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祁阳
2017-11-25山娜
山娜
祁阳地处湘南,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16年,祁阳共落实蔬菜种植面积25 833.3 hm2,新建基地1 386.7 hm2,蔬菜总产量54万t,总产值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8.76%、9.58%。其中商品菜完成17 440 hm2,产量达41.28万t,实现产值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11.5%、12.3%。尤其在蔬菜产业整体资金投入、标准园区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精准扶贫对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又是一年春光好,湘江河畔稼穑忙。绿水逶迤,芳草长堤,在醉人美景的映衬下,春耕生产的大幕也正式拉开,与往年相比,祁阳菜农在2017年的备春耕期间尝到了更多的甜头。缺钱?县财政每年数百万资金扶植!没技术?县农委、县蔬菜办组织专家、教授定期给菜农授课!怕赔本?333.3 hm2基地被纳入蔬菜保险,保费的50%由政府进行专项补助……这个春天,乡亲们在暮春暖阳里,赶着大好时光辛勤地耕耘着,播种一整年的希望。
~~·延续:蔬菜大县再书传奇故事·~~
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为主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为重点,以“菜篮子”县区长负责制为契机,祁阳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发展,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6年,各部门共整合资金4 700万元,全面加大了对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为确保城镇基地扩建和外销蔬菜基地建设,县政府在原有的扶持政策基础上,又出台了新的扶持政策:对落地于现代农业园区中的规模化公司,其基地大棚、道路、厂房、冷库等基础设施,按照建设资金的20%由县特色办进行专项奖补。
全县城镇日上市蔬菜近10万kg,日人均供菜0.5 kg左右,蔬菜品种丰富,日均上市达40种以上,尤其是辣椒、茄子、豇豆、大白菜、小白菜、黄瓜、萝卜、莴苣、香辛菜等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达到80%以上,茄子、莴苣、花菜、黄花菜、胡萝卜、生姜、香芋、藠头除供应基地外,还大量外销长沙、衡阳、冷水滩、常宁、祁东等周边城市及粤、港、澳市场。
蔬菜產业供给丰富、流通有序的同时,质量安全工作也紧跟其上,不仅建立了完整的“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机制,还在各主产基地继续实施了专管员和产地自检制度。每年接受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多次例行检测,合格率均名列前茅。
~~·吸引:兄弟四人撑起村“第二集市”·~~
祁阳县梅溪镇中荷村,这里远离尘嚣,群山环绕下的村落安静祥和。前一天的赶集已然落下帷幕,于是乎,村里的“第二集市”——强村种养专业合作社热闹了起来。三三两两的村民陆续前来基地,钻入大棚自选自采,过称付款后携大包小袋蔬菜离去,孩童们嬉戏的欢笑、大人们悠闲的畅谈使清冷寂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合作社理事长唐海波告知,村里3天一赶集,赶集当日过后新鲜蔬菜就不大够吃了,周边村民便自发跑来基地买菜,俨然成为大伙更为贴心便利的“菜园子”。
合作社之所以能聚集这样高的人气,除了开放时间更自由,选购方式更省心,销售价格更低廉(仅比批发价高出1元/kg),最重要的当属蔬菜品质过硬。谈起乡亲们对自己的信赖,唐海波颇为自豪地说道:“我们施用的都是发酵过的有机肥,其实现在的许多农家肥都存在污染,化肥则更甚。虽然基础建设方面还有许多欠缺,但在品质要求上,我们从来不敢松懈,种出来的蔬菜口感都相当好,村民都是明白人,质量不好就不会再来光顾了……”
自25岁起,唐海波就继承父辈经验,从事着农民的老本行——种菜,在广东积累了6、7年种植经验后果断辞职归乡,流转乡邻十几亩地,自己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大棚生产的显著效益迅速吸引了唐海波几个自家弟兄的注意力,兄弟4人先后投身种菜行列,强村种养专业合作社也顺势创办起来。
如今9个钢架大棚、若干个简易拱棚林立地头,1.3 hm2的大棚种植茄子、丝瓜、黄瓜、苦瓜及南瓜,余下的5.4 hm2土地则以露地种植辣椒、菜豆、豇豆及西瓜为主,旺季时期黄瓜每日可采1 000 kg,批发价高达6~10元/kg,产品畅销祁阳、冷水江、衡阳等地。刨去各类成本,唐海波兄弟4人每年也能收揽数十万元,比起外出务工,职业菜农已成为当地更具吸引力的新兴职业。
~~·联合:一只芋头撬起扶贫特色产业链·~~
山是石山,水是死水,路是毛路。文明铺镇新塘角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是干旱重点地区,也是周边知名的贫困村。过去,当地一直以水稻、大豆等传统大田作物种植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民主要依靠农田耕作、小规模养殖和外出务工来赚取微薄收入。曾经,贫困似大山般牢牢盘踞于此,病痛如影随形,人们望山兴叹、望水哀怨,总是找不到办法拔掉穷根。
但在前不久,该村的89户贫困户,陆续领到了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的分红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获得分红400元。一切一切的转折点都要从当地有着200余年种植历史的传统农产品——槟榔芋说起。
2015年,文明铺镇镇委、镇政府利用省重点扶贫资金100万元,发动村民与祁阳县天子龙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天子龙)进行股份合作,村集体负责集成土地、组织农户生产,天子龙负责提供农资产品、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的模式,共同建设千亩香芋标准化种植基地。所有产品由合作社包销,收购价格根据市场行情而定,并设定3元/kg的最低保护价,农户利益得到有力保障。
村民陈平一家有4个贫困人口,除了领取
1 600元分红金,2016年自种的0.2 hm2槟榔芋,被天子龙以7.6元/kg的价格回收,仅这一项就又赚得12 000多元。2017年开年至今,新塘角村村民因种植生姜、槟榔芋人均增收2 100多元,再加上本地务工收入,全村已有25户67人脱贫,预计年底实现整体脱贫。endprint
~~·启明:“空心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商·~~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以园林设计规划布局,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蔚为壮观,露地种植的甘蓝丰收在望,成片的花海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地头劳作的村民忙碌有序,徜徉在花海中的游人流连忘返,乡间小路上不时响起的轰鸣声显示着运输蔬菜的繁忙。因为德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建,吸引了众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流,茅竹镇肖家村又恢复了往昔的生机与热闹。
从茅竹镇走出的青年企业家于清华回乡创办德辉公司的初衷便是要让村民们过上优渥无虞的田园生活,于是他下定了兴建蔬菜园区的决心。肖家村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难觅半点工业污染的痕迹,可谓一块未经人工雕琢的璞玉。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迟迟没能得到开发,青壮年劳力普遍外出务工,村舍萧条,土地撂荒,人烟寂寥,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德辉公司来了,利好消息传遍全村,肖家村全村113.33 hm2可耕种土地整体流转30年,流转费每5年递增20%,每户按人头发放100元/年的养老保险,土地流转前3年每户每年发放100元补助,村中老者60岁、70岁、80岁寿辰时予以400、600、800元不等的慰问金,每年德辉公司拿出2万~3万元资金帮扶村中贫困户(5户)。这一系统助农、为农举措的推出,是于清华“以德而辉”初衷的兑现。
随后,公司又在向家村、尹家村流转土地
153.33 hm2。3年基础建设期间,相继投资5 000万元,流转总规模达到333.33 hm2。直至今日,园区还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吸引众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流,现如今园区每日用工量已达到200多人,农户更是对德辉公司信赖有加,争先恐后以家庭为单位分包土地。
为平衡公司与农户双方的利益,于清华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管理模式:公司负责制定方案,园区负责提供分包土地,农户负责种植。在责任上公司提供种苗、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和销售渠道,园区技术员提供种植技术和茬口安排,农户只要保质保量生产出产品。在利润分配上统一采取底薪加提成的计酬模式,在完成保底产量的基础上,超过部分按一定比例提成。以辣椒為例,667 m2保底产量为4 000 kg,超过部分按50%提成。在此种模式的激励下,夫妻二人承包0.33 hm2地,即可轻松获得6万元的年收入,如果能承包更多的土地还能赚得更多。
当然,在产业转型升级、亮点频现的背后,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部分镇、村干部对蔬菜产业发展不够重视,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意识淡薄;土地流转机制不活,布局分散零星,产业化程度较低,蔬菜生产只见丘块,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多数菜农仍然沿用老一套栽培技术方法,对大棚、遮阳网、防虫网、无公害栽培等现代技术舍不得投入,害怕承担风险,市场竞争能力较差……今后,祁阳县将扬长避短,进一步发挥优势,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纽带,力争扶持一批蔬菜种植大户,真正将蔬菜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