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运动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促进的可行性研究
2017-11-26唐颖婷杨小凤
唐颖婷 杨小凤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系,广东 茂名 525000;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438)
2013年11 月3 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4亿人,2013年底预计将超过2亿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占总人口的1/3左右。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的空巢家庭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到 2012 年空巢老人占老人家庭的比例达49.7%。随着人口政策的影响和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空巢老人”将还会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所谓“空巢老人”是指60岁以上的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后长期独居的老人。显然空巢老人又是老年群体中一个更加弱势的群体,他们本身生理机能衰退,身边又缺乏人照顾,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精神生活十分匮乏,这一问题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急剧增加。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而且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文章通过陀螺运动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以及从其运动特点出发,表明陀螺运动在人生理上和心理上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应充分利用好此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陀螺在农村的普及,使陀螺更好地为新农村空巢老人服务。
1 陀螺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健康的促进
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远,较无详细可进一步参酌的资料记载。传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时,恰逢春节,士兵非常思恋家乡,士气低落。诸葛亮灵机一动,叫士兵们砍来树木,一头锯齐,一头砍尖,又用一根鞭杆配上线绕起来扯着玩,分支家和打家对打。将士们觉得好玩,越玩越起劲,淡化了思乡之情,精神振奋。不久,打陀螺就流传到了民间。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在宋朝时就有一种类似陀螺游戏的小玩艺儿,名字叫做千千,是古代宫女为打发时间所玩的一种贵族游戏。陀螺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明代刘侗、于奕正《帝经物略.二春场》记载:“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争制其鞭。”陀螺运动历史悠久,有木、石、陶、竹制之种,其玩法也多种多样,称谓上也有些差异,比如称“抽陀螺”、“打陀螺”、“抽地牛”等[1]。10世纪以前,陀螺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并流传至今。
从动作特点分析,陀螺运动是一项主要利用手臂的力量和全身协调配合的活动项目,且具有很强的技巧性、趣味性,是一项能综合体现全面健身的体育活动;从运动负荷分析,打陀螺是一种可以根据自己的力量来调节运动量的运动项目。即使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也可以相互调整节奏,围观者也可以随时加入,而且适宜的运动量和时间能达到理想的有氧锻炼效果,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
2 陀螺运动在农村空巢老人中推行的优势
2.1 弥补农村开展老年人运动的局限
《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目前,农村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特别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过多,投入较少,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使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受限,绝大部分人还没有能力和条件参与如:高尔夫球、网球等高消费的运动项目。而陀螺运动是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壤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场地、器材和活动的组织没有很高要求,只需要陀螺、鞭杆、陀螺线。陀螺种类很多,木、石、陶、竹都行,并且制作简单,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庭院内运动,也可在外面的平坦空地,田间地头运动,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可以打,不需要换专业的运动服,也不需要像别的项目一样运动完了必须洗澡,必须休息一会才能去做别的事情。
陀螺运动作为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一项很好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具有很强健身娱乐功能,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民间广泛流传,有广泛群众基础,并且符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倡导思想,不需要专门的指导员进行指导。很多的老年人在他们小时候,资源非常匮乏,没有什么玩具,而陀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玩具,所以陀螺这项运动他们比较熟悉。虽然当前西方体育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强烈的冲击,孩子们在学校上的体育课内容大多数都是西方的体育项目,对青年人的影响较大,但一般来说,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心理不强,相对保守,所以这对他们来说影响相对较小。因此空巢老人更会乐意选择熟知的陀螺运动作为自己的健身内容。
同时,陀螺运动不像其他的一些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要求很高,且造成运动损伤的几率很大,陀螺运动没有硬打硬碰的撞击动作,肢体不会受到剧烈震荡,不易产生运动损伤,且运动强度可以自行调节。总之陀螺运动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易于开展和推广的运动。
2.2 陀螺运动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机能具有显著功效
随着衰老的进程,老年人在生理方面是开始进入衰老,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人体的生化代谢及生理调节平衡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老年人的运动系统机能。
Masraro E J,ed指出:最大摄氧量可以很好的评价老年人有氧工作能力,成年人每增加十岁,最大摄氧量就下降10%,低的VO2max会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老年人进行适宜运动会提高其VO2max,有助于维持他的独立生活能力[2]。陀螺运动就是一项很好的提高呼吸系统功能的体育项目。民间有句俗语“杨柳活,抽陀螺”,可以看到陀螺运动特别适合在冬季和初春季节开展,在寒冷的冬季时节抽陀螺不仅可以起到驱寒的效果,而且还能使呼吸系统适应寒冷的空气和抵抗气温的变化,起到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同时由于陀螺运动的趣味性较强,参与者或傍观者往往在打的过程中呼喊加油,无形中使肺活量得到增强,所以参与陀螺运动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的锻炼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肌力随增龄而减退,60~70岁时肌力约为20~30岁时的80%。肌肉组织间有脂肪和纤维组织生长,使肌肉成为假性肥大,效率降低,易疲劳。陀螺运动是一项提高人体肌肉力量、耐力平衡及本体感受的体育项目。打陀螺看似悠闲,其实是一项全身的的运动,在放陀的过程中需要靠腿、腰、臂的顺序发力,要求整个动作协调连贯,同时还需要上体及上肢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动作,尤其是对臂力和腰部的扭动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陀螺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平衡和协调能力。当陀螺出手后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弧线,且由于力量、速度的不同,弧度也不同,所以陀螺运动对人体的本体感觉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P)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成为制约老年人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加运动可以使骨的形成增加,可以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3]。当陀螺在地面旋转的过程中,需要参与者迅速的挥舞陀螺鞭来抽打陀螺使其继续旋转,这能使全身的很多个肌肉组织得到活动,使骨骼变的粗壮坚固,还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人的关节灵活性和运动幅度,对预防或治疗老年人常患的肩周炎、骨质酥松等疾病有明显的作用。
陀螺运动还是一项增强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体育项目。当陀螺转慢时,参与者用力的轴上一鞭,陀螺转远了,参与者需要快速的跑过去,再给一鞭。追陀螺时,锻炼了跑动能力,在不停地运动中,参与者的心血管系统机能也同时得到加强。
蛋白质代谢障碍、老年人脑合成多种神经递质能力的下降以及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减慢,导致老年人肌肉活动的控制与协调的困难,动作迟缓,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应变能力较差[4]。而参与陀螺运动可以改善这一现象。在击打陀螺的过程中需要调整远距离事物的视差,还要靠协调身体的动作来调节击打陀螺的精准度,可以锻炼中枢神经系统的视神经调节,飞速旋转的陀螺可以刺激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和各感觉器官、运动中枢及全身运动快速工作。久而久之,大脑对来自内外刺激的反应速度大大增强,同时调节与改善了神经系统和情绪,活跃和提高了大脑工作效率,增强了大脑的指挥功能。对老年人来讲,经常地保持大脑皮质的活跃度,使其反应始终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对促进大脑血液循环,降低脑血管的病变,如预防脑血管硬化和老年痴呆症有明显的益处,对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对延缓身体机能衰老大有益处。
手握鞭抽打陀螺可反复刺激按摩手掌中末梢神经的集中区,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具有调理身体、舒筋活血等保健功能。
2.3 陀螺运动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由于老年人脑功能的减退,记忆力减退最先出现,在60岁以后智力逐渐减退,认识能力、抽象理解能力都会下降。与外界的接触也减少,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现象[5]。这一现象在空巢老人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由于缺少同伴、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不安;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经常面对不健康和疾病的情况,常常感到死亡的威胁和恐怖,容易产生不安和抑郁的情绪,身体机能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大幅度减退,也使老人在心理上常产生无力感。而这种不良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影响健康。
有些空巢老人脾气暴躁,经常采用骂人摔东西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而陀螺运动以它独特的运动方式为人们提供一种文明的发泄方式。在陀螺运动中,需要人们跟着陀螺跑,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陀螺,在长鞭舞动、陀螺撒欢的过程中,可以排解心中的郁闷,得到一定的满足和快乐。这种方式不仅不会伤害到任何人,而且在打陀螺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空巢老人们进行感情交流,结识很多的朋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排解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丰富他们的体育文化生活。
2.4 陀螺运动对农村空巢老人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功能的逐渐衰退,活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都会有所下降,社会交往的范围有所缩小,而兴趣爱好的一致性、需要的互补性、态度的相似性等,是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因,老年人更加愿意跟拥有共同兴趣的人一起交往。
陀螺运动的打法有很多,可以一人也可以多人打,人数不受限制,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1945年,台湾桃源县大西镇成立了陀螺俱乐部,并制作了一个重达 60千克的陀螺,100多人来打这个堪称世界之最大的陀螺。陀螺运动它是一个群体和多个群体的活动交流,通过切磋技艺可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强信任、了解和促进友谊。这种可以广泛的与他人建立良好融洽关系的社会环境,有效弥补了空巢老年人和体弱患病者接触面不广、社会活动不多的缺点,培养了积极主动的社会适应能力。
3 推进农村陀螺运动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3.1 提高乡、镇领导的思想认识,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提供政策保障
乡镇领导对农村体育活动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项运动的兴起,一方面与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各级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通过和乡镇领导访谈和交流中发现,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应该重视体育,但在农村开展体育运动有多方面的困难,如资金不足、场地设施缺乏等。还有部分乡镇领导对农村体育重视不足,他们认为应先抓农村经济方面的建设,忽视了体育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都对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乡、镇领导的思想认识,使他们了解到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改变以往的落后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选择一项限制条件少的项目,如民族传统项目陀螺,那么在陀螺运动的推广过程中的资金、组织等方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机制的建设
目前,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机制落后。主要表现在:县体育部门权限缩小、经费减少、人员少,对农村体育无专项经费;文体站的工作以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主,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对较少,体育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致使农村体育在很多地区都是一片空白;村级没有设立相应的体育管理专门机构,一般由村干部兼职管理,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政府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和农村体育社会管理系统对农村体育的辅助管理只停留在县区一级,到了乡镇就很少设立相应的机构[13]。争取建立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和有关社团,配备体育干部。例如在招考大学生村官的时,优先录用具有体育工作经验或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为农村输送体育骨干,让他们逐渐担负起农民健身活动的指导等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定期定点指导;在农村体育骨干中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立志于为农村体育服务。同时,还应吸收保健工作者等的加入,促进农村体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在陀螺练习过程中最好是以组、村或是相邻的组、村建立一个练习点,由村委选出一个到两个体育骨干作为负责人,大家在彼此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比赛或练习,这样也能形成一个练习的氛围,有利于练习的坚持。
3.3 采取多样化的宣传引导方式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配合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充分利用农村举办的文体活动、传统节庆等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造势。例如,新闻媒体可以多关注一些陀螺比赛的赛事。中国的陀螺赛事比较多,1995年广东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打陀螺被列为竞赛项目,之后又在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列为表演项目,1994年国家体委、民委把打陀螺列为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全国民运会的正式立项,竞赛规则的逐步统一,各类邀请赛和地方民运会在很多地区举行,所以我们在体育节目中应该大力宣传陀螺运动的开展情况及比赛的实况。
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群体之间的传播,多进行自我宣传,如在公共场所(广场、小区)组织练习。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老年人陀螺协会,组织老年人进行练习或比赛。
还有一种以点带动面的传播。陀螺运动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一些传统的节日中以打陀螺的方式来庆祝。譬如说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这都有利于陀螺运动的传播与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与现代信息传媒相结合(如采用摄影等记录,以供人们观赏学习,以点带动面从而进一步传播普及陀螺运动)。
陀螺运动是一项集竞技、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健身和娱乐价值。因此在老年人群中要着重宣传陀螺的健身作用,以贴近他们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共鸣。总之,宣传要根据情况选好合适的宣传方式,或电视广播,或现场讲座,或板报、标语等。
3.4 定期组织陀螺运动的比赛和表演
通过定期在农村组织不同形式的陀螺运动比赛能提高空巢老人的运动兴趣,有利于陀螺运动在农村的传播与发展。
另外,我们还可以增设一些陀螺的表演,支持和鼓励民间玩陀螺的人巧思琢磨对其进行一些改造,使其更具吸引力,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制作出许多新颖的陀螺,比如说在陀螺身上加装电池及七彩灯泡,让陀螺旋转起来,发出绚丽多姿的彩光,以吸引打陀螺者的目光;还有些人为了使陀螺旋转时发出响亮的声音,将陀螺身挖成中空,陀螺侧身有一长条状小空隙,当陀螺旋转时就可发出蜂鸣的响声。其实这些经过人们别出心裁的改造过的陀螺都特别适合用在陀螺表演上,在农村的一些重大的节日或活动上就能邀请这些老年人利用陀螺来编排一个节目进行表演,这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加强他们与外界的交往,让他们真切的感觉到一种存在感和价值,而且还能达到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陀螺运动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老人加入到陀螺运动的锻炼当中来。
3.5 通过多种途径让空巢老人真切的感受到陀螺锻炼的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农民健身意识较薄弱,健康状况不容乐观[14],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空巢老人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农民体质监测评价工作。科学选择测试内容,研制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监测部门加强与当地卫生所合作,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检,对已经开始进行陀螺运动练习的老年人进行锻炼前后的对比,让他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陀螺运动的健身效果。同时可以进行讨论运动的宣传,让老年人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知道通过陀螺运动的练习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增进健康。即便开始可能没有多少人参加,但只要有一部分先动起来的人体验到陀螺运动的益处,很快就会影响到周围的人,这不仅能够帮助空巢老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更重要的是也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4 小结
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中年,以及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迅速下降,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问题,促进空巢老人体育锻炼,寻找一项适合他们的健身项目,增进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十分重要。然而陀螺运动不仅是一项很好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而且还是一项有很强健身功能,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符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倡导思想,以它独特的魅力完全适合在广大农村空巢老人中开展,它不仅能增强他们的体质,还对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所以,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合理的开发利用陀螺这项运动,不但能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且还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张选惠主编.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99—100.
[2]陈吉棣.体力活动、膳食营养与慢性病[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1):46—50.
[3]宴宏伟.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疾病[J].嘉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6(1).
[4]裴立新.全面小康社会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4(6).
[5]白晋湘主编.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6]韦晓康.陀螺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及其特征—以云南景谷县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15—18.
[7]张晓丹.打陀螺运动对人体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