进行放权改革后,通过举办武术赛事、表演、武术节等活动获得经济效益的门槛降低了,吸引了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武术事业。此外,媒体开始创办武术竞技比赛节目,这也是一种促进武术经济功能的途径。如中央五台的《武林大会》、河南卫视的《武林风》都是具有很高收视率的节目。伴随各类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未来以武术为主题的特色小镇也将会出现,武术经济功能将更加显现,呈现形式也将更加多样。
3.3 夯实教育功能
在现代,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大事,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是每个国家都要考虑的问题。在新一代年轻人的培养中,武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李成银认为传统武术是在中华文明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它必然浸透和涵蕴着我国的民族精神特质,如趋义避利、锐身自任的入世精神;不畏强暴、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同仇敌忾、抗敌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是可以挖掘的教育价值。通过练习武术让学生对武术历史、理论和方法进行学习,同时也能提高修养、陶冶性情,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武术进校园工作已经得到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接下来就是要从内容、方法、师资、评价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各项工作,真正体现出武术的教育功能[11]。
4 结 语
武术由于过于强调其技击功能,而对于其他价值的挖掘和发展构成了限制。诚然,技击格斗是武术最为鲜明的特点,体验和欣赏武术的美学意境、运用武术赛事与表演创造商业财富、借助武术训练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中国武术在大众的多样化需求下不断发展,武术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在健身、观赏、自娱、经济、教育的功能基础上突出重点,将有利于武术整体的健康发展。任何一种将武术简单定为“技击”和“表演”功能都是对于武术的限定,而对于武术价值的限定过窄就是阻碍武术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正在从一个“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且在中国经济腾飞、文化复兴的当下,武术必然要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响应国家、社会及大众的需要。
[1] 李印东.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功能价值体系阐述[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
[2] 魏 斌.武术教学如何体现技击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6):176.
[3] 邱瑞瑯.技击性运动概论以其制胜原理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1:1.
[4] 张 勇,马文友,李守培.从技击走向审美:中国武术套路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3(1): 31-34.
[5] 江百龙.武术的功能刍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 40-45.
[6] 侯胜川,吴丽晶.当代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现状的问题及展望[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5):42-46;52.
[7] 张 勇,张振东,王 钰.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准确定位及限定条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3): 115-119.
[8] 张 勇,马文友,李守培.从技击走向审美:中国武术套路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1): 31-34.
[9] 陈 敏.中华武术价值取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4): 84-87.
[10] 马 剑,邱丕相.武术境界论[J].体育学刊,2007(5): 68-72.
[11] 张 强,孟 涛,汤铁军.“武术进校园”推广模式的多路径分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6(1):58-63.
ResearchontheReconstructionofContemporaryValueofWushuundertheNewAge
LI Shi-hong1,ZHANG Yong2,ZHANG Zhen-lin2
Wushu has been hande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its own tradi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t enjoys a high reputation for its distinctive skills of attack and defense,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But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martial arts also limits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martial arts attack and defense function needs to locate accurately, the fitness function needs the deep excavation, and the entertainment function needs the correct guidance. The reconstruction of martial arts value mainly lies in: by self entertainment and entertainment to highlight the martial arts aesthetic value, by digg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ommercial promotion to enhance the attention of Wushu economic value, and by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inheritance system to reinforce the value of Wushu education.
New age; Wushu; Contemporary value; Reconstruction
2017-09-13;
2017-10-17
2016年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编号:SK2016A0120)。
李世宏(1971-),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与教育。
1.哈尔滨体育学院 武术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2.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G80-05
A
1008-2808(2017)05-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