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体能训练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
2017-11-27王谦
王谦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60)
高等职业院校体能训练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
王谦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60)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日臻成熟,“大国工匠”精神的价值一再被发掘和提倡,支撑了我国传统行业技术层出不穷的创新活动。现代工业生产的变革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呈现了新要求,尤为注重脑力劳动和专业技术的综合价值创造能力,而这离不开劳动者良好的体能素质。因此,提高体能教学效率,科学设置体能训练课程,真正提高高职学生体质是当今高职体能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落实点。
高等职业院校 体能训练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探讨
1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能训练课程设置、体能教学现状及问题
1.1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体能教学的价值,课程设置出现职业取向意识,主动加强师资培养
虽然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体系中开设时间较短,但近几年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锐减的生存危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长期职业发展,提高用人单位认可度是高职院校普遍争夺的生存致胜手段。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主动、良性改革阶段,高职院校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生存空间。因此,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意识到体能教学的价值,特别可喜的一个倾向是多数院校在学生体能课程设置上出现了积极探索,不再照搬大学体能课程,提出了“职业体能导向”指导理念。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都能主动落实到帮助学生提高体质上和实际教学效果的考评上,可以说“职业体能导向”这一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提出对于高职体能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来说具有难能可贵的时代意义,这一创造性指导思想的提出进而影响了高职体能教学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设计,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探索的积极性。
1.2 “职业体能导向”体能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思想内容粗略,缺乏具体落实配套考评机制
“职业体能导向”体能课程设置指导思想的提出可以说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能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非常契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长远的社会意义。但也不难看出,这一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理念提出阶段,并未形成一套对教师及学生双方都行之有效的落地性配套体能教学及训练的考评机制。名义上不少院校虽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了职业体能训练,但在内容实质上却是一般的体能训练,并没有针对不同职业的未来体能要求做长远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考评机制,也就难以达到提升职业体能的作用。体能教师由于自身的理论认识水平,更难以独立胜任“职业体能”教学的整体设计及落实,虽然在教学形式上实现了学生选择的多样性,但教学结果却是学生甚至连中等运动强度都达不到,更不用谈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界限,教学改革往往走了过场,无益于学生长足的体能发展和未来的职业潜能。
1.3 课程设置整体水平缺乏精准服务意识,不注重学生个性潜能发展
虽然高职院校在体能训练课上对运动项目和形式教学都进行了相应改革,让我们看到了高职院校“学生本位”的服务意识,但仔细剖析高职院校整体上现阶段的体能教学和训练课程设置内容不难看出,忽略课程设置的学生信息输入的有效性,在整体上缺乏学情精准把握及“终身体育”精神养成的课程设置注定是一个需要去面对的教育短板。高职学生相对于其他教育系统毕业生来说,其职业稳定性和专业匹配度相对较高的,难以实现转行,因此,尊重学生个性潜能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能终身锻炼意识是体能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根本目的。
1.4 严重缺乏课下延伸配套社团建设,影响学生长期体能锻炼意愿与自觉意识培养
体能教学不同于其他相对理论性强的体育课程,体能的好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注重课下延伸,帮助学生实现自觉锻炼意识是体能教学的一个重要工作。但是纵观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课下延伸配套社团建设工作,结果非常不理想。由于缺乏经费和学校的支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能训练课程课下延伸配套社团建设情况不好,让学生无法主动参与自觉体能训练活动中,影响学生长期体能锻炼意愿与自觉意识培养。
2 高职院校体能训练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
2.1 切实落实体能训练课程设置与教学的职业化定位,提高训练效率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同于其他高校学生,高职学生毕业职业选择基本限于该专业,且基本为高体能消耗型,体能又是所有体育运动及体力劳动的基础和根基。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能课程无论是从设置上还是从教学改革上,必须要以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其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的形式最终都要落实到充分提升学生运动素质,达到强化学生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能力的最终目的上,并帮助学生掌握规避职业病损伤知识,因此,需要学校层面联合教师对学生的职业体能需求做出归类总结,切实落实体能训练课程设置与教学的职业化定位,提高训练效率,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个体制定个性化体能教学和学生个人锻炼计划,灵活采用基础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的训练形式,从而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率。
2.2 将体能综合能力考查纳入常规考核机制,强化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体能训练的思想认知
由于体能是一个动态变化特征,良好的体能也非一蹴而就,需要有计划性、长久性的坚持才能收到效果,长时间不锻炼则体能又会出现降低,三年高职教学时间能够留给体能训练的时间其实是很短暂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抓住机会,彻底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则必须要建立常规性考核机制,增强教师主动强化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体能训练的思想认知。但体能管理和体能锻炼效果的最终落实者和体现者都将落实到学生自身,因此,高职院校可将体能综合能力考查纳入“三年一贯制”常规考核机制,将学生体能锻炼和考核纳入一个长久性、持续性的机制,强化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体能训练的思想认知和“终身体能锻炼”的健康理念。学校和教师则需要从思想上对学生体质健康予以重视,特别建立教师负责制,从动、静两个维度对学生的体能情况建立管理档案,并作为一种长效监督机制,常抓不懈,从而确保学生体能数据的持续获得,后续锻炼计划制定的准确和合理。
2.3 对体能教学教师实行竞争上岗、勤政奖励机制, 鼓励教师教学创新
由于高职学生绝大多数年龄段较低,处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自身认知能力相对欠缺,再加上高职院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情感依赖相对较强。体育教师是体能课程教学的最终执行者,因此,教师师德及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知。高职学校体能教学教师的选择必须要谨慎,对体能教学教师实行竞争上岗、勤政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教学创新,能够根据实际教学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项目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课程的对于自身长久职业发展的价值,并跟随教师积极开展自主锻炼,结合未来职业规划提升自身体能素质,为未来职业的适应性和高匹配性做好身体上的诸多准备,从而提升未来职业竞争力。
[1]石浩天.中加大学体育课体能训练的比较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9):140-141.
[2]陈果.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2,2(7):56.
[3]陈奇,唐海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能训练教学改革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4(2):92-94.
G807
A
2095-2813(2017)04(b)-004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