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裁判能力及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11-27樊林华刘闯
樊林华 刘闯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裁判能力及培养模式的研究
樊林华 刘闯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羽毛球专修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扎实、系统地掌握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各项技术、战术,还要求学生具备裁判和组织竞赛的能力。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对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裁判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普遍存在心理状态不佳、裁判理论知识不足、临场经验欠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裁判法、竞赛规则学习,加强裁判技巧辅导,多参与校外裁判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提升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裁判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羽毛球 裁判能力 专修生
羽毛球是一项不受场地、性别、年龄限制的球类运动项目,集健身、娱乐、竞赛功能于一体,广受人们的喜爱。羽毛球在体育学院学生中也广受欢迎,体育学院所开设的羽毛球课程分为专修和选修两类,其中羽毛球专修课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扎实、系统地掌握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各项技术、战术,还要求学生具备裁判和组织竞赛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羽毛球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也对羽毛球裁判员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羽毛球裁判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所以,在羽毛球专修课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
1 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裁判能力调查
该文以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其发放羽毛球裁判能力调查问卷,来了解其羽毛球裁判能力。选取了80名羽毛球专修学生(男48名,女32名),共发放80份问卷,有效收回78份,有效回收率97.50%。问卷通过了效度及信度检验,符合统计学调查研究要求。该次调查结果显示,有97.44%的学生都参与过羽毛球裁判培训,未参与羽毛球裁判培训的仅有2.56%。被调查的学生中,无国家一级裁判和国家级裁判,有82.05%取得了国家二级裁判证书,另外17.95%为国家三级裁判。
总体来看,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裁判能力整体并不高,绝大部分都为国家二级水平,缺乏国家级和国家一级裁判,学生的裁判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羽毛球专修学生裁判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专业羽毛球教师、体育心理学家及研究人员等进行了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出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在裁判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裁判过程中心理状态不佳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4.1%在裁判过程中都处于中度紧张状态,轻度紧张和重度紧张者分别占16.67%和15.38%,仅有3.85%的学生表示并不紧张。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在裁判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调查数据还显示,越紧张的学生,在裁判过程中发生失误的次数越多,提示心理紧张与失误次数存在正相关关系[2]。因此,要减少裁判过程中的失误率,提高裁判能力,首先就必须克服紧张心理,增强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裁判工作。
2.2 临场经验不足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2.31%参与过3次以上的裁判工作,29.49%参与过2~3次裁判工作,剩余28.20%仅参加过1~2次裁判工作。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校为每名羽毛球专修学生提供了参与裁判的机会,但是参与裁判的次数并不多。学生的裁判知识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而参与裁判的也以教学比赛居多。较之于专业羽毛球比赛,教学比赛的级别明显更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比赛对裁判员的要求相对更低,再加上学生参与裁判的次数本来就不多,所以,造成了临床裁判执行经验的不足,同时这也是影响学生执裁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场执裁本身对裁判员的理论修养、思维能力、心理水平等有着较高要求,同时对本体感觉的依赖性也较高,而这种本体感觉必须是不断地参与临场实践才能磨练出来的[3]。学生参与临场制裁经验的缺乏,必然难以迅速、准确地判定比赛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态,从而影响其裁判能力的提升。
2.3 对裁判工作兴趣不高
从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的专修学生中有17.3%对裁判工作感兴趣,有39%的专修学生认为裁判执裁可学可不学,有45.7%的专修学生对裁判执裁工作不感兴趣。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专修学生对裁判工作的兴趣度是两极分化的态势,要消除甚至杜绝这种两极分化的态势,摸清大部分专修学生对裁判执裁工作不感兴趣原因何在。要让专修学生认识到在羽毛球比赛过程中对裁判知识的了解也相当重要,首先能丰富羽毛球的理论知识,其次还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羽毛球技战术,总体来看大部分专修学生对裁判执裁工作不感兴趣的原因还是思想认识不够充分,对裁判知识在比赛过程中的重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4 裁判理论知识不扎实
在裁判工作中,规则是唯一标准,因此,要胜任裁判员工作,就必须充分掌握羽毛球的裁判规则,唯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在场上面对各种情况时才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虽然被调查的学生都表示全部参与过裁判培训,但是能够在平时经常花时间查阅羽毛球裁判相关书籍、资料的学生却不足10%,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偶尔会查阅甚至不查阅。羽毛球专修学生主要通过裁判培训来获取羽毛球裁判理论知识,虽然有少部分学生会自行查阅资料,但其获取的知识数量较少,质量也不高,往往难以满足裁判的实践需要。总体来看,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裁判理论知识普遍存在知识面过窄、知识分散等问题,理论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3 培养羽毛球专修学生裁判能力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羽毛球理论知识学习
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裁判理论知识主要是从理论课教学中获取的,但短短几学时的羽毛球理论教学,显然不足以让学生全面掌握羽毛球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战术,更何况还要掌握羽毛球的裁判规则、裁判方法。针对羽毛球专修学生裁判理论知识缺乏的问题,必须切实加强裁判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规划一部分的时间用于开展裁判知识与竞赛规则的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教授一般的羽毛球运动理论,还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裁判知识和竞赛规则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裁判理论知识[4]。
3.2 培养学生的执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更好地完成这件事。对于羽毛球专修学生而言,要提升其羽毛球裁判能力,首要条件就是对羽毛球这项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唯有如此,学生才可能对羽毛球裁判感兴趣,才可能认真地学习理论知识,并主动地将其应用于实践。羽毛球专修学生学习羽毛球裁判理论知识,不仅有助于强化其专业知识,也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羽毛球运动中的各项技战术,对于促进其羽毛球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调查显示,体育学院学生选择羽毛球专修课的目的多样,羽毛球技能水平差异较大,运动兴趣爱好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大多数学生对羽毛球裁判工作并不是很感兴趣,重视程度也不高。鉴于此,要提高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裁判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开展一些羽毛球比赛、游戏来调节枯燥的训练氛围;组织学生赏析羽毛球比赛,让学生体会到羽毛球运动的美感、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
3.3 重视裁判技巧的辅导
手势、报分都是羽毛球裁判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其不仅体现了裁判员的执裁水平,更反映了裁判员的权威与气势。要提升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裁判能力,就必须加强裁判技巧的辅导。羽毛球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实践教学与裁判基本功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裁判基本功[5]。对于羽毛球裁判手势、专业术语的练习,教师可对其羽毛球的竞赛规则、专业术语、裁判手势、司线员手势等进行了归纳、整理,然后制作成图文对应的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以供学生随时翻阅、练习。指导学生在课后自己面对镜子练习裁判手势,从而逐步形成规范化的手势动作。在对裁判法、竞赛规则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详细地讲解、示范各种裁判手势、眼观等基本功[6]。裁判教学时,要详细地向学生讲解裁判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及处理方法,如要重发球、违例等的宣报时机;缺少临场裁判员时要安排无人执行的职责;申诉的裁决时机;违例与犯规的区别;临场裁判员未看清时如何判决;判罚尺度如何拿捏;怎样判罚等。
3.4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羽毛球专修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裁判知识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进而实现裁判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每月最后一次课时设为“教学比赛日”, 每4名学生为1组,2人比赛,1人为司线员,1人为裁判员,组内各角色依次轮换,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司线员与裁判员[7]。教学比赛后,教师随堂总结、分析,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裁判的机会,并在实践过程中让自己的裁判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期末、期中考试时,可根据学生技能水平进行分组,让学生自行扮演角色,组织开展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对“运动员”进行技战术指导,同时又可以对“裁判、司线员”的工作予以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所以,有必要将学生的执裁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比如:让羽毛球专修学生协助组织校内的各项羽毛球比赛活动,主动承担裁判工作;参与校外羽毛球俱乐部、企事业单位的羽毛球比赛活动等,以增加学生的临场裁判经验,锻炼其执裁能力。
4 结语
总之,武汉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裁判水平总体不高,普遍存在心理状态不佳、裁判理论知识不足、临床经验欠缺等问题。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羽毛球理论知识教学,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加强裁判技巧辅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夯实学生的裁判理论知识,增加临场执裁经验,进而提升其羽毛球裁判能力。
[1]资武强.对体院羽毛球专修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4(7):40.
[2]闫智勇,刘建义,金昌龙,等.浅析浙江体院体育系羽毛球专修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现况[J].内江科技,2012(6):77.
[3]陈斌,盛怡,沈赢,等.对上体体教专业羽毛球专修生羽毛球裁判能力的调查分析[J].金田,2012(10):386.
[4]袁玉鹏.师范院校羽毛球专修课裁判能力考核内容与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5(2): 97-99.
[5]武东海,于克崴.羽毛球裁判中鹰眼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福建体育科技,2014(2):43-45.
[6]刘泽宁.羽毛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的若干研究[J].现代交际,2015(9):124.
[7]张罗罗,丁伟.“一人制”羽毛球裁判现状及比赛执法研究[J].体育时空,2015(14):146.
G8
:A
:2095-2813(2017)02(c)-007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