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大师作品欣赏促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格子指南大师

何 莉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美术大师作品欣赏促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何 莉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现实中教师们“重技能、轻感受,重临摹、轻表现”及“孩子的绘画必须要通过范画来完成”等这样的观点都给予了否定。可是“教与不教?怎么教?教什么?”成为老师们的困惑。本文以感受欣赏大师美术作品为例,结合了在《指南》背景下的开展美术大师作品欣赏中的具体做法,如何来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指南;欣赏;创作;审美能力

著名教育家艾斯纳认为,应首先让儿童感受美好的事物,欣赏好的艺术作品,然后再让儿童进行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他还认为,好的艺术作品蕴含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匠心的审美创造,能够开拓儿童的视野,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地启迪,儿童自由地想象和创作,不是单纯的模仿,欣赏与创作是互相促进的过程。让儿童从小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他们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我们以大师的美术作品为载体,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把感受欣赏,创作表现有效的结合起来。

1 在故事游戏情景中,感受美、表现美。

案例一:借助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的构成》,设计小班美术教学《有趣的格子王国》,这是一个有趣的格子王国,住着很多的小精灵,有黄色、有红色、有蓝色,他们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广场,这一条条黑色的线就像广场上的马路,孩子们对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感受,为了让活动不断引发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老师就提出我们造广场的游戏,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的激动发表在想法,就这样把活动变成了一个造广场的游戏,儿童们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有趣的格子王国。

让儿童们进入到故事化、情景化的氛围中去,借助大师这样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为载体,创设良好的游戏情景,充分的尊重儿童们的兴趣和独特感受,让儿童们真正去欣赏格子这样简单但极赋予表现力的作品、感受到格子这样的图案的美,还有三原色的强烈对比而形成的的色彩之美,当儿童们内心的情感被调动,他们喜欢上了这样的作品,那么创作的过程就会变成一种,大胆、自信的、喜欢的、自主的、富有想象力、创作力的快乐的活动。

2 感受自然界之美,在问题情境中激发表现美的能力。

案例二:

大班美术活动《春如线》是一次在幼儿园户外散步时,儿童们突然看见了墙头上长着一种漂亮的植物——爬墙虎,就被这种植物的特殊的线条感吸引。正逢春季,踏青就是最好的观察活动了,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到了好多好多的线。大家一起来欣赏《春天的线》。想到春如线就会想到我国的水墨画大师吴冠中,这位大师的作品把西方油画和中国画进行了充分的柔和,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江南水乡的美。作品中有粗细不同的线,力度变化(柔软、有力)不同的线,不同走向的线,除了线还有点,点线结合,点和线的抽象提升让整幅作品有了水墨的笔触,强烈的疏密对比,让自由的线条,表现出有线无线,有形无形的美感。不同形式的线条,不管是小池塘、柳树等等,都是从大自然中帮助孩子进行审美的提升,然后再从儿童的已有经验入手在大师的作品中再次进行审美提升,孩子们在音乐中创作,用线条玩游戏,像交响曲一样,涤荡起伏,时而感性,时而理性,充分的体现了在细腻、丰富的全方位的感受欣赏中,放飞孩子们的创作和想象。

3 提供自由表现、大胆创做的空间。

儿童的创作过程十分重要,既要尊重幼儿的意愿,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度,也鼓励儿童把感受大师作品中的经验结合起来,或学习、借鉴大师画家的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或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描绘作品所表现、传达的情感等。在幼儿感知、创作的过程中播放能够帮助儿童理解作品的音乐,为儿童们创设了宽松的氛围,让他们身临其境,投入的去创作表现。如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抒情诗》后,让儿童也来听音乐,然后用一定的线条和色彩画出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欣赏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后,儿童以彩色纸剪贴的方式表现快乐婆婆或者伤心婆婆所讲述的故事。创作时教师应尽可能调动多感官参与,提供多种媒介和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使儿童能够自由地运用媒介和材料进行创作。

4 交流、分享的作品评价方式,促进表现美的能力。

评价是另一种感受欣赏活动。传统的评价多是由教师选择和一一出示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评论这个幼儿画得干净,老师喜欢,画得像不像,画得对不对,应该改正等等。这是一种成人中心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方式是很容易让儿童失去对绘画的兴趣,从而只是迎合成人的喜好,忽略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指南》颁布后更加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儿童主体性,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以自我的介绍“说画”以及幼儿间的互相评说和欣赏为主,面对儿童的作品,我们需要倾听儿童的声音,包括倾听创作者和其他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想法和认识;为儿童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解释,让儿童形成多元价值判断。如儿童可以自由欣赏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故事。

每一次的欣赏和创作活动都让他们难忘,不仅仅是好玩,或者是画得漂亮、好看,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够真正进入艺术家的工作状态,感受创造带来的乐趣,这样丰富的艺术经验,加深了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使他们与艺术更加默契相通。他们觉得艺术大师对他们来说并不遥远,他们可以欣赏大师的作品,与大师对话,而且他们自己也可以成为大师——其实,他们的确就是大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华爱华.《范画究竟教会了幼儿什么――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Z]. 上海学前教育网 2014

[4] 边霞.《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组织》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何莉(1982.01-),女,汉族,云南昭通人,园长,一级教师,本科,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幼儿美育教育。

G613

A

1672-5832(2017)11-0224-01

猜你喜欢

格子指南大师
数独小游戏
大师剪我也剪
对话大师
数格子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填出格子里的数
格子间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