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运动员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及对策
2017-11-26简伟峰
简伟峰 刘 成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有机体经历了某种无意识的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属于动机归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
1 习得性无助的起源
习得性无助,这个词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狗的时候提出的,他用了一只活狗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先是把狗关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笼子了,然后给予小狗电击,开始小狗多次挣扎,并发出呻吟和颤抖,并尝试逃出笼子,可是始终无法逃脱。经过多次的电击之后,把小狗所在的笼子打开,继续进行电击。小狗发出呻吟和颤抖但并没有想逃离笼子的迹象。本可以逃出痛苦的折磨,可是小狗还是主动地接受了痛苦的折磨。塞利格曼也小狗的这样表现称为习得性无助。
2 运动员患上习得性无助的危害
运动员习得性无助是由于经常接受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了运动员的自我否定,并逐渐获得一种消极、怀疑自己、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运动员习得性无助通常是来描述运动员在面对某些人或事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失败的结果反复出现而引起的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日后运动员即使处于能完全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的情况下,也会觉得对该事件无能为力、希望渺茫而不去努力尝试控制。它是由于后天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现象后,没有作出及时的调整而形成的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体验。运动员的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具有复杂性和重复性的心理现象,当运动员患有习得性无助后会在认知、情感和动机上产生缺失,表现出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消极定势、情绪失调五个方面。另外学习的动机会有下调,运动员发奋向上的动机会下降,变得被动和情绪消极,运动员会逐渐失去信心,屡战屡败。由于运动员经历了多次失败的尝试,出现认知障碍,变得习惯了失败,追求胜利的欲望变得不那么强烈,逐渐开始否定自己。
习得无助感的个体往往认为,每件事都不受他的控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是不能改变的。这种心理如果不能克服,将使患者会丧失一切斗志,放弃一切追求,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2]。
3 造成运动员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运动员患上习得性无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患上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不良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连续失败的体验下,在运动员内心的深处产生并形成了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长期被不良情绪干扰的运动员,就容易患上习得性无助。简单来说运动运习得性无助是外部环境和运动员自身内部共同影响的结果。对于运动员来说,竞技的成绩就是命根,如果长期处于失败或有连续失败的经验,在自身内部的心情没有作出及时的调整就容易产生“失败癖”,然后患上习得性无助。
3.1 运动员习得性无助形成的外因
根据外国学者Marsh提出的大鱼小池效应理论,高水平的同伴环境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概念,并进而影响其将来的成就[3]。运动员所处的坏境水平太高,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如果运动员多次与同队的优秀同伴竞争都以失败告终,在训练中又跟不上其他同伴的进度,就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丧失自信心,总感觉是已经努力训练了,但没有战胜对手,没有得到进步,于是开始焦虑,自我概念也将逐渐地降低。特别是比赛的时候,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技术水平,久而久之,对自己的技术战术产生怀疑,缺乏信心。一种无能为力、自我否定的情绪状态就会出现,运动便容易患上习得性无助。
3.2 运动员习得性无助形成的内因。运动员需要经常参加比赛,比赛焦虑是体育运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或关键的赛事中,运动员比赛焦虑表现格外明显,假如不能消除焦虑,便会影响到技战术正常的发挥,最后影响到比赛的最后成绩。一旦比赛过于紧张,造成成绩下滑、不能战胜对手,会对自己的技术战术产生怀疑,缺乏信心。
4 治疗运动员习得性无助的对策
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关键不是失败与挫折本身,而是外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看待挫折的方式[4]。运动员习得性无助主要可以从内在动机激发方面解决,外部环境并不是自己决定的,只能调整自身去适应。还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促进运动员在赛场的发挥,获得胜利,增加自信心,继而解决运动员习得性无助。
4.1 紧张与冷静关系
运动员都知道赛前不能够紧张,会让自己尽量冷静下来,但是好多运动员都不了解紧张的重要性。适当的紧张可以使运动员的注意范围缩小,注意时间延长,动员全身能量,减轻疼痛感、疲惫感等。运动员赛前具有适量紧张是正常的,这有利于比赛的发挥。然而运动员一点都不紧张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出现了也不是好现象。
4.2 充满自信与放低位置的关系
处理好这个关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根据赛场的对手而确定强调哪一个方面。面对比自己强的对手,要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而面对比自己弱的对手,要放低位置,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导致失败。第二,根据当时自己的情况确定强调哪一方面。取得胜利时候保持低调,放低自己的位置,避免自视过高而导致下次的失败。失败后也要昂首挺胸,输比赛不输人,充满信心并期待下一次的竞赛。
4.3 认识对手和认识自己关系
感觉对手过于强大、无法战胜的时候,不要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要承认对手的实力,并尊重对手,深入分析对手最强劲的武器,继而避其锋芒,攻击对手薄弱的地方,不要盲目地冲着对手的优势部分来攻击,不要希望能够首先攻击对手的长处来取得心理上的优势。充分认识对手和认识自己才是取胜之道。
5 小结
通过对运动员患上习得性无助的外因与内因分析得知,运动员对自己的技术战术产生怀疑,缺乏信心后会出现一种弥散的无助或抑郁状态,自我评价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适当引导运动员先接受外因,即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促进运动员在赛场的发挥,获得胜利,增加自信心,继而解决运动员习得性无助。
[1]纪伟,刘丽丽,李影. 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2011,(06):98-99.
[2]孟芳. 浅析学生习得性无助行为的防治对策[J].文学界(理论版 ),2010,(07):148+153.
[3]李振兴,李玉姣,王欢,邹文谦,郭成.学业自我概念发展中的大鱼小池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13,(05):867-878.
[4]王小新,吴迪. 试论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对策[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2008,(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