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7-11-27唐重阳
王 亮,贾 佳,唐重阳
(1.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东省乒乓球队,广东 广州 510100;3.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 亮1,贾 佳2,唐重阳3
(1.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东省乒乓球队,广东 广州 510100;3.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顺应职业体育发展诞生的一种训练体系,它在训练理念、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等方面,展现出极强的以运动员健康和持续竞技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训练体系。身体功能训练是运动员在所属专项中按照定量负荷条件所进行的动作模式,将多关节、多平面和本体感受性融为一体的专门的动作训练方法。身体功能训练体系以消除运动员伤痛为前提,以运动员身体功能矫正和减少伤痛引起的运动动作代偿为基础,保障运动员在正确动作下完成各种复杂的技战术训练,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使动力链得到高效率传递,增强专项身体素质。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移动中或不平衡的状态下完成相应的击球动作,运动员在移动中的核心稳定性及全身的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乒乓球运动员要想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水平,必须具有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作保证。
1 实验指标及方案分析
1.1 实验指标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相关专家,并结合乒乓球的项目特点,筛选出绕台跑、侧滑步以及实心球掷远作为测试指标,结合巴斯氏动力性平衡测试对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进行评定。
1.1.1 绕台跑测试 受试者围绕乒乓球台并始终面向球台,从固定角开始沿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交替各移动2圈,共4圈,采用滑步、跳步等步伐快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能碰到球台,计总
时间。该测试检验运动员在快速变向中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和平衡能力,能有效反映乒乓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协调能力和移动速度。
1.1.2 30秒2.5米左右侧滑步 受试者在相距2.5米的两条端线之间做侧滑步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每次脚都要踏上端线,计30秒内踏线次数,未踏上线不计入总数。该测试检验运动员在左右移动击球中步法的移动速度和速度耐力。
1.1.3 侧身位实心球掷远 受试者站立于端线前,两脚开立,比肩稍宽,左脚前右脚稍后,双手持实心球(2千克)于体侧,双臂稍微弯曲,转体将球投出,在掷球过程中小臂尽量不要内收,计3次投掷中的最好成绩。
1.1.4 巴斯氏动力性平衡测试 在平坦的地面或地板上,画11个直径为21.5厘米的圆圈。从出发点0~1的距离为45.7厘米,从1~10的各圆圈的距离为83.6厘米。受试者以右足立于0点,随口令用右足起跳,并以左足前脚掌落于1,在圈内停留5秒钟,如此左右足依次交替跳至10。跳跃移动中足跟不能着地,也不准触及任何一个圆圈之外的地面,在每个圆圈中停留5秒,身体其他部位不准触及地面。该测试检验运动员在单脚支撑时,身体各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能有效反映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1.2 实验方案
根据权重表的评分与专家的访谈建议,将本次实验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基础适应阶段、强化提高阶段和固强补弱阶段。第1阶段主要进行身体躯干稳定性练习,使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运动系统逐步适应训练,增强其躯干支柱的稳定性,训练时间为2周。第2阶段在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能力的同时,重点加强核心力量练习,使躯干支柱的稳定性和力量达到高度融合。通过对人体各个器官和肌肉组织的刺激,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使机体产生强适应性机制。本阶段运动负荷为中高强度,平均心率保持在145~160次/分,训练时间为3周。第3阶段通过动力性力量抗阻和不稳定状态下的动作模式练习,利用现有训练器材和场地,针对身体躯干支柱稳定性和力量训练,增加难度和负荷,全面提高躯干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身体素质。本阶段的实验负荷保持平均心率在150~165次/分,训练时间为3周。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素质成绩对比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静止状态下投掷实心球、移动状态下投掷实心球和侧滑步30秒对比中,对照组的均值略高于实验组的均值,但三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后分析数据得出,静止状态投掷实心球、30秒侧滑步和绕台跑,实验组成绩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性;巴斯氏动力平衡测试,P值<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移动中投掷实心球,P值<0.05,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在巴斯氏动力平衡、移动中投掷实心球投远中,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案有效增强了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能力和身体动力链的有效传递能力。
2.2 实验组实验前后的专项素质成绩对比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在实验后,绕台跑的均值时间低于实验前的均值时间,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静止状态下投掷实心球和侧滑步成绩提高明显,P值<0.05,呈显著性差异;巴斯氏平衡和移动状态下投掷实心球成绩提高非常明显,P值<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绕台跑项目中,检测运动员的移动速度与步伐灵敏性,实验方案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步伐灵敏性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侧滑步成绩提高显著,表明实验方案对速度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侧滑步与绕台跑的区别在于,绕台跑用了几种步伐的快速转换能力,而侧滑步只用了单一的步伐。实验方案对乒乓球运动员步伐灵敏能力并没有预期的较大优势,所以在运用与设计功能性训练方案时要注意加入一些灵敏素质与反应速度的练习,促进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对照组实验前后的专项素质成绩对比分析
实验数据显示,对照组30秒侧滑步、移动状态下投掷实心球和绕台跑明显提高,P值<0.05,呈显著性差异;静止状态下投掷实心球明显高于实验前数据,P值<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巴斯氏动力平衡没能得到改善,表明传统训练方案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能力影响不大;30秒侧滑步和绕台跑明显提高,说明传统的实验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员的移动速度、步伐灵敏性比较有效;在静止状态下投掷实心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的传统素质训练方案促进了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在发展绝对力量方面;但移动状态下投掷实心球成绩提高不明显,说明运动员在保持动态中的身体平衡及力量有效传递能力存在不足,这也是传统力量训练需完善的地方。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素质均值变化成绩对比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巴斯氏平衡增长了7.34分,说明实验方案利于提高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的动态平衡能力,而对照组的传统训练方案对身体平衡能力作用较小。实验组绕台跑的均值在实验后减少了0.48秒,对照组的绕台跑均值减少了0.36秒,表明身体功能性训练相比传统的训练方法在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步伐移动的灵敏性方面更有效。尽管为期8周的训练在实际效果上对绕台跑成绩改善并不显著,部分原因在于运动员的打法类型和身体素质水平存在差异,但从长远发展来讲,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步伐的灵敏性方面有一定优势。
实验组在静止状态下投掷实心球均值增长了0.29米,对照组在静止状态下掷实心球均值增长了0.54米,表明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使得运动员在绝对力量的增长上明显高于实验组的运动员。实验组在移动状态下投掷实心球均值增长了1.24米,对照组增长了0.38米,显然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运动员在移动中的力量传递有非常显著的强化作用,通过加强躯干支柱力量和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把移动的速度转换为出手的速度力量,所以在训练当中加强两种训练方法的有效组合,是有效提升运动员旋转爆发力的重要保障。实验组的30秒侧滑步均值增长了1次,对照组增长了1.1次,相比之下两种方案训练效果差异不大,但从速度均值差异来讲,对照组强于实验组,两种方案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移动速度具备异曲同工的作用。
3 结 语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和身体左右、前后及上下的均衡性,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并延长运动寿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促进了神经支配下多关节、多肌群的协同做功,有效改善了身体适应性、协调性和动态平衡能力;传统体能训练可有效提高肌肉的绝对力量,并为速度力量、移动速度的提高奠定基础。结合乒乓球专项技术特点,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方法有机结合,优化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针对高校训练时间不足的情况,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合理安排在训练前的准备部分以及训练后的恢复和再生练习阶段中,并制定长期的训练方案;结合FMS评分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案,并做好训练监督,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积极探索符合乒乓球项目特点的动作模式,在提高步伐移动速度的同时加强灵敏性训练,提高步伐移动的实效性,为提高击球时动力链传递效能奠定基础。
[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 2 ]何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应用研究[ 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 3 ]唐建军.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及训练控制的研究[ J ].体育科学,1998,18(5):35-37.
[ 4 ]尹军,张启凌,陈洋.乒乓球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 5 ]杨青,张辉.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战术因素关系特征研究[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124.
[ 6 ]吴焕群.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及其训练[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72-73.
G846
A
1674-151X(2017)12-052-02
投稿日期:2017-10-15
广东省体育局2016—2017年科研项目(编号:GDSS2016167);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作者简介:王亮(1981~),乒乓球国际级裁判员、讲师。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