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体育勃兴与社会效益关联性研究*

2017-11-27谭贡霞张允蚌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社会效益体育锻炼

兰 剑 谭贡霞 张允蚌

(1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 ,2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群众体育勃兴与社会效益关联性研究*

兰 剑1谭贡霞1张允蚌2

(1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 ,2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文章对群众体育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论证分析,认为: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不但直接提升了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改善居民的休闲生活方式,更利于居民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氛围的营造,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广大群众社会认同感和个体社会化的认知水平;同时间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家庭关系的构造。

群众体育;勃兴;社会效益;关联性

群众体育是一种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的、为了追求身心健康而开展的社会文化活动形式,其主旨应是以“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为终极目标。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和民众的重视下,在社会对体育需求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各国的群众体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下,群众体育已形成一种较成熟的产业链条[1]。可见群众体育是体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就群众体育的本质属性而言也决定了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大众,故其产品本身带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而从体育产业化角度来看,群众体育本身拥有巨大的受众基础和发展需求潜力。政府在强调发展体育事业的目标中,也偏向于体育事业对国民健康及国家荣誉带来的影响,即社会效益。因此,研究群众体育事业勃兴进程中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以期为加快《全民健身计划条例》的深入实施和健康中国的早日实现尤为重要[2]。

1 研究群众体育社会效益的价值意义

社会效益不能用获取利润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益作为评价标准。对社会效益的评价主要面向公共基础设施上,如公共交通、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开发等领域,此外在科教文卫等公益性事业领域也广泛运用。目前学者们对社会效益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认为,社会效益是一项工程对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社会福利方面所做各种贡献的总称。

社会效益是一种行为、一个系统工程对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笔者认为将社会效益引入到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研究,不仅利于我们深入认识加快推进群众体育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也能全面的认识群众体育发展对个体、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影响。综合目前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群众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指“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对人、社会进步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和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的推进,城乡居民的体育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变革,这不仅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同时也对群众体育事业的勃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硬件设施条件需要不断的改善,另一方面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也急需系统化的推动。因此群众体育的社会效益的内涵实质在于其对人和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和贡献。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难于直接的量化衡量,尤其群众体育的社会效益既涉及到公共体育硬件设施,还和公共体育环境、氛围的营造紧密相关。而群众体育文化环境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宏观系统,其表现形式多样、不同群体对其理解、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群众体育权利意识的提升、公共体育管理者工作态度、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等,很难予以定量化的评价,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因此本研究只能化繁就简的选择最为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予以论证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效益。

2 群众体育社会效益的突出表现

组织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健身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是全民健身计划与奥运争光计划的协调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推动群众体育大力发展,拓展竞技体育的后备队伍,为国家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有力保障;从狭义的角度看,也是全面提高群众的身心健康素质,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现代文明休闲生活方式的最佳途径。总体而言,群众体育的勃兴其社会效益是非常巨大的。本文就从群众体育健身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体育的社会效益一般是指体育活动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主要表现在体育对增强人们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的作用[3],结合本文前面的分析可知,群众体育勃兴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应直接与群众的身心健康素质、群众的业余生活方式、精神文化生活、个体社会化、心理健康素养的完善息息相关。

2.1 改进群众身心健康素质的效益

提高大众身心健康素质是群众体育社会效益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之一。大量实践证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参与者的体质、体能健康水平和身心统一[4]。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某社区群众体育爱好者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可知,经常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中老年居民在心肺功能、血压、身体柔韧性、肌力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体。

对大众身心健康的研究,需要大样本、大范围、长时间的跟踪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简化、便捷地考察某地区大众健康问题,目前学者们普遍采用自感健康来进行分析。自感健康是指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作出的主观的评价和估计,是一种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评估,它包括人们对过去的身体健康状况、目前状况和未来自身健康状况的期望等,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健康的担心程度等等[5]。从实地走访的500名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自感健康状况来看,在最近三个月中,赣州市城镇居民中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爱好者与不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普通居民相比,在睡眠质量、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群众体育爱好者自感的健康状况要明显优于从不参与体育健身的群体。

2.2 改善群众生活方式的效益

生活方式是个体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和生活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饮食、起居、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交往的各个方面中,与人们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对人们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6]。随着网络化、科技化时代的到来,大众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闲暇时间也在不断的增加。能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左右着现代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养尊处优、海吃猛喝的不良饮食习惯是现代富贵病的主要诱因。因此“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健康”不应该只停留于哲理性的口号层面,而应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目标。进而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举办各种群众体育赛事、扶植喜闻乐见的群众民间体育活动、建设社区健身路径等途径是改善群众闲暇生活方式的必经之路。通过政府部门、民间体育组织的正确引导,推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勃兴,促进人们健康生活态度、习惯的养成。

调研发现,社区健身路径、社区体育活动的良好运作,其社会效益越来越高,社区健身广场、健身设施是广大群众户外健身的主要聚居地,已经成为大众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平台。85%的居民认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活动、社区健身路径的建设能够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2.3 促进群众对体育文化的认知效益

群众体育的勃兴无形中影响着人们对体育功能、体育文化的认知日益加深,不再仅仅停留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表面,而慢慢地融入其生活、工作中。通过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无私的奉献和社区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体育锻炼不仅拓宽了人们对体育文化知识、技能的获得渠道,帮助人民群众掌握不同健身项目技能和常用的健身锻炼方法、手段,另外也有力的促进人们对体育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在群体性健身活动中促使人们加强交往、沟通,进而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互动,实现合作互助、和谐相处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根据我们的走访,多数居民都认为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赛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健身指导,能够提高自我锻炼的体育技能,而且在健身过程中还促进了其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的价值取向的正向改变。由此可见,群众体育的勃兴利于提高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塑造现代体育文化精神,也利于促进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体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2.4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

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社区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群众体育锻炼热情日渐高涨。在此过程中,人们不仅达到外在强健体魄的塑造,更实现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高度认同。群众体育的大力发展,客观上要求社区健身路径、群众体育资金的大力投入和支持,进而带动了城镇化体育设施的改进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也促进了现代社会健康生活方式、文明社会风尚净化自治功能的自我完善。群众体育健身内容通常是开放性、多元化的,在有效地满足不同群众的个体健身需求、丰富其闲暇生活的同时,也在有力地影响着广大群众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人生观。调研发现,80%以上的人认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其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养成都要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锻炼活动给有助于其日常工作、生活中充实感、知足感的获得。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已经意识到群众体育活动对引领现代健康社会风气、化解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和缓解人们的急躁、浮夸的心态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成效,对个人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均起到良好的整合作用。

2.5 促进个体社会化、心理健康的效益

体育健身使不同的人、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社会关系更加亲密,在加强交流与友谊的基础上帮助人们消除可能存在的种族、宗教、文化、信仰的差异,促使人们掌握能够为他人、为社会所接受的交往技能、价值观和健康行为,从而达到相互理解、平等互助、和睦相处[7]。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赣州、南昌、吉安等市部分社区中老年体育爱好者认为通过参与群众体育锻炼、群众体育赛事等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其体能素质,而且对其心理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不良情绪反应都有较大的缓解功效。有不少市民表示,经常性的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对其克服浮躁、急躁的性格、持久性意志力的培养都比较明显。

据世界卫生组织 1989 年记载:每个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自己,即每日饮食是否适时、体育锻炼是否适当、情绪是否良好和稳定[8]。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休闲体育锻炼生活方式是否适当。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重视,而群众体育勃兴无形之中增加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个体社会化机会。群众体育的大力扶植,必然提高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群众健身路径设施的配套跟进,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作用不可低估。

3 结语

群众体育的勃兴,尤其是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大力实施,政府引导民俗、传统体育发展的群众体育对社会效益的促进作用将愈加得以凸显。群众体育的重要性也将备受关注,在当前我国城乡非均衡发展现实中,我们应遵循有效结合地域特点的原则,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通过拓展群众体育项目的多元化,形成地方特色,进一步以此为载体,促进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扶植策略。唯有大力推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勃兴,才能真正的发挥群众体育对人们健康休闲生活方式改进、身心健康素质的完善、体育文化的认知和归属感等社会效益。当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加大体育锻炼、休闲体育健身活动的直接健身效益和长远社会效益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从心理上接受某种健身方式、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是开展群众体育的终极目标。

[1]程瑾瑜.群众体育的社会功能和效益研究[C].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论文集,201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2012.

[3]于昊.论体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J].集团经济研究,2007(31).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00.

[5]史俊梅.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现状调查[D].山西大学,2006.

[6]贾丽霞.烟台市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效益研究[D].鲁东大学,2014.

[7]徐亮.大众体育的起源、发展与功能效应之论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3(17)∶14-15.

[8]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the Rise of Mass Sports and Social Benefits

LAN Jian , etal.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Jiangxi, China)

2015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5TY16——社会社会效益视角下江西省群众体育扶植研究

兰剑(1965-),江西赣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社会效益体育锻炼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