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研究
2017-11-25孙伟
孙伟
摘 要:高校美术鉴赏课是一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美术鉴赏课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学校;美术鉴赏;课程;教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205-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232-01
一、引言
普通高等院校美术鉴赏课是一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除了进行一点素描、色彩方面的临摹练习之外,其他内容接触较少,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美术常识,要想上好美术鉴赏课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国内高校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美术鉴赏课程,并不要求学生了解太多的绘画技巧,而是通过美术鉴赏课使学生了解一些美术常识,以及各门类画种的美感特征和技法特点,从而使学生确立自己的审美态度、学习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表现语言和作品样式进行分析的方法,培養个人审美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面向非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鉴赏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
大部分院校采用的美术鉴赏课程教材一般使用的都是体系较为陈旧的美术用书,内容大致是对美术常识、美术门类做一些简单介绍,再介绍一些中国国画、西方油画作品,知识面过于狭窄,内容僵化,无法与现实生活结合;再者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几乎不包含现当代美术的内容,和时代脱节。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
在讲授美术鉴赏课时,大多数教师仅以放映幻灯片的形式介绍一些国内、外绘画大师的个别代表作品,同时介绍前人对作品的评价和分析,而忽视了审美活动是主体对客体审美特征的审辨、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的一种活动,是极具主观性的心理活动,而不是对别人语言的重复。这种教学方法使得美术鉴赏课和美术史课程的图片欣赏环节几乎没有区别,从而偏离了进行审美教育的初衷。
教学设施方面,美术鉴赏课程一般只有多媒体教室可以利用,教学设施的单一和缺乏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单一。
三、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主要应从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寻求解决办法。
(一)教材建设
普通高校的美术鉴赏课应区别于以讲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故事情节等常识性知识的中学美术教育,也应区别于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着重介绍历史各阶段中艺术流派的发展和变迁的美术史教学。高校美术鉴赏课应结合时代特征,对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平面作品形式和立体作品形式等各领域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
因此,选用教材时应选用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体系新颖、并适应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教材。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教材中,以张道一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美术鉴赏》一书最具代表性,该书从审美文化角度出发,阐述美术的艺术语言与分类、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流派,并就绘画、雕塑、建筑与园林艺术、工艺美术、设计艺术、汉字艺术、摄影艺术、民间美术等形式,分析其艺术特点与社会功用。每个章节都自成一体,通过同类别作品的对比欣赏以及有主题地对作品进行归纳欣赏等方式,在从多个角度指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人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除了使用正式出版的教材之外,各个学校还可以根据当地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作为必要的补充,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的敏感性。
(二)教学方法
很多教师在讲授美术鉴赏课时只是照本宣科对一些美术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点等进行说明。这种授课方式虽然内容详细,但是并不全面,而且没有给学生留下发挥想象和自我学习研究的空间,使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忽视了作品带给自身的主观感受。这种“中学美术教育+美术史”式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满足美术鉴赏课“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全面”和“主动”,在介绍作品时,要将作品和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相结合、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同时将作品欣赏和讨论相结合。
另外,还可将欣赏学习和技法学习相结合,这点可参考国外高校的经验,在国外的选修课程中一般不限定专业范围,非美术专业学生选修美术以后,可以进入专业学习教室,利用设备器材学习绘画技法和制作工艺。这样可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提升艺术教育的层次,但是以我国高校的现有条件,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四、结语
艺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环节,美术鉴赏课对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术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和完善高校美术鉴赏课的课程建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