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7-11-25黄林
黄 林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黄 林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本文通过介绍德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复杂的政治历程,概述当代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与总结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希望能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1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脉络
1.1 君主专制时期的“臣民教育”。1817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国家。然而学生只是完全服从的工具,需要由教育者通过教育、教化使之成熟。因此,在这一时期受到封建统治皇权的政治影响,教育则以“驯服臣民”为最高目标,其教育浓厚的政治性灌输以“君主”“权威”及其色彩为主。
1.2 魏玛时期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一战后诞生的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体,依据魏玛宪法第148条的规定,所有学校都应致力于道德教育、公民意识、德意志民族精神以及国际协和的目标。它同时也规定了对持不同宗教或政治见解者的宽容。
1.3 第三帝国时期的法西斯教育。希特勒上台后提出由民族精英来对德国进行统治的方针,并且过分强调德意志的民族精神,通过德国史的讲授来强调德国历史上的种族斗争和生存斗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纳粹时期,希特勒通过大量的法令,同时依靠一系列的恐怖手段,在德国建立起一整套的法西斯专制独裁的政治体系。
1.4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民主政治教育。“非纳粹化” 运动和用西方民主思想对德国人民政治再教育的民主化改造使民主政治观念开始在德国扎根。联邦德国建立以后, 德国政府把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心布置, 成立联邦政治教育中心, 围绕那些重大的社会主题展开教育, 涉及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历史和生态等许多领域。
2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自 1951 年德国教育部长常设会议做出决议以来, 政治课在德国所有联邦州都列为必修课。德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 促进青少年以政治认知发展为基础的政治品格形成, 并能够有效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最终完成自身的政治社会化。
2.2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德国的家庭教育是比较尊重子女的人格和个性的发展,主张采取平等和民主的教育方法,他们十分倡导树立为国教子的教育观念、真爱教育观念与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观念。
2.3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德国的政治家提倡进行民主自由的公民训练,在 1952 年创建了联邦政治教育中心( Die Bundeszent rale fuer polit ische Bildung)作为德国政治教育的决策、组织、实施和管理机构, 其目的是促进民众对政治实情的理解, 增强民众的民主意识, 加强政治参与的准备和能力。
3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3.1 加强思想渗透教育方法的应用。目前在我国,思想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除了极个别的文科学科会偶尔渗透些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外,大多数的学科在教学时,并没有思想渗透的内容。这与我国的教学模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有关,很难在短期内付诸实践。但是我们应注意借鉴德国间接渗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都能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3.2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力量的挖掘建设。我国应加强社会大环境的挖掘和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配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不仅要依靠各级政府以及奋斗在第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依靠全社会的参与,充分调动各类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如各类政党、宗教团体、大众传媒等社会组织,打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借鉴德国全方位渗透的教育方法,增强渗透效果、增大辐射范围,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内校外的环境中接受精神的洗礼与道德的熏陶,无形之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3.3 借鉴德国家庭教育的模式。我国应借鉴德国家庭教育的模式,改变中国家长们教育后代的方式方法。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家长的溺爱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孩子成长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正是这种溺爱,造就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包办,使得孩子各种能力不健全,社会责任感缺失。甚至有些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无形之中削弱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我们应该重新树立正确的家庭观,科学合理地帮助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在家庭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得到感染和熏陶,配合学校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3.4 与时俱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力度。对于我国传统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首先,我们应该继承,继承的同时,我们还要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研究。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需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道德规范,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他们所生存的社会关系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规范。德国道德思想的发展总体上体现了德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借鉴德国的做法,制定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匹配的道德规范,并及时地根据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构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确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
随着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建构新的知识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服务教育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德国的公民教育是被公认的成功典范,通过与其比较研究,无论是对公民教育还是建构新的知识理论体系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相信,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吸纳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找到适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道路,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
[1] 傅安洲.联邦德国政治教育中心述评[J]. 当代青年研究, 1999( 3)
[2]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汪宗田,傅妥洲,《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述评》,思想理论教育,2007(01)
[4] 傅安洲, 阮一帆. 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12)
黄林(1989.08-),女,朝鲜族,吉林蛟河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53
A
1672-5832(2017)11-0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