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2017-11-27易淑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专业

易淑梅

(萍乡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7)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易淑梅

(萍乡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7)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走访调查,研究当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问题,揭示当前大学生就业严峻,主要表现在体育生就业率低及不均衡;分析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体育生就业市场供需错位,就业渠道狭窄,专业教育缺乏特色及个人能力不强等因素;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教育与就业环境下,只有通过体育专业改革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开拓就业渠道及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以便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

大学生 体育专业 就业问题

在前两年《现代快报》头版报道:建国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最多一年已达699万人,就业情形是中国教育改革扩招后最严峻的一年。伴随着2000年中国高校扩招,众多高校体育专业也有很大的扩招,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不断上涨,而社会需求及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就业能力却没有跟上,特别是相应岗位的数量的限制,造成体育专业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这就需要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开拓学生的就业面,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加强体育专业教学改革,以缓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1.1 就业率下降

近年来,就业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大学生就业率不断下降却成为不争的事实,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更为严重。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多,体育专业就业人数也越来越多。据调查,目前我国每年在校大学生有40 000余名,毕业学生高达10 000多人,有190多个体育教育专业,54个运动训练专业,106个社会体育专业,24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以及33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专业就业口径相对别的专业更小,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专业性较强等因素,造成社会对体育事业的整体重视低下;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应聘时的可选择空间有限,就业岗位奇缺,造成就业率低下。

1.2 就业不均衡

首先从学校层面上分析,国家重点985、211等名牌大学及体育院校,就业率高达75%,别的学校只在60%以下,从地区分布上分析,经济水平较高或东部发达城市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较好,能吸纳较多的体育专业学生,当地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63.8%,而中西部欠发达城市,提供给体育专业学生的岗位极少,低于其他专业的就业岗位。这表明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率与经济发达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经济水平越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越高,促使对体育需求越高,提高了体育专业的就业率。

2 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位

自从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2003年,毕业生总数只有212万,2005年达338万,2009年高达611万,2013年突破近700万,如此多的大学毕业生,将要求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然而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很多中小型公司的破产倒闭,大型公司降薪裁员,社会待就业人员大大增加。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7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并且劳动力市场需求量有持续下降趋势,造成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2.2 体育专业社会就业渠道狭窄

近年来国家提倡“健康中国”,但全民健身意识相对很弱,特别是在劳动力密集的城市,人们对运动或健康的概念薄弱。社会对体育的投入及人们对体育的消费不足;社会提供的体育场所设施相对较少;在社会公众对体育的观注更少,这样社会对体育专业学生需求更少,据相关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取向主要在体育教师、健身房及相关的培训行业、自主创业及考公务员等,就业渠道非常窄。

2.3 学校实践教育不足及学科设置缺乏特色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很多大学在培养体育专业学生时,缺乏实践教育,实际工作能力低下,理论与实践不能衔接;特别是高校扩招之后更为明显,没能加强素质教育而是沿袭应试教学的传统模式。各体育专业培养学生时,适当减少理论或增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开拓体育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针对社会用人单位着重培养,迎合市场需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对市场对体育专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改革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求而合理规则课程,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另外,部分高校课程设置陈旧不堪,不符合社会潮流,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没有开设新专业或新课程,脱离了社会的需求,造成后果是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2.4 体育专业学生个人就业能力及观念缺陷

个人能力是影响就业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体现。但是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其专业就业口径小,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以及相对其学科学生基础文化较为薄弱等因素的原因,造成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低,能力相对单一。加上体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太强,对自己认识不足,实践能力差,文化基础低等因素,将大大影响其就业效果。

同时,社会对体育生的认识偏差,认为体育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学生素养低,在同等条件下,不愿意用体育生,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另外,大学教育已是“大众教育”,而体育生却没随着社会形势做出调整,在就业选择上还处于理想化,不能认清现状,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不良现象。

3 改善体育专业就业率的具体措施

3.1 扩大就业渠道

政府搭建平台,扩大就业渠道,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并加大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投入,举办专项招聘面;开拓就业方向,除了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师,还有现在流行的健身俱乐部教员、服务型的体育产业公司都是就业方向,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继续深造,鼓励开办小型体育产业公司,促进体育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等,这些方法都是可以有效缓解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各大学院建立与健全相关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加大就业指导工作,收集招聘信息,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3.2 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与学院协调配合,做好课程专业调查分析,调整培养方向,修整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去培养学生。以“一专多能”目标,培养出扎实基本功,专长的专项体育技能。学生一进校就选专项,让学生大学4年主要训练一个专项,如网球、高尔夫球、跆拳道等,这些专项社会需求量很大;同时学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如到健身房去做兼职教练、社区从事体育指导工作义工、进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等。这些社会工作经历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尽快适应社会,尽快融入社会工作。此外,通过具体社会实践工作,培养体育生的实践能力的适应能力,在突出“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一专多能”的培养,开拓就业方向,突破体育就业的局限。

3.3 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夯实体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重视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培养,扩大学生知识面,广泛猎取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在新生入校后,协助学生分析自我,规划职业目标,尽早为职业目标努力,在学科选择上与设置相协调,培养成综合型人才。培养有较强的专业水平,通过教学改革,以一主多辅的专项技术,在专项运动能力上,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的水平,要求学生课后参加训练队,由专业教师指导训练,寒暑假学生也要参加训练,切实提高专项水平,提高就业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引导学生继续深造。

4 结语

就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乐观的就业形势,表现在就业率低及就业不均衡等现象,需要学生自身提高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就业观;需要学校推进教育改革,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同时学校与政府协同合作,扩大就业渠道,扭转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悲观局面。

[1]郝鑫.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08(14):117-118.

[2]李春梅,颜春元.浅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J].湘潮月刊,2011(1):140.

[3]房晋.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准备[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4):81-83.

[4]肖辉赞.大学毕业生择业意识培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6):661-662.

[5]王贤国.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就业的法律意识[J].大连大学学报,2002,23(5):106-108.

[6]刘伟春.对21世纪体育院系大学生培养就业意识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107-109.

[7]李旺,罗斌.紧跟新时代,培育新理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3):126-128.

[8]柳明旺.对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的探索[J].教书育人,2002(2):30-32.

[9]王征.德法两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3):90-92.

[10]金蕾莅,樊富珉.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及队伍现状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2(1):31-33.

G807.4

A

2095-2813(2017)08(b)-007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3.076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部分专业介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