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

2017-11-26李雪梅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新课改班级

李雪梅

【摘要】文章围绕新课改的要求,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及班级和谐人际关系,来阐述新课改条件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班主任在新课改条件下的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实现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 班级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75-02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的调整,班级文化建设也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因此,适应新课改要求,建设好班级文化,也是当今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造和谐美观的教室环境

新课改条件下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总体上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实现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室必须时刻保持整洁,室内布置合理有序,充分地利用教室的空间来展现班级的特色和文化气息 ,同时室内光线充足,色调搭配错落有致,绝不能呆板单调。

二、营造高尚而先进的精神文化是核心

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文化的灵魂和纽带,最具有持久力,主要包括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班级的共同价值取向是班级文化的主旋律,要建设好班级文化,必须做到:

(一)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在新课改条件下,要着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操,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新课改条件下的学生,生长在社会高速转型期,人们的利益观发生了极大变化,甚至有着原则分歧和对立,班主任想要阻止不健康利益观对学生的影响,应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观的教育,以便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利益观。

(二)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新课改要求培养既具有民族品格又具有国际胸怀的人才,要完成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必须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中。

(三)抓典型、树榜样、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主任必须独具慧眼不断挖掘具有自身班集体特色的典型和榜样,将视线投向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无论是课堂内还有课堂外,只要是符合社会进步,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典型事迹都可以推广宣扬。

三、建设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是保障

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作为班级文化的表征,又是班级文化的有效保障,据此,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骨干成员,必须依据新课改“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学校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制订出更加符合本班特色的、更具人性化的班纪班规。对于班纪班规的制订过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施:

(一)充分地征求班上学生的意见

一方面任何一种能够被真正落实的班纪班规必须为广大学生所认可和信服,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否则背离学生实际就会造成班级班规形同虚设,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为隔膜,不利于班级的组织和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能唤醒他们班级主人翁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实现班级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修订和完善班级班规

班主任组织班干部和学生代表集中讨论,对班级班规加以修订和完善。在此尤其要注意班级班规的可操作性,切忌不着边际的空话和套话。

(三)制度设置要奖惩分明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全班学生各展所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增强自信,进行自我教育。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班级文化的催化剂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形成一种平等、互助、探究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有助于同学们找到班集体的归属感。不仅如此,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新课改培养创新人才目的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趙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M].三联书店,1985.

[2]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M].商务印书馆,2006.

[3]苏霍姆林斯基全传[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湖南省教育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晋通高中课程改革知识问答[R].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新课改班级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班级“无课日”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