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兴镇2015年辣椒氮、磷、钾肥总量控制试验报告

2017-11-25冉崇江白治辉邓应妮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8期
关键词:氮区德江县德江

冉崇江 白治辉 邓应妮

(1.德江县复兴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德江 565211;2.德江县土肥站,贵州德江 565200;3.德江县农村经营管理站,贵州德江 565200)

复兴镇2015年辣椒氮、磷、钾肥总量控制试验报告

冉崇江1白治辉2邓应妮3

(1.德江县复兴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德江 565211;2.德江县土肥站,贵州德江 565200;3.德江县农村经营管理站,贵州德江 565200)

通过总量控制试验,进一步优化我县辣椒氮、磷、钾肥适宜用量,达到解决我县辣椒生产中氮、磷、钾肥施用量不足或者过量施用、偏施等问题。结果为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优化氮、磷、钾区,植株粗大坚实,叶片浓绿、大而厚实,生长旺盛,座果率高,果大,产量最高。

德江县 斑黄泥田 辣椒 氮、磷、钾肥总量控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德江县复兴镇稳子溪村上坝组,东经108.35778°,北纬28.93972°,海拔726m,斑黄泥田土壤,地势平坦,土壤养分含量:pH5.5、有机质38.4g/kg、全氮2.18g/kg、碱解氮199mg/kg、有效磷16.4 mg/kg、缓效钾242mg/kg、速效钾136 mg/kg。

1.2 试验品种

辣椒品种为韩国韩龙种苗株式会社提供的单生天王星。一代交配,早中熟,果实单生,朝天生长。果长6-8㎝,果粗0.8-2㎝,嫩果皮绿色。

1.3 栽培方法

漂盘育苗,地膜栽培。定植方式为单行条栽,行距50㎝,窝距27cm,每窝栽1株幼苗,每亩4800株左右。

1.4 试验处理与设计

处理1(常规施肥区):当地大多数农户在蔬菜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处理2(优化施肥区):当地近期获得的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处理3(MN0P2K2):无氮区;处理4(MN1P2K2):70%的优化氮区;处理5(MN3P2K2):130%的优化氮区;处理6(MN2P0K2):无磷区;处理7(MN2P1K2):70%的优化磷区;处理8(MN2P3K2):130%的优化磷区;处理9(MN2P2K0):无钾区;处理10(MN2P2K1):70%的优化钾区;处理11(MN2P2K3):130%的优化钾区;处理12(MN2P2K2):优化氮磷钾区。

采用“2+X”单因子试验,即2个固定处理(常规施肥与优化施肥)不设重复,10个动态施肥处理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3m×4m=12㎡,随机区组排列,为了便于肥水管理及观察记载,各小区之间钉木桩后,用塑料带分隔。

1.5 施肥量及方法

腐熟厩肥和普钙全部用作底肥,尿素30%用作底肥、20%移栽后7-10天第一次追肥、20%移栽后20-25天第二次追肥、30%在幼果期追施,硫酸钾60%用作底肥、40%在幼果期追施。各处理施肥时期及用量见表1。

表1 辣椒总量控制试验施肥时期及用量表 单位:kg

18公斤腐熟厩肥(含N-0.45%)=0.81公斤有机肥(含N-10%)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与分析

2.1.1 对植物学性状影响分析

无氮区,植株瘦小,叶小且薄,叶片发黄,后期叶片脱落。无磷区,苗期植株瘦小发育缓慢,成株期叶色深绿,叶尖变黑或枯死,停滞生长,从下部开始落叶,不结果。无钾区,花期植株生长缓慢,叶缘变黄,叶片易脱落,进入成株期,下部叶片叶尖开始发黄,全叶呈灼烧状或坏死状;植株易失水,造成枯萎,果实小易落,减产明显。优化氮、磷、钾区,植株粗大坚实,叶片浓绿、大而厚实,生长旺盛,座果率高,果大,产量最高。

2.1.2 不同处理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产量表现为:优化氮、磷、钾区>1.3优化钾区>1.3优化磷区>1.3优化氮区>优化施肥区>0.7优化钾区>0.7优化氮区>常规施肥区>0.7优化磷区>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对基础和动态施肥处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为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F处理=14.278)>(F0.01=3.184),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F重复=1.122)<(F0.05=3.443)。进一步通过多重比较(见表2),优化氮、磷、钾区产量最高,它与1.3优化钾区、1.3优化磷区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区产量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产量最低的是无氮区,它与无磷区、无钾区产量差异不显著,与0.7优化磷区产量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 1.3优化钾区、1.3优化磷区、1.3优化氮区、优化施肥区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2 试验结果分析--试验数据统计

2.2 肥料相关函数分析

将辣椒的产量与氮磷钾肥用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产量与肥料的效应函数和相关性(R值)。

2.2.1 主因素效应

模型中常数项系数为无肥条件下的辣椒产量,即土壤的基础生产力,本试验条件下辣椒产量为1342.49kg/亩。

2.2.2 单因素效应

N、P、K三因素中,若其中两个因素为“2”水平,变化另一因素得子模型如下:

2.2.3 最大和最优施肥组合

最 大 施 肥 量 组 合 为N19.70kg/亩、P2O514.34kg/亩、K2O20.80kg/亩,辣椒产量为2746.47kg;最佳施肥量组合为N17.34kg/亩、P2O513.81kg/亩、K2O17.54 kg/亩,辣椒产量为2454.16kg。

S641.3

B

1003-1650(2017)04-0135-02

猜你喜欢

氮区德江县德江
铜仁德江供电局:节后特巡保供电
爸爸·我·山城
A novel flexible plasma array for large-area uniform treatment of an irregular surface
杜雄飞 藏石欣赏
宏 藏石欣赏
德江黑木耳
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的“警察”
油菜精确施氮试验研究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
茄子氮肥总量控制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