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发展研究

2017-11-25鲁雨晴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

鲁雨晴

摘 要:工业革命以前,玻璃一直被用于生产以实用目的为主的物品,尽管传统玻璃工艺在工业革命的促动下进入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时代,高产量机械化生产替代了小规模手工制作,然而玻璃仍是作为一种日用器的生产原料,而非艺术媒价。深入研究材料特性,创造可能的条件,走出架上,扩展到公共空间, 已经成为现代玻璃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玻璃艺术;公共空间;材料语言

中图分类号:TU984;J5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197-01

一、现代玻璃艺术必然进入公共空间

(一)现代玻璃艺术的思维与创作方式的推动作用

现代玻璃艺术与传统玻璃工艺的思维与创作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所体现的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审美观念、思维方式,是传统工艺的范畴所无法涵盖和比拟的。它的特点不仅仅是对材质与技法的改进、提高,最重要的是艺术品位的追求,在艺术表现上不仅强调形式美感,更注重艺术观念,通过作品,传递艺术家的情感精神,从本质上改变了玻璃艺术品的社会价值。这一点是进入公共空间的首要因素。

现代玻璃藝术的鲜明特点对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并以各种表现方式显现于现代公共环境的景观装饰、建筑构成设计之中,使玻璃艺术的材质属性、形式美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构建人类生活、工作的理想宫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逐步改变了传统玻璃艺术创作与发展的方向,改变了社会对玻璃艺术的认识观。现代玻璃艺术创作观念带动了大众的审美,并尝试与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建构起一个相当的和谐点。

(二)多种因素促成现代玻璃艺术走入公共空间

1.技术革新的因素

产业与科技的不断革新使制作大型玻璃作品成为可能。科学与技术发展促进了玻璃制造领域的进步,光学的研究、材料力学的渗透实现了爆炸性的突破,大块平板玻璃的制造成为现实,坚固性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艺术家的介入更使建筑玻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玻璃材质的艺术表现形式愈加丰富。

2.表现主题日趋多样化,服务于社会

玻璃艺术的表现与应用空间越来越广泛,研究与创作面不断扩大,技法与材料探索逐步深入;表现主题与形式更加多样,涉及到了社会及人们生活与审美的各个方面,贴近现实、突破局限。日趋自由:表现的空间日趋扩大,延伸到任何可能的公共空间的领域,延伸到自然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审美观念与时俱进彰显多元化。人们充斥着对光的膜拜,它似乎寄托着人类共有的向往与精神。从古到今,人们寻找着某种材质的载体,作为连接光线与心灵韵媒介。光线在玻璃中不断的穿梭、变幻着,给人们带来美感与想象,玻璃在万物之中获得了确定的选择。对玻璃材料无比迷恋,还因为光与色、形与影的互动与变化使玻璃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公共空间对玻璃艺术品的需求

工艺的发展使玻璃在功能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玻璃屏风、玻璃壁画、玻璃背景墙、玻璃地板、玻璃楼梯、玻璃家具等等应运而生,装饰玻璃艺术市场日益繁荣,公共空间的玻璃艺术传递的是一种对艺术生活的向往和艺术品位的追求。

专业的展览馆与博物馆建设体现了公共玻璃艺术的学术需求。玻璃艺术的发展,使玻璃艺术展览更加的频繁,博物馆的建设也加紧了速度。公共玻璃艺术作为玻璃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其独特的展示环境让它的存在更具意义,对空间的研究深入到环境与社会当中。

二、中国现代玻璃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与发展

当前,现代玻璃艺术在公共空间应用与发展已经具备诸多相当有利的条件。在国家政策方面,创意产业不断深化,文化产业欣欣向荣。增强创意、经营文化已经成为财富与品位的主流之一,反之,玻璃企业同样需要艺术创意与文化的依托,使之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在现有条件方面,我国的玻璃企业已具备雄厚的实力,玻璃的生产与出口每年翻倍的递增,成为世界最大的玻璃日用品生产与出口国之一,为玻璃艺术的发展作好了经济及技术的铺垫;在专业氛围方面,公共艺术创作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标志性艺术品的建设,玻璃以其不可替代的材质特点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性在公共艺术的空间中有机会大展拳脚;在社会需求方面,艺术投资与艺术商品市场繁荣,人们的对艺术品投资的兴趣浓厚,一大批商人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及超前的预见性,热情的投身玻璃艺术事业,玻璃艺术在建筑与室内装饰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市场环境方面,玻璃产品、艺术品以及奢侈品需求不断增大,在社会舆论与美育的引导下,人们不限于满足玻璃的使用价值,逐渐加强玻璃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使玻璃艺术确立起高度的文化内涵,丰富其自身的发展;在人文意识方面,玻璃艺术家群体不断增大,人们对玻璃艺术的认知在不断加深,艺术家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宣传着玻璃艺术的知识,扩大玻璃艺术的影响,并争取各种机会实现自我创作的方案,将自我对玻璃艺术的思维融合在社会的各个可能的角落中。

参考文献:

[1]李硕祖.造物之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兆开.细节的艺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
试析文化中心公共空间设计要点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