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可持续观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7-11-25唐霞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

唐霞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可持续发展也是颇有赞誉,它能够为我们选择语文教学的前进方向,在小学为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了学生的学后发展,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小学语文学习,而且对后面的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甚至对其他学科、对学生适应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可持续思想 学生发展 教学保障 思想建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51

青少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继承者,向这个阶段的学生教育中加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文化因素。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识字,而是要对我国的文化产生继承意识,保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不断壮大我国文化长河;二是学生发展因素。教育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让学生从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道理、技能不断加注在学生的个人能力之中,让学生受益终身。

一、发展学生素质,保证可持续发展根基

学生素质一直是我在教学时候的一个教育核心,可持续发展理念告诉我在教学中只有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将小学语文教学成功进行到底,一切的知识能力发展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素质之上。在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更要看到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发展情感。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核心之一,以其充满感性色彩的特点已经成为学生情感发展上的重点教学内容。一时的学习兴趣不能一直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得到了情感发展,与语文教学产生共鸣,那么对语文的学习的坚持能够长时间的保持下去。

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反之,素质教育同样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着影响,素质教育提出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能只看得见眼前的事物,对以前的历史、未来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掌握能力,学生要从众多的文化知识中吸取营养,武装自己。例如在教学中增加文化观赏课,通过视频来认识中国文字的发展史、文化的发展史等等,用生动的影像保证学生对介绍的知识的直接认识。学生的素质包括了个人素养,学生具备的高个人修养能够让他们在看待文化传承的时候,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历史,尊重文化的传承。通过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经验,能够将生活与知识进行转化,以这种学习习惯保证学生的不断发展,并且这种习惯能够跟随学生一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一直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引导学生建立责任心,保证学生一往直前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质,不管学生今后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坏的方向发展,教师都不能以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结论。由于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故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形成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只有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才能保证学生不断发展前进。学生的责任心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自己负责。这点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让自己走向广阔的世界。在认识到这点之后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上下多少的苦工才会有对应的收获。自己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对自己的学习有担当。

二是学生对教学负责,这个主要表现在认真履行好自己作为学生的职责,尊重课堂、遵守上课纪律、保持良好的上课专注力、做好上课准备、主动完成自己的作业。

三是学会对集体负责,学生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集体的举动,在外举止得体,在班级里团结同学,尊重其他学生。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及时进行帮助,在别人难堪的时候及时给予安慰,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常常会点名一些同学起来回答课堂提问,在别的同学回答错误的时候学生不能够嘲笑别人,而是应当及时反思自己看自己是不是能够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责任心是学生成长必须具备的,学生只有一直秉承着为自己负责、为教学负责、为集体负责的观念才能在学习上一直走下去,才能在当学习上遇见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三、建立独立学习的思想,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是一个长时间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贯穿我们一生,学习的不断性代表人的发展也是可持续的。在学生时代的学习有教师、有同学的帮助,当我们离开学校之后也需要学习,但是这个时候没有教师、没有同学的帮助,就必须自己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发展性是巨大的,一年级的学生到了六年级的时候改变是惊人的。独立学习的建立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比如在学习中遇见问题的时候,让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问老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独立于他人的帮助之外才能更好地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低年級的学生主要是在阅读中认识字词,而六年级等高年级的学生开始涉及到情感培养,但是不管是什么阶段的学生,在学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之前,让学生独立地自己完成第一遍阅读,教师只在一旁就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就好。在小学语文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不能让学生养成什么问题第一反应都是找老师的习惯,因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题的效果可能比教师讲解十道题的收获更大。当学生慢慢长大,思维能够逐渐独立,慢慢地在一些方面教师可以放手管理,不再对学生每个学习举动都加以监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由性。

比如在长时间要求学生的自主朗读之后,学生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自己就对要学的文章进行了阅读预习,养成的这样自主独立性在教学中是难能可贵的,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将习惯保持。只有独立学习的意志,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找到被教师遗漏的知识点,这种习惯能够让学生一直保持到以后的学习之中,其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建立,通过独立学习习惯的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可持续发展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建立而不是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教学中为学生考虑到后续发展情况,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资源发挥作用,不会白费。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起自己的责任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为我们发扬中国文化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侯晓萍.小学语文教学与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2]郭风琴.论语文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3]陈文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J].新课程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
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职院校课堂管理探讨
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