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
2017-11-26苏松鹏
苏松鹏
(广州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近年来我国篮球在亚洲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越来越大,我国传统的篮球人才训练渠道日益萎缩,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出现断层,高校的巨大能量还没充分开发,难以在国际篮球比赛中获得更大的突破。振兴中国篮球必须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开始,没有蓬勃发展的后备篮球人才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有明天篮球运动的辉煌业绩。高校是我国培养和输送篮球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因此研究高校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1 高校篮球运动队办队的指导思想不十分明确
实践和历史证明,“举国体制”是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举全国之力圆体育强国之梦的重要法宝,但多数高校篮球队办队的指导思想不十分明确,部分校长认为高校应该培养研究性人才,培养体育人才应该是高等体育院校、地方体育部门和业余体校的工作,这就导致高校篮球运动队管理体制不畅通,制度不健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措施不得力,设施保障不到位。
1.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教”结合不充分
现实中许多高校注重竞赛成绩,忽视文化教育,有“体”无“教”或少“教”,体育、教育被分离,影响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如有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其文化课成绩较差,学校就采取一些变通措施让其毕业,这在高校篮球运动员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初高中学生中造成文化课成绩不好就去上体校的错误想法。长期以来,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缺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文化教育成为高校篮球运动员成长的短板。
1.3 高校篮球后备人才数量匮乏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真正注册的篮球运动员数量很少,高校注册篮球运动员的数量就更少。我国人才培养体系虽然有大学生篮球联赛、俱乐部青年队、篮球学校等,但是人才输送规模仍然有限,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迫切,家长对篮球运动员职业不够看好,这就导致很多具有竞技天赋的青少年篮球后备生源涌进了知名中学和高校,导致体校招不到优秀青少年的篮球苗子,人才梯队的塔基面积出现萎缩。而知名中学和高校缺乏高层次的篮球专业人才,对这些学生也缺乏引导、教育和培养,这就导致竞技篮球人才成才率较低,后备人才数量匮乏已经成为篮球持续发展的瓶颈。
1.4 高校篮球运动员对抗能力差
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训练缺少科技支撑,缺乏配套的训练器材和仪器设备,缺乏成型的体教结合模式和成熟的解决学训矛盾的方法经验,导致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技术动作粗糙,临场经验也很匮乏,犯规受罚多,对抗能力差,在场上能打的位置很单一,缺少“万金油”式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较差,特别是上肢力量和无氧耐乳酸能力不理想,我国运动员的体能状态一般只能保持25分钟左右的竞争力,难以担负起高水平运动后备力量的重任。
1.5 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全国篮球教练员主要来自退役运动员和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部分教练员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运动员退役的教练员有一定专业技能,但文化专业理论欠缺。大学毕业的教练员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技战术和比赛实战欠缺,管理艺术与说教技巧欠缺,这些都影响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
2 影响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客观因素
2.1 影响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客观因素
2.1.1 体制不完善
举国体制的特点是由国家统揽包办,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和行政依赖性。如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走向市场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受已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影响和束缚,高校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还不够完善。全国高校没有统一的招生办法,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制定招生办法,并且实行推荐和加试办法,各地对考生的资格审查也不够科学严格,容易造成重复培养。
2.1.2 政策不落实
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行“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省、市及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的学校出台了招生政策,各级体育部门在政策上也予以支持。但部分地区在落实政策的执行力度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与相关学校的分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经费投入情况等有关。这导致各校篮球运动实力相差甚大,有的普通高校很难有效地开展后备人才培养。
2.1.3 资金不充足
高校篮球队建设所需资金是非常大的,运动员的训练、营养、医疗保障,以及训练场地建设、训练器材的更新等等都需要大笔资金。而高校每年投入资金是有限的,分流到用于篮球队建设、运行资金就更少了。经费投入不足就直接影响到高校篮球队的训练和比赛等,许多高校受经费不足的影响,就减少篮球训练比赛场次和强度,破坏了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金字塔的最底层。
2.2 影响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观因素
2.2.1 领导重视不够
大学校长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长对篮球运动的重视不够、关注不多、热情不够,只注重重点学科的科研,忽视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使大学高水平的篮球队建设更加地困难。部分高校分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领导口头上表示非常重视高水平篮球队建设,但实际上却把高水平篮球队建设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部分学校领导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效益,不看投入;只注重比赛成绩,而忽视培养潜力。
2.2.2 教练员队伍素质不高
高校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业务水平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有关键的影响。部分高校篮球教练员是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执教前基本没有从事篮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工作的经验,有的更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所以他们虽然学历高,但执教水平不高;热情高,但指挥比赛水平不高。
2.2.3 运动员综合素质不强
高校篮球后备人才普遍存在学训矛盾问题,篮球队员的文化基础都相对薄弱,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完成学分要求,他们既要完成理论课、专业课的知识学习,还要参加篮球训练,学训经常发生冲突,学生往往缺课参加训练或者上课不去训练。高校中还有一些篮球队员是通过特招途径进入高校的,他们只希望到高校混个本科文凭,既不愿认真学习文化课,也不愿克服困难去努力训练,所以综合素质不高。
2.2.4 家长人才观念陈旧
受陈旧落后的人才观念的影响,家长普遍看不上体育这一职业,许多中学生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给学生参加课外的体育锻炼,更不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这样就使我国篮球运动失去了大批后备人才,那些对篮球运动感兴趣并有潜在能力的中学生也就失去了继续深造发展的机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变成一句空话。
3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全美高校竞技体育联合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CAA,这个组织结构较为完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促进了学生运动的全面发展。
3.1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制度
3.1.1 招生制度
NCAA统一负责全美高校篮球队员的招生工作,在招生的过程中设定严格的限制性条件,要求提出申请的学生必须完成高中阶段的课程,并且取得相应的学分,在招生的过程中严格限制学生和高校之间见面的次数、并且规定高校不可以向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援助,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招生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招生的公平性。
3.1.2 教学训练制度。
招生入学的学生在校学习和普通学生一样,不存在特殊,NCAA规定学校参加比赛的学生的毕业率要不低于普通学生的毕业率,否则取消该校参加比赛的资格,为避免高校给学生评定成绩的过程中出现教师给人情分的现象,举报渠道非常畅通,有发现这种现象可以和相关部门进行举报,这种惩罚措施的出现极大地控制了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NCAA规定学校的训练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大学生球员的第一身份是学生,第二身份才是球员,在比赛开始前的三个月时间内,学校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训练,这项措施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球员一般会自己租场地进行训练,也有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球员聘请教练进行训练。
3.1.3 竞赛制度
NCAA篮球联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球赛主要分为常规赛、季候赛选拔分区、季后赛单场淘汰三个阶段进行。常规赛每支球队与自己联盟的球队主客场交战两次,联盟前八名球队进行单淘汰决出冠军,并自动晋级NCAA锦标赛。
3.1.4 奖励制度
美国高校对运动员大多有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的金额因人而异,水平比较好的球员奖学金的数量比较多,水平较差球员可能奖学金的数额很低,甚至没有奖学金。在国外很多家庭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校队是很荣耀的事情,因此精神上的奖励对学生球员的吸引力甚至更大。
3.2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特征
3.2.1 以学校教育管理为主导
学校是篮球运动员成长的地方,学校的目标是实现球员的全面发展,运动员接受篮球教学的启蒙阶段较早,通过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的篮球启蒙训练,水平比较好的运动员进入中学接受相对系统的训练,在中学阶段水平高的球员会向高校提出申请,通过互选的方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在大学阶段学生发展的舞台更大,也会有更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
3.2.2 以政府投入、社会捐款教育扶持为基础
美国学校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种,公立学校大多是政府投资,私立学校一般是以董事会投资为主,私立学校每年都会从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士手中获得捐款,这些资金都会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当这些学生毕业之后会回馈学校,形成良性循环。
4 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4.1 创新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选拔模式是合理的科学的,但抬高了文化基础较差而篮球运动潜能较高的学生进入高校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篮球后备人才的流失。因此,要改革篮球后备人才的选拔模式,要根据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能和身体素质、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综合考察,不能把文化课成绩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4.2 强化文化教育管理
高校要重视解决训练中学训矛盾,科学安排学习和训练活动,确保篮球运动员身心各方面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可能地让他们以积极、主动、自发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要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的训练,学习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因学习活动就放弃运动训练,或者降低运动训练的要求和标准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更好的面对学习和训练的压力,而不会轻易的就出现因学习放弃训练或是因训练就放弃学习的问题。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来合理安排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日常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尽可能提高他们学习和训练的效率。
4.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体育文化、道德文化,多管齐下,让学生在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和自身素质上得到不断提高。当今世界竞技体育运动已经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运动员生物潜能,未来开发重点是运动员的智能潜力。所以,高校要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的基础上,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商、情商,培养适应现代篮球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4.4 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
“体教结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后备人才培养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但高校在教育上要多加创新,要对后备人才加强篮球裁判知识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篮球裁判法和规则,培养学生的实践组织能力,不断增加篮球人才的实践经验。建立多维培养目标,重视将篮球学校、俱乐部青年队、大学生篮球联赛与成人职业篮球要求相结合,又要求运动员篮球技术水平训练与文化课、道德建设相结合。统一培养目标,明确后备人才培养的思路,根据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特点,融合俱乐部篮球与篮球学校的优势,共同实现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
5 结语
培养高校篮球后备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管理层要提高对篮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和市场调节机制统筹谋略规划,借鉴美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科学的选材标准与选拔方法,完善篮球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案,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注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实现振兴中国篮球的梦想。
[1]管建丽.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3(35).
[2]魏从礼,王晓华.大学篮球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3(35).
[3]张宁.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症结分析与重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6).
[4]何斌.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