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研究》的百年回声
2017-11-27毛振明
毛振明
巧了,刚刚接到编辑部约稿的第二天,就去了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院做国培讲座,此情此景中,一边讲课一边把所讲学校体育诸问题与《体育之研究》的阐述一一对照,慢慢地,笔者好似听到了一种回声。那回声是伟人青春激昂的回声,是鞭挞时弊的回声,是体育真义的回声,是催促课改的回声,是唤醒体育教师的回声。回声阵阵,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笔者在钦佩年轻伟人对体育如此深刻理解的同时,也想与今日体育人共聆《体育之研究》之回声,共悟“二十八画生”之教诲,共思今日青少年体育之时艰,共勉“新时代”新体育之奋斗,共商学校体育改革之有效方略。
之一: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
回声:自改革开放起,吾国国力日渐强盛,紧逼世界第一之强国,“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之宏图让国人振奋欢悦,但“梦想”之路上却横挡着青少年体质的巨障。时至今日,吾国依然武风不振,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青少年之体质,轻细者众,臃肿者亦众。国家发展之“人口红利”因人口老龄化而日渐萎缩,唯盼我国青少年能以一当十,强国卫国耳,怎奈放眼望去,应试教育和过度溺爱中,弱孩子、胖孩子、病孩子等层出不尽,实危民族奋起之宏图、国家昌盛之梦想,致吾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国高声呐喊: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之二: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
回声:吾国学制,经多番改革,课程愈发多样,但精简整合效果甚微,虽体育课时略有增加,但开足率甚低,全国仅两成左右,且因体育教师严重不足,教数学、语文者转教体育现象日甚。课内课外家长力拼应试者众多,当年莫举顽强之身成年之人,今日阻碍未成年者能成顽强之身,因体练不足备受其害者现今反成加害之人,悲也。十数年前,有人言之咄咄,信之满满,誓将通过课改变应试教育、变素质教育,但现今应试教育不减,素质教育难现,因应试教育“刚需”乃是中国人口众多、理想工作不充足、国人就业观狭隘等多种问题所致,岂是改一学校课程可变乎?要强化学校体育必须另辟蹊径,杀出血路,找出“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推进素质教育”的路径方法,在这方面国人当以日本教育为师。
之三:今之学者多不好运动,其原因盖有四焉:一则无自觉心也,一则积习难返也,一则提倡不力也,一则学者以运动力可羞也
回声:今之青年人,不止学者,多不好运动,其传统原因盖有四:一则无自觉心也,因为年轻人往往由于身体在成长,并不感身体不健之苦,也不感体育之长远意义;二则积习难返也,吾国社会风气本难尚体育,不如“洋人”喜探险、爱自然、尚运动、崇锻炼;三则提倡不力也,国家虽一而再、再而三发出号令提倡体育,但部分教育主管和学校依然故我,只把升学率当唯一评价标准,也少有体育学者提出具体振兴之策和可行方法内容,故体育提倡不力;四则现男女青年皆崇尚“小鲜肉”类型,男子以娇小、白嫩、窄胸、细腿为美,再配上点缀纹身,此造型皆与健壮体育人类型相悖,故许多年轻人仍以运动力可羞也。
之四:教体操者多无学识,语言鄙俚,闻者塞耳
回声:体育之殇,相当部分来自于体育教师之殇,国人闻“汝数学可是体育教师所教”时,皆心领神会,捧腹大笑,其中原委,无需详论。至今国人依然认为教体育者多无学识,语言鄙俚,闻者塞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闻此羞辱之语,却并非所有体育教师都义愤填膺、奋起自强。部分体育教师自甘堕落,他们以邋遢服装示人,以饮酒海量过人,以粗糙语言教人,以运动危险吓人,本应是教人强健体魄者,自己却大腹便便、油光满面。一些学生先讨厌体育教师再厌恶体育,先看眼前之榜样终确信体育毫无益处,于是,本应“爱屋及乌”却变成了“厌乌及屋”。
之五: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日本则有武士道,近且因吾国之续余,造成柔术
回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此浅显真理,却不被当今国民接纳,于是国民走上了“在长身体时损害身体挣分数拼未来,工作后透支身体与健康挣钱挣事业,老后再用挣得的钱去买健康保身体”的生命怪圈。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早已被那些德智体全面发展者反复证明,被钟南山等科学家们反复呼喊,被清华北大学生身体力行,但无奈有国民仍熟视无睹,笃信“疲劳战术”和“连续作战”,还有“早起跑”“加一程”“5+2”“白加黑”“三从一大”,实乃“捡芝麻丢西瓜”,家长不问在追求分数过程中孩子丢失了什么,不问孩子的道德深浅度如何、学问的耐久力如何,更不问孩子的一生健康幸福生活怎样,此实乃中国国民整体之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大悲剧也,也是吾国智育与德育、智育与体育、体育与智育、体育与德育分离之悲剧也。
日本乃吾中华之学生,也乃中华武术之学生,中国武术到日本成为了“武道”。“道”者,“首”与“走”也,“知”与“行”也,“知行合一”是为“道”。可见,日本的体育追求“知行合一”和“德体结合”,将我国之“柔术”发展成“柔道”,并将其推进奥运赛场,相似的情况还有韩国的“跆拳道”,且这些体育已成为日本孩子和韩国孩子发展的优质教材和方法,而吾国之体育,包括武术,依然停留在“术”的范围,育人效果极其有限,于学生智育发展、品行养成亦有较大差距。中国之体育,难与德育、智育、美育融合发展,这是中国古典体育思想之异化、之分解、之歪曲、之巨大遗憾。因此,体育课程教学所有之改革,必先从“术”到“道”的升华起始。
之六:体育果有如何之价值,效果云何,著手何处,皆茫乎如在雾中,其无效亦宜。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
回声:虽当今有体育价值之论文不少于数百上千篇,但部分国人对体育仍视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事物,甚有“男学工、女学医、浪荡公子学体育”之藐视,皆因体育教育价值体现不足所致。在“假国民教育体系”下的吾国竞技体育造就了一批技能发达、素养微弱的运动选手,他们一边用身体技艺为国争光,一边也因多无学识而被世人诟病。吾国的学校体育也显粗糙低效,体育课虽年年上、月月上、周周上,且什么都学,但所学内容仍存在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现象。教师变成“万金油”,学生则“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到了老年却用不上任何体育课所学技艺,老年人们在公园中均“手悬梁(挂在树上)、树撞股(撞树)、掌拍树(拍树)”,可怜至极,试想,一个什么都没学会的“学科”又谈何价值所在。国家为此推动多次体育课程改革,但一些地方洋洋论述诸多,何处著手之可操作方法甚少,体育教员皆茫乎如在雾里,故效果云何可想而知。只因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因国家提倡者倡意义,不提具体之方法,而学者提理念也不提有效之方法,教师既倡意义又提理念,也不提有效之方法,于是大家意义对意义、理念对理念,形而上对形而上,假大空对假大空,提倡者不得其本,实施者不得其法,于是体育课程改革原地打转,久而无效。
之七:好运动者,以多为善,几欲一人之身,百般俱备,甚至无一益身者
回声:至今,仍有许多管理体育者和教授体育者认为:教体育技能,以多为善,几欲一人之身,百般俱备。于是,体育课中什么都学,田径、体操、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跳绳等,结果却是无一深入习得掌握者。为此经几次体育课程改革后,国家终于提出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之方向。“一校一品”指体育条件和教师相对困难之学校的体育特色,而“一校多品”是指体育条件和师资较好之学校的体育特色。学校体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已明,余下为落实实践之方略和方法。今有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十个团队不断探索,砥砺前进。其中的教学改革联盟誓不言空论,只言教师能理解、能使用之体育方法,有推动新兴运动进校园、校园足球、冰雪运动、“一校一品”、体育品行教育等“10+8”改革工程,更有具体的“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全员运动会项目240例”“快乐体育园地设施器材200例”“球类专项游戏500例”“阳光大课间操500例”等实操内容研制,学校对如此有实效的体育改革欢欣鼓舞,试验区发展达到30个,实验校迅速扩张至2000所;学生接触上述新的内容后惊呼:“体育课变得真好玩”,体育价值与实效已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