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置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①
2017-11-27平朋刚
平朋刚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目标设置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①
平朋刚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专业发展对于高校大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对于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同样如此,只有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并予以执行才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值得注意的是,目标的设计如何实现其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目标完成的匹配度。
目标设置理论 高等院校 体育教学 对策
同文科课程一样重要,体育课程的教学对于高校大学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对教学目标墨守成规地设计,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导作用,这样传统的教学观念经常导致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学生没有热情参与。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设置教学计划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更加科学有效。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是此文的目标设置理论,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考察设定目标。事实上,目标设定更多是鼓励人把想法转化为现实的一种方式,是鼓舞。所以对于体育课程来讲,设定的目标有无可行性就值得讨论了。目标设置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完成的匹配度,对此文章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 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定
1.1 目标划分
成绩目标、过程目标和表现目标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成绩目标就是参与到体育课程最后取得的成果,通常认为是参与者之间得出的横向对比;过程目标更看重参与者在参与时具体的行为表现;最终参与者独立于其他参与成员取得的成绩被认为表现目标。
1.2 目标体制与效用
一些体育课程的目标体制影响效绩的表现是:有没有完成目标互动的指导;付出的努力是否达到足够;影响的持续性以及对行为方式的影响。
1.3 设置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设置原则首先应具有可实现性,即目标的设定应简单具体且与体育教学现状相符;目标设置应对比赛时间和比赛的项目做出必要的限制;对目标实施记录和定期抽检;将成绩目标、过程目标和表现目标恰当联系起来;确立短期方向要达到的长期方向提供质的积累,这个方向立足于体育竞赛与提高体能素质这两个基本点上,并以学生的差异性作为直接参考。同时在方向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因人而异,达到集体方向与个人方向统一。
1.4 满足SMART原则的目标设置
什么是目标设置的SMART原则,事实上是目标设置需要实现具体的(Special)、可操作的(Measurable)、任务明确(Actionoriented)、可实现的(Realistic)和适时的(Timely)原则。
2 在体育课程中使用目标设置理论
2.1 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目标设置是不是合理,必须要进行检查才能实现。体育老师要确定整个班集体要锻炼的体育目标,就要对目标设置进行合理性评估才可以。这其中就有对个人能力水平的评估、对整个班级的评估,以及兴趣爱好的评估这些方面,以及体育目标要实现的方法和所需时间。同时对学生优势和自身特点进行不同方面的分析,来确定改进的方略,从而来完成目标的可测量性。
教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让目标设置实现,硕士学生接纳老师给的目标。目标的设置必须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才行,这就表示,在目标设置上,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标内化在学校学生中实现,并且应该由学生督查,老师制定,在目标实现过程做一些必要改动。
2.2 如何实现目标设置
目标设置的实现要想到准备阶段实施的成果, 想进一步实现目标,就要在准备阶段时目标评估合理才行。首先,体育老师要对目标进行探讨,分析3种不同目标,帮学生理解其中的差异性。其次,体育老师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让他们按照上文所提到的SMART原则完成目标的记录,目标完成后,教他们完善个人目标。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目标的制定,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可行性更高,并且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目标计划非常重要,学生目标要完成,教师要进行监督目标计划的实现。
2.3 目标设置的评估
目标设置评估的考察,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指体育教学目标和整个体育教学目的能不能完成。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来说,在一段时间里,完成一次对目标设置的评估就好,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体育教学目标的评估,并且随机一次进行目标设置的评价。为确保目标设置具有有效性,评估和督查要有连贯性才可以。
3 体育教学和目标设置两者的关系
3.1 目标设置要有可实现性和可评价性
要评价体育锻炼的成效,要设定好目标,就可为学生提出体育方面训练的方向和重心。目标的设置要有合理性,体现为可实现性和可评价性。目标设置中还要关注个体的发展,使个体有一个合适的目标计划。所以,想要体育教学有显著成效,就要利用训导自身努力和投入的方式来改良学生, 这样目标才能激励学生。
3.2 全面的目标设置
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包含在全面目标设置里。短期与长期目标结合,时间一长,能够更好地从学生表现中进行评价,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时进行分析,使制定的短期目标更加合理,学生体能才能上升,长期目标才能实现。当学生的体能达到某种程度,综合素质目标,现代体育教学必须具备长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有不同阶段的阶段性目标。如分析学生性格, 阶段性运动学生存在问题等。
3.3 融合精准目标与模糊目标
目标的设置最好精准一些,尤其是那些设置短期目标。精准目标设置,是具体可通过数量进行分析目标,具有可行性能使学生充满兴趣。而模糊目标在量上没有办法进行分析。
3.4 融合可实现和不可实现的目标设置
体育教学中可实现目标和不可实现目标的差别,制定不可实现目标,可能是老师忽略了学生自身条件等成因造成,这对高校体育老师有更高要求,要充分分析目标设定时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在教学中减少不可实现目标的情况。而可实现目标要是有不合理性的地方,应根据学生情况不断的改良,对短期目标进行整顿,以便形成合理目标设置,更好地拔高学生的体能。
不实现目标的意思,是学生使用不同方法不能达成。而实现目标的意思,在体育运动过程里,是学生可以实现目标的实践活动。可实现目标有大小区别,依据学生特征能力进行某些设定。以可实现目标拔高积极性,达成最终学生的目标,以此提高动能绩效。并且离学生能力的目标设置近,学生更有认同感,而不现实目标易让学生失去积极性。但可实现目标与不可实现目标遇到不同学生,具有不同处理方法。
3.5 如何评价定向目标
定向目标的评价包括任务定向及自我定向,强调学生评价自身体能或其他方面是否提高。重视学生的努力程度,这种纵向比较表现为学生积极性提高,成功激发出内部机能。自我定向的比较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存在消极意义。在定向目标评价过程中,有如下几点原则:(1)最好使定向目标的比较设成纵向比较,帮助促成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此上升,体育运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情况发现优缺点,以促进自身的提高。(2)任务定向目标设置进行时,教师要鼓舞学生。(3)在目标设定的同时,体育老师应多注重学生努力的过程,不是最后结果,更不是能力高低,对学生目标的操作和完成有利,要不断坚持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制定适合的有关时间、距离的定量目标对自身努力做评估时,具体化的定向目标。实践证明,定向目标合理性可以更快发现在目标设定上学生的不合理性,及时做出修整,所以定向目标具有实用价值。
[1]王东升.目标设置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91-192.
[2]白云帆.关于目标设置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72-73.
G807
A
2095-2813(2017)06(a)-012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120
平朋刚(1974,10—),男,陕西兴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