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不对称的调查研究
——以五地为例
2017-11-25史佳雯
史佳雯 骆 琪
(西南民族大学 投资学,四川成都 610225)
农业信息不对称的调查研究
——以五地为例
史佳雯 骆 琪
(西南民族大学 投资学,四川成都 610225)
目前我国的农业国情为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和农业生产规模小,我国的农产品在供需、产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谷贱伤农等问题的频频发生,给农户带来极大伤害,小农户不愿继续从事农业活动等情况愈演愈烈。本文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从农户角度对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
信息不对称 表现 农户 原因 对策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是有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裕的人员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不利的地位。我国农业在市场化过程中深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农业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因此研究农业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对现实生活和农业发展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作用。
1 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由于各种限制因素导致农户无法获得充足的市场供需信息,在信息获取上处于劣势地位,因而无法做出相应的生产调整,难以满足市场新要求的问题。
2 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
2.1 农村市场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准确的分析实际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2016年8月,本项目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在五个地区进行了本次调研。
2.1.1 样本情况和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采取一对一,面对面问询法,防止其它群众对被调研对象产生干扰,并避免被调研对象对问卷生产理解偏差,以尽可能提高调查的准确度。
问卷试图从农户角度描述单个农户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情况、了解程度,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对农业生产种植的切实影响等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获取、使用问题。调查区域涉及河北、山东、湖南、广西、海南五个省份;本项目共进行了100份有效问卷调查。
结果分析具体样本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 调查者的年龄情况
表2 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情况
表3 农户实际耕种的土地面积
通过被调查农户年龄情况表格不难看出,从事农业种植业的大多为中老年,此情况的产生是由于从事农业工作的收入较少,农村中多数家庭及家庭中的青壮年均外出打工以获得相对更高的现金收入,致此家中常年无人或只留有中、老年人种地。
被调查务农者的文化程度也多为初中和小学及以下。并且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从事农业生产的中、老年人的自身文化程度低,和外界接触少,对外界信息感知度低,主动获取信息的意愿不高,并且对新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这类群体获取农业信息的意愿和获得的农业信息较少,因此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农户实际耕种面积多在10亩之内,即农业生产规模小,并且种植品种单一,以基本的农产品种植为主,难以扩大规模、农业再生产,在农业生产上单位投入的收入低。
2.1.2 从农户获取信息的花费和意愿方面了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也已经连通互联网,农户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非常方便快捷。在设计问卷调研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农民在获取信息上每年花费的金额。这些费用基本产生自手机和电脑。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农户获取信息的年花费
附注1:此项目涵盖互联网网费、手机上的费用(包括置换手机和手机产生的话费或上网费等等)、电视费、书报费等,在获得信息上的金钱消费。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由于大多数被调研对象为中、老年人,他们对手机和电脑的使用并不熟悉,因此他们的多数花费只是用于维持手机的基本应用费用,家庭年轻人在该项上的花费较大,但只有极少部分人真正应用网络查询农业信息,人们在此项目上的花销多在娱乐上。
在问及农户们是否愿意出钱获取农业信息时,只有极少数人表示愿意,并且每年接受在此项上花费的金额极小。
农户普遍接受的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是希望政府来免费推广农业信息,主要是因为不少农户都有过买到假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被骗的经历,所以农户更加信任政府提供的信息;并且在现实中,农户对政府提供的相关惠农政策了解得很少,且了解到的信息极为滞后,因此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农业决策。
调查了解到,务农者普遍愿意参加农业合作社,进行互相交流,传递信息。但在实地调研五个地区的过程中,农户们普遍表示所处村镇没有农业合作社。
又了解到,大多数农户均为盲目种植,相互之间跟风种植的情况十分普遍。
2.1.3 农民获取信息渠道的简要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务农者愿意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为政府推广、农村合作社、电视、互相交流、书籍等。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有限,且获得的信息与自身的实际需求偏差大。
农户获取到的政府政策信息存在时间滞后问题,政策信息传递层级过多,传递过程中也存在误差。农村合作社的存在并不普遍,大多数农村地区并没有合作社。而电视节目中的农业频道少,且播放的信息和农业知识极为有限;在新闻联播时,关于最新的农业政策提及较少且不完全。
在调查过程中,农户表示看电视能获得的有关信息主要为天气情况,其它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信息较少。农户之间进行关于农产品的交流频率低,且存在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种植技术的情况;因为文化水平有限,和相关的农业技术书籍较少,务农者阅读有关书籍的情况很少。农产品种植以跟风种植和经验种植为主。农户对于市场需求、农业行情的了解少,加之文化程度的限制,部分农户表示并不懂市场需求等相关内容的含义,更谈不上了解市场的需求。
2.2 农产品种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案例分析
案例1:种植种类取决于政府补贴政策
闫某,男,49岁,家中共有5亩田地,种植土豆、玉米和油料。闫某一家除种地外还有固定的工作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他表示,每家田地量少,可以耕种的品类和规模较小,且不了解市场需求,种地主要用于自己家庭生活食用,只有少部分交易。自身并没有交易金额的概念,来田地里收购农产品的人出价多少即为多少。问及为什么选择种植土豆、玉米和油料这三种农产品时,闫某表示,由于当地政策给予玉米和油料补贴,所以该地区的多数小生产者均选择种植这两种农作物。而具体的补贴为一定数量耕种所需的薄膜。
由于每家自营地的数量少,很多务农者都有类似的情况,无法依靠农业种植维持家庭收支,种植的农产品更多选择自家留用以及随便卖出,多数农户都存在,只要农产品不烂在地里,能卖多少钱都无所谓的心理。这也导致农产品中间差价大,虽然有时某类农产品价格高,但务农者仍然赚不到钱,农户不愿意从事农业种植工作等情况。
案例2:农产品适销比率为100%
徐某,55岁,男,共耕种5亩土地,种植土豆和玉米。在问及农产品每年的适销情况时,徐某表示适销比率为100%。
徐某讲述,因为种植的面积小,产量也并不多,每年只要愿意卖都可以卖出去,至于价格,以来收购的人的意愿。他认为这种情况表明自家种植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完全适销对路。
调查发现,有这种想法的务农者很多,认为每年农产品都适销,从而继续种植同一种类农产品,也因此影响务农者积极主动的调查了解市场行情,扩大生产和改变生产种类,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3 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
3.1 农户在获取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信息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于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向多样化,优质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而农民由于自身能力和获取信息的手段渠道等限制,无法及时跟随市场变化进行合理生产,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动向,导致跟风种植情况的普遍发生,并且对于市场中供给过剩的农产品种类不清楚,使得产品滞销,市场真正需求的产品又不足。
3.2 农户在获取技术信息方面
农业科技项目的开展主要在各高校和城市中,科技成果难以在农村快速推广,同时,农户个人素质水平不够高,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导致新技术难以快速应用到农业种植工作中。新技术在农村推广速度慢,产生技术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3.3 农户在获取政府政策方面
大部分农户不了解国家最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也就无法对此加以利用,难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农民对自身的实际需求也并不完全了解,因此,政府难以更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政策。同时,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信息传递层级过多,农户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又十分有限,所以,农民获取政府信息有严重的滞后性和偏差。
3.4 农户在获取资金融通渠道方面
农户若进行扩大再生产则需要充足的资金,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农民并不愿意借钱欠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农民愿意并有过借钱的经历,其中多数是和亲戚朋友借款,并不了解银行借款相关信息;只有少部分了解银行借款相关信息,并且愿意在利率不高的情况下从银行借款扩大生产规模;还有一小部分人愿意找银行借款,但因为无资产抵押而得不到银行的贷款,从而无法扩大生产规模。这些可以表现为银行和农业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5 农户在获取其他相关信息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务农者受自身的文化水平限制,通过阅读书籍来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技术的意愿和实际可行性不高,而电视节目中相关频道和播放相关内容都表现较少。务农者存在获取行业知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 农户在获取各种信息处于不对称地位的原因及对策
4.1 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导致供需信息传递慢,存在时间差,农户难以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数量。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
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传递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全面快速的传递信息。横向信息,即与农业相关的各行业,如气象,农机,市场等行业的信息。建立农业与这些行业信息的联系网有利于农民快速,全面的了解所需信息。纵向信息,即中央政府传达的政策信息。建立纵向信息网就是使中央政策信息最快最准确的传达给务农者。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信息网对于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难
新技术的研发多集中在在高校和城市,由于技术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务农者自身文化素养较低,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难以实现。因此,应丰富和完善信息传递渠道,健全农业信息化法规,鼓励和促进科研项目在农村地区的开展实行和推广。加强对利用假技术、信息欺骗务农者行为的打击力度。
4.3 农业国情导致信息不对称
我国国土面积较广,农业种植地区又较为分散,且地区闭塞,加之农户个人获取信息途径较少,务农者组织化程度较低,交流少,因此农户对我国的政策信息知道较少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因此,除建立横纵向多层次的信息网以外,应鼓励务农者自发进行信息交流,帮助务农者建立农村信息市场。
4.4 农民的自身局限性
务农者自身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影响其接受和使用新技术,新思想。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会利用。因此减少农业信息不对称,应大力加强农村教育水平,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务农者文化水平,从而提高务农者获取、理解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1] 雷甄.农业信息不对称的政策选择[J].农家之友(理论版) 2005,17(05):5-5
[2] 刘向荣.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岭南学刊 2002(03):88-91
[3] 马晓丽.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F32
A
1003-1650(2017)04-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