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源于实践 根植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
——读《身体练习体验探索》一书有感

2017-11-27屈冬林张友朱富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5113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程式身体技能

屈冬林 张友 朱富强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511300)

理论争鸣

来源于实践 根植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
——读《身体练习体验探索》一书有感

屈冬林 张友 朱富强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511300)

编者按: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要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理论。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邓若锋老师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探索与实践,构建了“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提出了进行体育教学的“教师的体育教学思维”“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因”“教材的运动技能层次”三维关系,形成了进行身体练习体验教学的操作程式。其学术专著《身体练习体验探索》,由“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著作出版专项课题’”资助,由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了让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了解和认识这一理论成果,启迪体育教学思维,本刊将针对这一研究成果刊发系列学习体会和应用感悟文章,以抛砖引玉。

笔者对《身体练习体验探索》一书(文中简称“专著”)进行了三个月的研读,几经学习、讨论与思考,感受颇深。“专著”全书分8章39节,共44万字。沿着“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探索过程,从分析体育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体育教学实践需要,以“身体体验”的哲学思想、“具身认知”的科学理论、“教育需要”的经验常识,建立体育教学的身体练习体验学术基础,形成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进而构建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框架。分为“身体练习体验的理论框架”、“身体练习体验的学习方式”、“身体练习体验的教学质量”、“身体练习体验的学习目标”、“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身体练习体验的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表述,以呈现一个对体育教学规律探索,创新体育教学理论的过程。通过阅读“专著”,从中看到了一位一线教师是如何创新体育教学理论的端倪,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根植于体育教学实践、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之始末。

一、来源于实践,发现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体育教学思维的问题:由于体育名词概念的混乱,对“体育”、“运动”、“竞技”、“娱乐”、“健身”等名词概念没有相对统一的认知,形成了“体育是什么”问题的思维混乱,让广大基层体育教师沿用自身所认知的“体育”概念,对体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去控制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出现了大家所讲的体育,是体育又不是体育,是这个体育又是那个体育,是非难辨,行为错失。

二是学生体育学习动因的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以被动灌输为学习方式,强调身体动作技术的分析与完成技术动作质量高低的评判,而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规律缺乏关注,不能从学生主体性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进行适宜的身体练习刺激强化,形成能够使体育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是运动技能学习分层的问题:较多的人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初中觉得小学出了问题,基础没有打好;高中认为初中出了问题,到了高中仍需从头学起;大学也是这样,认为高中没教好。一个“蹲踞式起跑”或“单手肩上投篮”,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学,最后什么都没学好。其原因是将运动技能学习作为一个固定的运动技术动作学习系统,视运动技能为一个没有层次结构的不变整体,不知道学生在身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不能合理地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体育学习内容进行定位,难以进行较好地衔接。

二、根植于实践,寻找体育教学内在规律

面对体育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如何探寻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必须要有坚实的学术基础。“专著”以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身体练习作为切入点和主线,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时,依据“常识、科学和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三种基本方式”[1]。“从哲学中寻找‘身体’的适当位置,从科学中探讨促进身体发展的认知理论依据,从常识中规划进行身体练习实践的思维方式”[2],由此建立身体练习体验的学术基础。有了哲学、科学和常识的认识体育教学规律的方式,便能够将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站在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让其研究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1.“身体体验”的哲学基础

“专著”以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体验”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将身体体验的行为看作是回到生命自身的体验,身体体验的知觉是回到主体间性的体验,身体体验的看与触是回到主客一体的原初体验,各种不同的身体体验构成了人的自我意识。身体是感觉的唯一来源,人在正常的状态下都能意识到自我和身体的存在,身体体验构成了认知过程的基本素材,身体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具有限制、分配、调节的作用。基于此,在进行身体体验时,身体便成了对一定对象的原初体验,通过身体图式和运动机能在不同的时空中构成了身体的本体感。在“身体体验”的哲学思想中,身体回归到了人存在的本源,对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的体育教学来说,从“身体体验”哲学思想中确认了身体的位置,身体是人认知的起点,人通过身体认知来认识世界,同时也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在体育教学的身体练习过程中,不管是简单的身体动作练习,还是复杂的身体动作练习,都是以身体作为认知的起点,通过身体来感知身体动作,并通过意识系统形成相应的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和心理感受,由此构成身体练习体验。

2.“具身认知”的科学基础

在“身体体验”的哲学基础上,作者从“具身认知”理论中,探寻体育教学研究的科学基础。并认为以获得积极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可从具身认知理论中获取如下理论支撑。

一是,在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中,身体、认知和环境是一体化的整体,强调学习主体的“身体”在体育学习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学习身体练习的载体,同时又是体育学习的认知本源,身体运动通过身体认知来进行身体练习体验。

二是,体育学习的认知形成是以身体练习体验为前提,身体练习贯穿体育学习认知过程始终,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将练习的行为特征、运动认知、心理感受内化和上升为身体练习体验。

三是,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形成在于对体育学习的意义理解。需要在身体练习过程上,通过身体运动能力的展示和表现,获得对身体动作符号概念、运动技能、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3.“教育需要”的经验基础

在当前学校教育状态下,面临学生体质下降、人格品质缺失、适应能力强化等问题。按作者的理解是“没有将解决的根本放到学生的身体上,从身体教育的立场来分析问题的实质,将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作为变量,与身体的发展问题相联,研究身体教育的存在与思维关系问题”[3]。在此前提之下,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必须站在教育的立场上,通过规范身体行为、合理的认知方式、积极的心理感受来形成学生参与身体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因此,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体育教学中身体练习的行为表现,不仅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变量,同时也是学生活动行为的迁移作用。如,体育教学中规范的身体练习行为会促进学生组织纪律的形成。

二是,学生的体育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体育学习的保障,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其感知觉的准确性和广阔度,记忆的深刻、想象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度与身体运动认知相关。

三是,让学生在不同的身体运动环境中,能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运动技能进行展示,表现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

三、服务于实践,满足体育教学实践需要

作为一种体育教学理论,必须要能够解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现象,能辨论是非、进行争论和讲清道理,能够自圆其说。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从“学习方式”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对“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了实践探讨,虚心满足体育学习实践的需要,并形成了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操作程式。

1.用概念控制教学活动的生成

程式1:教师形成体育概念的认知。要对“体育”、“运动”、“竞技”、“娱乐”、“健身”、“健康”等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名词概念有一定认识和理解,形成自己的体育认知,这样才能培育和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学思维,才能将体育教学思维活动控制在一个思维对象的范围之内,不至于思维混乱。

程式2:提供学生体育学习的概念。在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为了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认知,教师需要呈现给学生正确的体育名词、较为系统的动作术语,以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的概念。

程式3:用概念控制知识技能学习。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知识是运动技能学习和形成的基础,运动技能只有在相应的健身、竞赛和娱乐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其应用实际需要的技能。

2.关注积极身体练习体验获得

程式1:体育学习的行为先严后松。在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要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行为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按照身体练习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的要求进行行为控制。随着体育学习的深入,良好的身体练习行为形成,可以视情况进行相应的放松。

程式2:体育学习的认知先放后收。为了让学生形成好的体育学习认知,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宽松的身体练习状态,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情境中,按身体练习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规律进行认知活动。当学生身体练习的认知能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需让学生在广泛的认知状态中集中于学习的关键点。

程式3:体育学习的感受先苦后甜。体育学习的初始阶段,因学生身心原因,可能会形成消极的心理感受,需要提示学生主动感受身体练习的“苦”;但随着身体练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学生获得身体练习成功的次数增加,积极的心理感受就会得到强化,在身体练习的后期,也需要提示享受身体练习的“甜”。

3.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进行评价

程式1:运动技能学习的“想学”。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只有在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的基础上,才会激发主体的自觉性,进而形成“想学”的状态,以此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

程式2:运动技能学习的“乐学”。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就会在身体练习中产生并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出现“乐学”的状态,以此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

程式3:运动技能学习的“会学”。在学生“乐学”的基础上,会在身体练习中出现身体、心智和认知一体化,并形成良好的运动认知,出现“会学”的状态,以此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体育学习中身体练习体验过程结构的研究”(课题编号:ZC2014M19)阶段性成果]

[1]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3.

[2]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探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33.

[3]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构建[J].体育学刊,2016,23(1):112-120.

猜你喜欢

程式身体技能
增程式电动汽车能耗仿真分析
增程式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中国市场增程式电动汽车研究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