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沿海地区春西瓜—伏青菜—秋延椒高效栽培模式
2017-11-25房晓康陈爱国陆锦凤冯咏芳尤春
房晓康+++陈爱国+++陆锦凤+++冯咏芳+++尤春
导读:江苏东台市为国家级无公害出口出口示范基地县(市)之一,借助于支农项目建设,采用两网一膜、水肥一体化、频振式杀虫灯等技术种植伏青菜、秋延椒,经济效益高于传统的西瓜—水稻模式,且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江苏东台市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市)之一,地处黄海之滨,属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219天,现常年春大棚西瓜面积1.7万hm2, 蔬菜大棚面积4.0万hm2以上。受“厄尔尼诺”的影响,苏北沿海地区夏秋季出现35℃以上高温,冬季时有零下12℃以下寒潮,加之台风暴雨多频、病虫害发生重等不利因素,制约着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在借助于支农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中,采用两网(防虫网、遮阳网)一膜覆盖技术育苗或栽培,膜下软管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大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等配套技术种植伏青菜、秋延椒,比传统的西瓜—水稻模式每667 m2净增效益1.0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年来,累计示范应用面积150 hm2。
1 棚室结构
1.1 棚室搭建
大棚搭建为南北走向,长度一般为50~70 m(长度100 m以上时软管滴灌压力小,通风降温降湿速度慢),棚室间距60~80 cm,成“品”字形在田间排布。内外两层大棚均采用壁厚1.2 mm、直径22 mm
以上的热镀锌钢管作支架,外棚拱间距为1.0 m,内棚拱间距3~4 m,棚室内径跨度为5.5~6.0 m,顶高2.2~2.5 m,内外大棚顶层高差30~40 cm、底脚间隙15~20 cm,在内大棚中再建内径跨度2.0~2.5 m、高度1.5~1.8 m的中小棚。
1.2 棚室覆盖
内外大棚覆盖均用80~100 μm厚的EVA无滴膜(北京华盾),中小棚可选用50~60 μm聚乙烯无滴膜,畦面地膜用20 μm以下的农膜。用遮光率30%~40%的黑色遮阳网覆盖在外层大棚顶膜上,离地面1.5 m,用压膜线拉平、拉紧、拉实,顶膜下端用2.0 m宽、20~40目的银灰色的防虫网替代裙膜封闭棚室,防虫网与顶膜接口处重叠20 cm左右,下端深埋土中30 cm。
2 茬口安排
西瓜1月至2月上中旬育苗,2月至3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开始采摘,5月下旬清田;青菜6月至7月上中旬直播2~3次,7月至8月下旬采收;青椒7月中下旬育苗,8月底9月初定植,10月上旬开始采收,翌年1月前后拉秧。
3 西瓜栽培要点
3.1 培育壮苗
西瓜采用双大棚加小拱棚电热线温床穴盘轻基质育苗。小果型西瓜可选择小兰、早春红玉,中果型西瓜选择早佳84-24、美都、全美4K等。播前需晒种、浸种,每667 m2用种量为250~300 g,先用55~60℃温水浸种3~4 h,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种子表面的黏液,放到30~32℃的恒温中催芽,种子露芽即可播种。每667 m2需50孔穴盘15~20张,基质20~25 kg,1孔1粒,播后用基质覆盖,再覆盖地膜以保温保湿,用电热线加温(夜间霜冻天气需加盖遮阳网保温),当出苗率达到70%时及时揭除地膜。全苗后应及时增加光照,并尽量少浇水,防高温高湿条件下出现高脚苗。白天棚温保持在22~25℃,夜间15~18℃,基质湿度保持在75%为宜。露真叶时适当提高温度,白天保持25~27℃,夜间19~20℃,以促进秧苗健壮生长。并注意每隔5~7天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预防苗期病虫害。定植前5~7天炼苗,减少浇水,并及时增加通风量和时间,达到2~3叶1心定植。
3.2 大田管理
①适时定植 定植前1个月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300~400 kg、磷酸二铵20~3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用小型旋耕机旋耕25 cm深后作畦。定植前10~15天搭建好棚室,离两边钢架底脚1.0 m处铺设2条滴灌后覆盖地膜。中果型西瓜株距32~35 cm,每667 m2 700~750株;小果型西瓜株距株距28~33 cm,每667 m2 750~800株。
②温湿度管理 定植1 周内闷棚增温增湿,保持日温30℃左右,夜温18~20℃,促进新根加速生长及活棵。缓苗后,及时通风降湿。营养生长期白天保持棚内温度在25~30℃,夜间不低于10℃,棚内湿度宜控制在70%~75%。当棚温超过30℃以上时,应及时选择背风处开启大棚围裙膜通风,下午棚温降至30℃左右时及时关闭通风口。若遇到大风雪天气(特别在1月中旬至3月底),及时扫雪和固定棚室,防止积雪、大风毁坏棚架。在开花结果生长期,日温应保持在30~32℃,随着外界温度升高,逐步撤除小棚膜(4月中旬,幼果膨大期);果实发育期和成熟期,夜间最低气温应保持在20℃,白天最高不应超过35℃,室内湿度应在70%以下,防止裂瓜;在头批瓜上市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以上时,撤去内层大棚(5月中下旬);进入夏季高温季节,气温达35℃以上时,应注意加大通风量,降低温度,以防止高温造成果实灼伤。
③水肥管 定植后及时浇好活棵水。伸蔓期根据长势和墒情,利用滴灌及时补充肥水。幼瓜开始膨大时,每667 m2随水滴施冲施西瓜水溶性专用肥(N∶P∶K=20∶20∶20)8~10 kg,在头批瓜采摘后,再冲施水溶性肥15~20g,促进第2批瓜的生长。
④及时整枝、压蔓 在定植15~20天后,西瓜苗龄7~8叶1心时开始伸蔓。一般采用三蔓整枝方式,即保留主蔓和2条健壮侧蔓,其余全部摘除,及时用备好的小土块或“U”形压蔓环每隔30~50 cm压1次,主蔓与棚室中心轴成45℃伸向外侧。
⑤授粉、留果 一般选择主蔓第2、3雌花和或侧蔓的同期雌花进行人工授粉,宜在8:00~11:00进行,授粉时取西瓜雄花,花瓣翻卷,將花药均匀涂抹在雌花柱头上,1朵雄花涂1~2朵雌花即可。没有雄花可采用30~50 mg/L的0.1%氯吡脲药液涂果柄或喷于授粉雌花的子房上。也可采用蜜蜂授粉,一般每箱蜜蜂授粉0.8~1.0 hm2。头茬瓜中果型1株1果、小果型1株1~2果,及时去除低位、畸形果,当头茬瓜接近成熟时,进行第2茬瓜授粉。endprint
⑥适时采收 在授粉后25~35天西瓜成熟,根据品种特性及时采摘上市。667 m2 西瓜正常产量
5 000 kg以上,效益0.8万~1.2万元。
⑦病虫害防治 大棚西瓜生长期间要加强对炭疽病、蔓枯病、蚜虫、烟粉虱的防治。可选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 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1 5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液剂2 000倍液等进行针对防治。
4 伏(夏)青菜栽培技术
充分利用春大棚西瓜茬口休闲期进行越夏栽培青菜,缓解蔬菜伏缺矛盾,调节市场淡季供应。休闲期(6~8月)的白天温度一般在28℃~35℃,光照强度在6万~7万lx,而伏(夏)青菜的生育适温18~25℃,夜间15℃左右,光照强度在2.0万lx。在大棚顶膜覆盖遮阳网进行生产,可直接减少阳光热辐射进入棚室,降低温室效应的产生,白天棚室内温度下降2~5℃,地表温度一般可降低9~13℃,地下5 cm处可降低4~7℃,光照强度降低50%,起到降温和避免强光直射、暴雨冲刷的效果,基本满足青菜生长需要;同时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对青菜的为害,从而达到青菜生长期不使用或减少农药使用和污染,提高青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4.1 催芽播种促全苗
伏青菜宜选择品质好、耐热抗病品种。苏北沿海地区主要有上海青、暑绿、热抗青等品种。春大棚西瓜一般不需要施基肥,清茬后旋耕整成宽1.3~
1.5 m、高10 cm的4条纵向畦面,667 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0.8 kg土壤处理防土传病害。播种前1天用纱袋装种1.5~2.0 kg(667 m2)浸种5~6 h后,在阴凉处摊开,再经8~10 h种子微露芽后即可播种。为保证播种均匀,可用拌干细土3 kg撒施,播后用小板轻压畦面,2~3 天出苗。
4.2 田间管理
①灌水与追肥 播后及时滴灌水。在伏青菜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植株长势及天气状况于傍晚前后进行浇灌,以“冷水、冷地、冷苗”为原则,每次时间为0.5 h内,保持畦面湿润,畦沟有滞留水即可。一般情况下,每茬小青菜生育期内不追肥,如叶色明显落黄,可结合灌水667 m2追施硝基尿素4~
5 kg。另外要清理棚室四周三沟,防止暴雨时畦面有积水而产生渍害。
②遮阳网管理 遮阳网宜早盖晚揭,多云、阴雨天不盖,采收前3~5天少盖,适量见光,避免叶色过淡影响品质。
③病虫防治 伏青菜生长期正逢高温多雨季节,病虫害较多,重点是蚜虫、小菜蛾、茎腐病。在控制好温湿度和封闭好棚室的基础上要勤检查、早防治,关键期为3叶期和上市前5~7天,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液剂2 000倍液、2.5%多杀霉素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可在田间核心区悬挂河南省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盏灯可控面积1.73 hm2,悬挂高度一般距地面1.0 m左右,一般傍晚开、早上关,并及时清洁虫网和更换虫袋,确保防效,同时注意人身安全。
4.3 适时采收
采用两网一膜覆盖技术栽培伏青菜1个生产周期为20~25天,一般单株质量40~50 g就可上市,667 m2产量1 200~1 500 kg,每茬效益0.3万~0.4万元。采收过早产量低,过晚青菜纤维老化,口感差。大面积种植时应分期播种,每期播种要一次性采收上市。
5 秋延椒栽培技术
5.1 育苗
采用两网一膜覆盖穴盘轻基质育苗。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如豫农国秀、江蔬2号、洛椒系列。每667 m2大田需用种40~50 g,50孔穴盘60张,专用基质100 kg,每孔丢2粒种。出苗前棚温白天保持30~32℃,夜间28℃左右,出苗后棚温保持白天25~30℃,夜间20~25℃。当穴盘基质表面发白时结合病虫害防治适量补水,用25%吡蚜酮悬浮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蚜虫和猝倒病。苗龄30~35天,苗高15~18 cm,7~8叶1心,根颈粗0.3 cm以上时达移栽标准。
5.2 大田管理
①合理密植 定植前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250~300 kg,60%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50 kg加52%硫酸钾型钾肥20 kg,旋耕25 cm深后作畦,畦宽1.0~1.2 m,畦高15 cm。铺地膜前每667 m2用96%金都尔乳油(精-异丙甲草胺)40 mL对水喷雾畦面防除杂草,同时纵排4条毛滴灌软管。每畦种2行,行距40~50 cm,株距35 cm左右,每667 m2栽4 000穴,每穴2株。定植后滴灌活棵水,封闭好棚室。
②温光调节 秋延青椒生长前期仍处于高温季节,而其生长适温白天25~28℃,夜间15~18℃,低于10℃生长受阻、低于5℃易出现僵果和冻害现象。一般定植后1周内遮阳网早盖晚揭,保持棚室28~30℃促活棵,以后晴天高温天气及时盖遮阳网,10月中下旬后,撤去防虫网,用裙膜替代防虫网,此时秋延椒进入开花结果盛期,白天25~30℃,夜间不低于18℃为宜。11月上旬建好内层大棚,寒潮来临前(11月下旬)建好中小棚,当夜间出现冰冻天气时用遮阳网浮盖在中小棚上可提高棚温1~2℃,次日及时撤离透光。通风时,先通内棚后外棚,通风量由小渐大,关闭棚室时是由外及内,防止“闪”苗。
③整枝打杈 门椒成熟时,及时去除其以下的侧枝和腋芽,后期也要根据长势适量整枝以减少无效养分的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11月中下旬,每株已坐住20~25个椒果时摘心打顶,必要时清除部分上层小果。为保证青椒商品性,采收宜4~5次。
④水肥管理 秋延椒前期以大水大肥促花促果,中期控水控肥防空枝,后期补肥保果防早衰。一般门椒谢花后,结合滴灌每667 m2施贝乐佳水溶性专用肥8~10 kg,以后每采收1次追1次肥,在摘心打顶后,可结合病虫防治用0.3%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叶面喷雾2~3次。棚室前期畦面湿润为主,后期畦面微干、5 cm深土层有潮气为宜,过干及时补水。
⑤病虫害防治 秋延椒前期以蚜虫、烟粉虱、茶黄螨、斜纹夜蛾、病毒病为防治重点,后期在控好棚室温湿度基础上防治好疫病、灰霉病、根腐病。可用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的成虫,再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2 000倍液杀虫卵,茶黄螨、斜纹夜蛾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和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疫病、灰霉病、根腐病可在發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另外可悬挂杀虫灯诱杀夜蛾类成虫,大大降低棚室内虫卵基数。
5.3 及时采摘
青椒一般谢花后12~15天就可采摘,门椒、对椒以七成熟嫩果采收为佳,以防“坠秧”,667 m2青椒正常产量3 500 kg以上,效益0.6万元左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