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分析与思考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校园学校学生

苏 芮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 400700)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分析与思考

苏 芮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 400700)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有关校园欺凌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更多的校园欺凌事件正在多数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发生,默默地摧残着众多学生的身心。2017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表示,要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穿少年审判工作各环节。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去约束规范中小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所以这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性问题,需要正视并从根本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国;校园欺凌;中小学

1 校园欺凌

1.1 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可归为肉体上的攻击欺负和通过语言和行为进行心理上的迫害。

1.2 校园欺凌的分类。校园欺凌在心理学上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是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他人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近年来,通过网络发布欺凌视频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了一种主要方式。

2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特点

校园欺凌在世界各个国家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都存在,我国的校园欺凌行为主要存在以下5个特点:

①普遍性:校园欺凌事件是在学生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据《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有68%的中小学生表示存在校园欺凌。其在小学、初中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高中阶段逐渐减少。

②多样性:欺凌形式可能是辱骂恐吓,拳打脚踢,偏见、孤立,图片影像的网上传播等。其中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发生率高于身体以及网络欺凌。

③不均衡性:调查结果显示,欺凌者往往非常强势,被欺凌者无力反抗,而且更多的现象是多数人欺凌少数人或单独一人。

④隐秘性:欺凌行为一般发生在较为偏僻的地方,如厕所、无人的角落,以及学校附近的胡同、小区等偏僻的地方。由于初期的校园欺凌带来的后果较小,所以很难被老师或家长察觉,欺凌者往往选择沉默和忍受。

⑤反复性:由于力量的不均衡造成了欺凌者的忍气吞声,再加上校园欺凌的隐秘性,让学校家长没有及时察觉情况,这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导致了欺凌者对被欺凌者进行反复性的侵害。

3 校园欺凌产生的根源

3.1 家庭因素。首先,欺凌者缺少同情心,喜欢通过欺负弱者寻找自豪感,达到炫耀的目的。家人从小对其过度宠溺使他们形成了一种极度自私、自大的心理。如果他们就倾向采用武力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另一面,如果家庭成员性情暴躁,父母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好家庭教育,而是反之成为其反面教材的话,孩子从小就开始模仿起了父母的粗俗言语和攻击行为,当做出错误行为家长也不及时纠正之,渐渐地欺凌者习得了攻击性行为,并不会意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

欺凌者的家庭环境会影响欺凌事件的发生,那么被欺凌者的家庭环境则会增加欺凌事件发生的概率。被欺凌者缺乏父母关爱,以至于产生了自卑心理,孤言寡语,不爱成群结伴,这样易被其他学生视为“异类”,成为侵害的对象。

3.2 学校因素。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部分中小学校存在对学生法制、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的现象,大多数老师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一味地提高考试的地位,学校德育、法制课程的开设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当校园欺凌出现时,教师觉得那些性质是轻微,影响不大的,通常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来对待。若当一件校园欺凌事件后果变得严重时,往往是在重复发生很多次之后学校才介入。部分学校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比较传统,以批评、处分等方式处罚欺凌者,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更加促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和欺凌行为的加剧,增加欺凌事件发生的概率。

3.3 社会因素。虽然中小学生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却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的影响。电视、网络、游戏、媒体等渠道让学生在无形中就融入到成人的世界。由于年幼的学生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会很容易地模仿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例如某些电视节目通过欺负、玩弄他人来取悦观众。这让学生错误的认为这种行为能带来愉悦感,于是开始模仿学习,欺凌他人。

4 解决方案

4.1 政府。2017年9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表示,要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穿少年审判工作各环节。针对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问题,情节较轻的,应当依法尽量给予最大限度的教育、感化、挽救,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予以惩处。所以,政府应及时颁布针对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4.2 家庭。首先,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生活给予合适的关注和关爱,相互信赖、多沟通交流,理解包容孩子。其次,父母应做好家庭教育,要让孩子保持一颗善心,要学会为他人着想,能明辨是非,判断善恶。再者,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文明道德,避免采用暴力解决问题。最后,无论是作为欺凌方,还是被欺凌方,都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4.3 学校。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偏重分数、轻视素养”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应该是一个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场所,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喜悦。对于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学校有责任预防和解决,通过强化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尊重。

4.4 社会。社会上,净化网络尤为关键。应专为青少年提供一些网络平台,过滤掉某些具有暴力、血腥等不良元素的网站或电视节目。另一面就要开启积极影响,通过网络、公益广告等方式对校园欺凌进行宣传,让青少年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正视校园欺凌行为。

[1] 姚建龙. 校园暴力: 一个概念的界定[J].中国青年政治学学报,2008,(04):41

[2] 杨立新,陶盈. 校园欺凌行为的侵权责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8):160

[3] 苏尚锋. 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特征及其规训[J].中国教育学刊,2011,(02):70

苏芮,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全科专业。

TM344.1

A

1672-5832(2017)11-0259-01

猜你喜欢

校园学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