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常态课运动负荷的调控
2017-11-27张海平
文/张海平
体育常态课运动负荷的调控
文/张海平
对体育常态课运动负荷进行调控,教师要在课堂中教会学生自测心率,并记录数据,体育课的平均心率须在120~150次/分,并持续20分钟以上;体育教师须应对各种外界因素,适时调控运动负荷,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避免运动负荷过大的“训练课”和运动负荷过小的“放羊课”的产生。
体育常态课;运动负荷;自测心率;调控
常态课运动负荷的调控是一个很容易忽视的问题,教案中所预设的运动负荷、心率曲线、强度指数、练习密度、练习时间和次数等成为一种虚设。涉及负荷调控做的最多的也就是,有经验的教师看看学生的反应,诸如呼吸、脸色、排汗、步态等,年轻教师就很少关注这些,致使有些体育课负荷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产生负面影响,而更多的体育课则没有达到一堂课的基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没有形成良好的刺激,成为无效课堂。
一、教会学生自测心率,并记录数据
在笔者的课堂里,学生以“记录数据”的方式监测自己在运动上的进步,记录都是很简单的操作,比如,跑1000米,就记下这节课跑完全程的时间;如果是投篮,就记下3分钟定点投篮的个数。这些数据会记录在小组的学习记录本上,也会记录在教师的平时成绩登记册上。运动数据可以记录,同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率数据也可以记录。在记录之前要教会学生如何测心率,如何测安静时的心率、即刻心率和恢复心率等,这些方法可以在室内理论课时传授。学生一旦学会测心率的方法,那么在体育课中无论是教师集体统一自测心率,还是学生在课的行进过程中测即刻心率,或是在完成练习后的休息时间测恢复心率,都变得较为方便快捷,不会浪费课堂的有效时间,只要短短的10秒钟。体育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时机进行心率的测试,如,在开始强度递升之前测一次,在练习之中测一次,在练习告一段落之时测一次,这样就可以大致测出练习时学生的平均心率,并记录持续的时间。一般我们认为比较科学、健康(指对人体产生良好刺激的心率范围)的体育课心率范围是120~150次/分,有日本学者提出是110~160次/分,在这个心率(平均心率)范围之内持续的时间如果超过20分钟以上,就基本达到了这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记录数据”有助于学生设定目标和目的,而这两样东西对他们人生的每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调控运动负荷过大的“训练课”
现实的常态课运动负荷往往走两个极端,要么运动负荷过大,要么运动负荷不够,这在前文已经提到。运动负荷过大的现象现在比较流行,一是大多存在于初三体育课堂,因为要升学体育考试,体育教师不得不加大运动负荷,来提高学生的中考项目成绩;二是存在于教育行政部门按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考核学校体育工作背景下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也只能被迫加大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来应付上级的考核测试;三是存在于某些课堂中的某些学生,这些课堂往往教师疏于组织管理,任由学生进行篮球或足球的半场、全场比赛,这些学生又是酷爱这些项目,所以在课内无节制的比赛,导致运动负荷过大,甚至发生伤害事故。对于前两者的训练课我们可以进行分站式练习,使练习负荷有梯度变化,比如在学会一些中考应试运动项目的技能后,可以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14人)进行练习,一组跑步时,第二组练习排球垫球或篮球投篮,第三组和老师一起做垫上拉伸或腰腹练习,按照时间进行分组轮换。这样一个轮回下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体能,也使他们在不同的练习中有不同的运动负荷,有些负荷轻,有些负荷大,穿插出现,学生可以有调整的时间,同时也转移了部分注意力。教师在各练习站之间转换时可以选择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进行心率监控,以调整练习站内的练习与合理休息时间。但无论是跑步还是排球垫球或投篮,学生都可以自行评估表现,如果他跑完1000米需3分40秒,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3分35秒,教师适时给予学生指引,但要牢记一个重点:“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而不是为老师练习。”
对于部分学生整堂课都在场上打球,这是很危险的,教学比赛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让学生精心组织,教学比赛要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转换,两组在场上打比赛,一组学生就在场下负责记录和裁判工作,三组轮换上场和裁判记录,有休息调整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场下裁判和场上队员都要遵守规则,避免粗野动作的发生,提高教学比赛的质量。教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让每一位学生了解比赛规则,比赛之前要有明确的小组分工和职责。在学生比赛的间歇,有的时候可以穿插讲解一些规则和战术,既可以调节一下负荷,也能培养学生的战术素养。
三、调控运动负荷过小的体育课
1.运动负荷过小的现象由来已久,季节是影响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
冬季冷,夏季热,学生出教室后,由于温差较大,有的学生就不想运动,即使练习时也出工不出力。尤其是女生,夏季出汗后,上其他课就不舒服,冬季冷,穿得多,一旦出汗就更加麻烦。因此,夏季气温高的时候,体育教师持续性、大强度的练习就不是很合适,要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练习,并给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课的结束部分也要有较长时间的拉伸与恢复。练习的地点可以是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选择的球类活动也可以是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等,适当穿插一些形体操、健身操、瑜伽等。冬季气温较低时,随着课的深入,体育教师要提醒学生适时脱掉外套,让汗液和热量能顺利排出去,运动量可以大些,主要靠持续的时间来加大运动量,但强度还是中等或稍低为主。在课的后半部分,可以适当提高强度,以增强体能。放松部分,要注意加深呼吸,做好大肌肉群的拉伸,并提醒学生及时穿好外套,避免受凉感冒。冬季选择的教学内容,以有氧练习为主,各种球类、耐久跑、定向等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中低强度的持续性有氧练习要适时的检测心率,让心率保持在合理的“靶心率”范围。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脸色、步态、运动的轨迹(线路)等,确保全体学生在适合的负荷下安全练习。
2.场地器材也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基层学校一般是两头缺,城区学校缺场地,农村学校缺器材。城区学校在市中心,场地小、班级多、人数多,体育课多班同时开课,场地极其拥挤,这时,体育教师要多准备“练习站”,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进行,练习站的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是主教材的延伸性内容,站与站之间联系紧密,但又不相互干扰,运动负荷高低不一,有所起伏,比如一组学生练运球急停急起,一组学生相应的“影子防守”,一对一,一生做急停急起,一生做脚步移动的影子防守,一组学生做腰腹肌练习,一组学生进行连续蛙跳,四组学生分组轮换,在每个站点上练习。农村学校缺器材,做不到人手一球,体育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增加器材的利用率,提高练习密度,以增加运动负荷,同样是篮球球性练习,两个学生一个球,或三个学生一个球,一个学生练习真实的篮球运球,另两位学生可以抓、抛、接实心球,代替球性练习,其实和篮球球性练习相得益彰,同时也可以练体能。体育教师只有积极思考,提高器材的利用率,自制器材,或改变器材,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器材并结合场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提升课堂的运动负荷。
G633.96
A
1005-2410(2017)11-0015-02
(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