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中小学“体教结合”培养竞技手球后备人才运行机制现状的研究

2017-11-27李晓鹏付银鹰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手球体教

李晓鹏,付银鹰

(合肥市业余体校,安徽 合肥 230001)

合肥市中小学“体教结合”培养竞技手球后备人才运行机制现状的研究

李晓鹏,付银鹰

(合肥市业余体校,安徽 合肥 23000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合肥市15所中小学“体教结合”培养竞技手球后备人才运行机制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国内外有关手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撰写本课题提供参考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15年合肥市中小学手球比赛”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小学运动员问卷198份,回收188份,回收率94.9%,有效问卷168份,占89.4%。中学运动员问卷100份,回收90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73份,占81.1%。中小学教练员问卷30份,回收26份,回收率86.7%,有效问卷20份,占77%。小学管理层问卷11份,回收8份,回收率72.7%,有效问卷6份,占75%。中学管理层问卷12份,回收9份,回收率75%,有效问卷7份,占77.8%。

1.2.3 专家访谈法本课题先后面访了合肥市体育局、庐阳区体育局相关领导,合肥市业余体校青少年手球俱乐部的负责人,小学和中学手球教练员、学校管理人员,合肥市业余体校校长、管理人员和业余体校手球教练员等。

1.2.4 数理统计法运用常规统计方法SPSS 13.0和WPS Offce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并根据研究需要把数据资料转换成统计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合肥市中小学手球教练员的现状

2.1.1 合肥市中小学手球教练员年龄、性别结构现状合肥市中小学手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其中25~29岁的人占35%,30~39岁的人占45%,40~49岁的占15%,50岁以上的占5%,95%的教练员年龄集中在25~50岁年龄段,表明其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但是男性占40%,女性占60%。大多数教练员的年龄集中在25~50岁,正处于学习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创新精神强的最佳年龄段,渴望接受现代青少年手球运动训练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则和科学训练方法与手段,提升球队执教能力的空间大。

2.1.2 合肥市中小学手球教练员学历、运动经历和职称等级现状合肥市中小学手球教练员的本科学历占75%,专科学历仅占20%;专科以下学历者为零。在小学教练员中,本科学历占73.3%,专科学历占26.7%;中学教练员中,本科学历占80%,研究生学历占20%。合肥市小学手球教练员中,有专业手球运动经历的占50%,有业余手球运动经历的合计占25%,无手球代表队经历的占25%。手球教练员的学历和运动经历是提高球队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的前提条件。优秀的手球教练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和丰富的手球运动经历,才能胜任执教球队训练实践的能力,带领球队逐步实现既定的目标,并把有前途的手球苗子培养成优秀的后备人才。合肥市小学手球教练员中,小教高级职称的占33.3%,小教中级职称的占53.3%,小教无职称的占13.3%。合肥市中学手球教练员中,中教高级职称的没有,中教一级职称的占40%,中教初级职称的占60%。合肥市中学手球教练员的职称有待进一步提高。

2.1.3 合肥市中小学手球教练员聘任与考核现状合肥市中小学对本校手球教练员的聘用是择优上岗,球队的教练员由体育教研室选拔、推荐,经学校领导审批决定。有的学校还聘请有经验的市业余体校手球教练员协助指导训练。上岗的兼职教练员绝大多数都是非常热爱手球运动、事业心强、专项业务能力相对较强的体育教师。在受聘教练员中,本校教师占87%。外聘教练员主要是合肥市业余体校3位专业手球教练员,占13%,他们主要从宏观上把握合肥市各区中小学男女运动员的选拔、课余训练计划制订、专项技战术教学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最新手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讲授等。学校实行教练员负责制,把本校球队的训练计划管理和比赛成绩要求,都落实到教练员身上,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学校为教练员参加专项业务进修、培训,尽量创造条件,使其享有一定的训练补助待遇和比赛奖励。

2.1.4 合肥市中小学手球教练员的工作量现状合肥市中小学手球教练员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指导球队训练。小学教练员平均授课16课时/周;高中和初中教师平均授课12~14课时/周。一些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体育课教学和手球队训练任务,又要承担学校其他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以及校内的一些社会工作。所以,小学手球教练员普遍认为他们的课外工作量比较大,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指导球队的课余训练中去,也很难保证球队每堂训练课的质量。初中和高中手球教练员的课外工作量要比小学教练员的课外工作量小一些。

2.2 合肥市中小学“走训-体教结合”培养竞技手球后备人才取得的成绩

合肥市教育、体育局在中小学实施“体教结合”战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手球传校”——合肥市50中和合肥市3中为龙头,其他各级小学为梯队,合肥市业余体校青少年手球俱乐部为基础的体教结合训练网络,彻底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合肥市业余体校培养手球后备人才的模式。已初步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省市专业队)的新型手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4年来,共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男、女手球特长生47人。许多参加课余手球训练的中小学生开始重视用训练比赛与文化学习的“两条腿”走路。体现了合肥市中小学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理念,为本市向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手球后备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训练与育人环境。

2.3 合肥市中小学“走训-体教结合”培养竞技手球后备人才获得的社会效益

合肥市中小学“走训-体教结合”培养手球特长生给所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教练员利用课余时间执教球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社会价值;学生参加课余手球训练,掌握了一项运动技术的同时,也为自己未来升学、就业,拓宽了途径;申报并通过评审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手球传统项目学校”,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在合肥市的知名度。

2.4 合肥市中小学“走训-体教结合”培养竞技手球后备人才的成功经验

2.4.1 合肥市中小学“走训-体教结合”实行三级管理网络合肥市中小学“走训-体教结合”培养手球特长生实行三级管理网络。一级管理网络∶合肥市教育、体育局为市级管理网络;二级管理网络∶合肥市区县教育、体育局为区级管理网络;三级管理网络∶中小学分管校长负责领导的体育项目为校级基础管理网络。三级管理网络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2.4.2 合肥市小学手球教练员的选材经验现有条件下,合肥市小学手球教练员的选材方法和手段比较科学。他们以“简单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测试指标”为辅,以“主要的运动能力和专项技术测试”“结合经验和感觉”为主选材,希望找到手大脚大、四肢长,肩宽、臀高、踝关节细,运动能力及专项技术好,神经过程灵活且转换速度快,反应迅速、敏捷,接受能力快、集体荣誉感较强,有发展前途的手球苗子,并且注重选拔在某一方面,或者在2~3个方面条件优越的小队员。

2.4.3 合肥市中小学手球队比赛成绩突出学校的管理与考核合肥市中小学手球队比赛成绩较突出的几所学校,在管理方面有以下共性特征∶(1)学校主要领导重视。他们把培养手球特长生当成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指标。(2)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对教练员的责、权、利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3)在本校手球教练员的选拔与聘用方面引进竞争机制。学校对手球教练员的综合考核,可归纳为∶“一出,向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人才;二成绩,球队参加市级以上中小学生手球比赛获得的成绩;三严格,严明本校球队的比赛作风,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四敬业,强调教练员在指导球队课余训练过程中,要克服各种困难,满勤指导学生训练。”

2.4.4 合肥市中学手球特长生的选拔与招收合肥市中学手球特长生的选拔与招收较好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体现在有严格的招生报名条件、报考程序、考核内容和录取办法。手球特长生的生源主要以“小升初”“初升高”报考学生为录取对象。

2.4.5 合肥市中学注重手球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管理合肥3中和合肥50中等龙头学校,注重手球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管理并采取具体的措施,表现在建立手球特长生的档案,健全生活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文化课补习措施,极大地保证了中学手球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质量。

对“合肥市中学手球特长生文化课学习成绩”状况的学生问卷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重视文化课学习,其文化课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文化课成绩良好以上的占21.9%,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占68.5 %,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占9.6%。与教练员对该问题的评价十分接近。教练员认为手球特长生中学习成绩良好的占20%,学习成绩一般的占80%。这与学生家长重视、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学校努力保证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有很大关系。

3 加强合肥市中小学竞技手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加强本市区县定点手球学校布点工作,建立三级联赛机制

合肥市教育、体育局和各区县的教育、体育局作为负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政府部门,在开展校园手球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上级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加强本市定点手球学校的布点工作,并成立中小学校园手球领导小组开展工作,校园手球特色学校必须在定点学校基础上申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手球传校”。其次,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手球年级联赛、区县级手球联赛和市级手球联赛的三级赛制,促进校园手球蓬勃发展。各区县教育、体育局和各中小学要加强对手球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将手球培训列入年度师资培训计划。再次,推出表彰奖励措施,鼓励本市各区县中小学和市属中学积极开展校园手球运动。创新和发展

3.2 学习、借鉴上海市“同洲模式”的成熟制度

上海市宝山同洲模范学校,在中小学开展校园手球,实施“大联盟、全覆盖、一条龙”的手球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合肥市要建立中小学手球联盟,手球联盟要覆盖本市各区县的中小学。小学手球队要增加到三位数,初中和高中手球队要分别增加到两位数,要创造出符合合肥市中小学校情的手球特长生培养制度。

合肥市中小学“走训-体教结合”培养竞技手球后备人才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的“一条龙”手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但也存在问题,如合肥市开展校园手球的中小学数量少,覆盖面小;中小学手球比赛规模小,影响力弱;手球教练员数量少,属于“纯经验型”教练。这就要求在市教育局、体育局的领导下,大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手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管理运作模式、训练竞赛方法、手球文化和俱乐部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在学习中消化、创新和发展。

3.5 请进来,派出去

3.3 加强对合肥市各级中小学“手球传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良好的场地设施是实现手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走访调查了解到,合肥市一些小学“手球传校”经常在寒冷的冬季,在室外场地进行手球训练,一些小运动员的手脚出现冻疮,恶劣的条件难以保证训练质量。

其次,科研设备是提高手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没有先进的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教练员很难对球队的比赛、训练全程监控,对球队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对球队训练计划做出必要的调整。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是合肥市中小学培养优秀手球后备人才的必备条件

合肥市教育、体育局下属的“体教结合”领导小组,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中小学手球教练员培训班,聘请“国际手联”的有关专家来合肥讲学,讲授当前校园手球活动的发展趋势,吸引更多的中小学校参与到校园手球运动中来;派手球教练员到国外青少年手球俱乐部考察、学习,坚持数月的观摩训练,真正领会到国外青少年手球俱乐部训练青少年运动员的理念与精髓。

3.6 妥善解决中学手球特长生的学训矛盾

3.4 坚持“走训-体教结合”模式的办学特色,借鉴、

合肥市办手球特长班的初、高中学校可尝试为学生提供专门的文化课学习计划安排,树立“学习第一、训练第二”的指导思想,对于个别或少数学生因为文化基础差,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中学可适当以降低学分或者加分等措施来减缓特长生的学习矛盾。当然,上述措施的实施必须符合教育部门制定的宏观政策,保证特长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6-11-23

2015年安徽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ASS2015207)。

李晓鹏(1970~),本科,中级教练员。研究方向∶青少年手球教学与训练。

G846

A

1674-151X(2017)01-130-02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手球体教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浅析手球运动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校手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手球“获利”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