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2017-11-27林永涛吴新炎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教师体育

林永涛,吴新炎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3)

翻转课堂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林永涛,吴新炎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3)

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将运动参与、技能掌握、身心健康、社会适应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提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培养理念。由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各高校的热点议题,各种体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俱乐部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学区融合教学”“产学研教学”等模式不断地对我国高教体育教学改革模式进行补充,各高校也根据自身的地域条件、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管理构架进行了尝试性地借鉴,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无不贯彻着《纲要》的精神,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的空间、时间局限中解放出来,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能够进行有效地联系。然而从教学理念的提出到目标达成的流程中是需要具体的实施手段来进行联系的,无法实践的理念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提出为各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依据,被各高校认可并予以采纳,不仅与《纲要》精神契合,同时也能够夯实教学模式运作的可行性。

1 翻转课堂的内涵与功能

“翻转课堂”是从Flipped Class room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其试图通过调整课内外教学内容并合理利用学习时间,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以看视频、听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形式在课外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认知,通过自我提炼,在课内与教师利用宝贵的时间研究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翻转课堂在含义上与探究性教学、混合式教学有所重叠,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虽然这种教学理念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但是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视频制作与传播成为翻转课堂推广的瓶颈,一直困扰着翻转课堂的课程进程。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微视频”等各类信息平台中体育教学资源已非常丰富,2012年“慕课”(MOOC)的出现又进一步拓宽了教学视频的选择面,学生在各种网络平台上不但可以学习体育技能,而且还可以拓宽学习互动交流的范围。由此,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大潮背景下,多样化的信息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极大地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1.1 教学环节的重构

现行的教学通常是由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环节组成,知识传授环节是通过课内的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知,课外重复练习与实践,以实现知识深化与巩固的过程。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是将基本认知与深化巩固两个环节进行颠覆,知识传授环节在课外依托各种媒体以预习的形式完成,而知识内化环节则是在课堂内更多地采取师生间答疑、纠错、探究等交流互动形式,通过重新构建教学环节,使学生课外学习内容得以补充,并获得更多的课内互动机会,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1.2 教学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课堂中,一直以来教师都以自编自导自演的角色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扮演着最忠实的观众,演讲过程即是学习过程,演讲结束则是学习结束。翻转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变是对教学实践的一次突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由一名“听众”向“演员”转变,教师则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教师统筹规划教学目标的大框架下,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力求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挥空间。

1.3 教学资源的丰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微视频”“慕课”的出现使教学资源得以丰富,课堂翻转得以实现。经过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开发,简短的教学视频成为主要的传授方式。每一个视频对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简短的视频长度与学生注意力时间范围相吻合;简单的检索路径使学生能快捷地获得知识;通过暂停、回放等功能有效地发挥了重复学习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手段,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1.4 教学环境的颠覆

翻转课堂主导思想是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的空间、时间局限中解放出来,教学环境从课内走向课外,将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通过网络空间进行有效地紧密联系。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组织课外教学,通过实时监督学生学习动态,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信息分析可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种将课堂互动延伸到网络中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学习、解惑的及时性,也能实现空间、时间的解放。

2 翻转课堂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2.1 与运动技能原理相契合

运动技能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基础,而运动技能的形成则需要通过认知、提高、熟练、自动化4个学习阶段。在传统技术教学中,教师按照讲解示范、组织练习、错误纠正、动作定型4个环节来开展教学。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将讲解示范环节改为学生课外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前期自学,课内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困惑向教师寻求解答,此方式增加了课上组织学生练习和纠错的时间,同时,学习过程中处于改进与提高阶段的学生是运动兴趣的高峰期,学习主动性可使学生技能快速地提高。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与运动技能形成原理相契合,为体育教学的课堂翻转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人们对教学主体地位的认识始终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徘徊。新版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已明确,要求教师从课内“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中解脱出来,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结合翻转课堂实施步骤,可以发现翻转课堂与学生体育教学规律相契合。在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课中个性化指导与课后的练习监控均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和前期预习、课中技术纠正、课后的练习提高,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的实施环节不仅明确了教师教学组织管理的主导性,也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改、练的步骤中获得了实际的成效。

2.3 协调体育课讲解与练习的时间矛盾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纠错、练习及评价一直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技能掌握与运动负荷是评价体育课的重要指标。然而短短90min的时间,既要求身体练习的量,又要求讲解示范,因知识学习的及时性,学生在未经过思考的懵懂状态下练习,很容易造成对动作的错误理解,教师必然会进行二次讲解,使得课程时间在讲解与练习的相互挤压中流失,自然无法良好地完成课程指标。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其能够增加体育课堂练习时间,学生在课前对技术动作已进行了初步认知,教师在课内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讨论和纠错,不仅增加了学生锻炼的时间,也规避了练习与讲解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习效益偏低的问题。

2.4 加强对教师示范能力的补充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一直没有良好的评价办法,也不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由此导致体育教师忽视专业技能的提高,技术示范能力的下降几乎成为体育教师的一个通病。在力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体育教学应谋求新的教学路径,而网络视频教学则成为了一个示范教学的有效出路。网络视频课的传授者大多是参与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或教练员,无论是运动技能、体能还是示范能力都远超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有着明显的优势。根据Sheffeld的理解,普通教师示范称为学习型,专业运动员示范称为熟练型。学习型示范可提供学生对运动项目学习的初步认知;熟练型示范可作为参照标准,有利于学习者建立正确的动作执行,进而对技术动作进行纠正和完善。在教学实践中,视频微课程的合理应用可以对教学形成优势互补,也可为当下高校体育教师示范能力偏低的现状进行补充。

3 避免翻转课堂异化,追求体育教学实效

3.1 避免高估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理论是由学习者的能力、态度、策略和习惯等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一种自发性学习机制,也就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需求,自主控制参与学习、制订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结果的能力。但学生的惰性控制、时间管理、目标设定、资源利用等能力不足,成为了自主学习的最大阻碍,完全依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效果并不乐观。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自主程度或者是自由选择的宽容度进行适当地跟踪与调控,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总体教育目标的关系。

3.2 避免弱化教师的主导性

体育教师一直是体育教学中的主导者,不可否认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对体育教师的功能起到了一定的颠覆性作用。当体育教学为了实现灵活性而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时,课堂已不再是课堂。为了避免教学误区,在引用翻转课堂时,应有合理地分配。虽然学生通过微课能自主完成学习,但并不代表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了,反之会变得更加关键。课前教学视频资料的录制和整合、课中的活动组织与设计、课后学生体育练习的监控与评价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全局把控,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被过度地替代,教学便失去了可控性,终究会沦为“放羊式”教学。理论与经验毕竟存在差异,生搬硬套不一定适用于体育学科。因此,体育教学要以存在的价值来丰富和完善,在实践教学中把握好体育项目特征与培养规律,选择性地借鉴与采纳,完善适用于本学科的教学手段,以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为目的,避免盲目追求形式而背离翻转课堂的实施初衷。

3.3 避免忽视学科的差异性

翻转课堂的提出来源于计算机多媒体领域,是长期实践中衍生出的教学模式,因适用性广泛而被各学科借鉴和引用。体育学科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正处在萌芽阶段,还较为薄弱,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难免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但学科间的

[ 1 ]邵伟德,李启迪,刘忠武.运动技术教学原理构建[ J ].体育学刊,2013(2).

[ 2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3 ]方曙光,潘凌云,樊莲香.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品性:困境与出路[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6).

[ 4 ]常先厚,肖玉新.体育教学本体论[ J ].体育与科学,2006(2).

[ 5 ]李启迪,邵伟德.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正当性[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

2016-11-06

湖北理工学院校重点教研立项∶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理念下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编号∶2015B18);黄石市社会科学研究研究项目∶基于黄石市青少年体育网络构建“学社融合”的研究(编号∶2015y170);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研究项目立项∶基于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实证研究(编号∶2014391)。

林永涛(1981~),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07

A

1674-151X(2017)01-089-02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教师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取经之路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