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技入道”
——讨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技法艺术设计设计师

张 光 林 军

“由技入道”
——讨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张 光 林 军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中职学校任担负着为经济建设提供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处于生产第一线人才的使命,其办学效果与质量一贯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重技轻艺”的教学模式不可在一成不变,如何正确认识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是摆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技入道”“技术”与“艺术”两两相融的教学模式才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

艺术设计 “由技入道” 技术与艺术

艺术学习者一般认为,“由技入道”,既是以传统的,纯粹的技法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入门途径,从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个学习过程,继而达到较高的境界,(既在技法学习的同时涉足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其技法精髓,从而更好的运用的一个过程),但是在中的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过于的重视技法所带来的炫酷特技,追求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重“表现形式”轻“设计内涵”,忽视了设计的本质,把本来丰富多彩,活力无限,具有生命力的艺术设计,变成了既死板又教条的东西。又或者把原本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教成了只懂得操作技术的“匠人”,只有技术而无思想,一味模仿,盲目跟从,致使于丧失其创造性。而这种缺陷在崇尚竞争与个性化的高智能、高科技时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技轻艺”的困局

如今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已经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下,一个人终生只需要从事单一职业的状况,而在当下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产业结构化的调整升级,使得人们的职业变动更加频繁,职业教育已经不能再简单等同于职业技能的培训。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此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会学生使用软件为首要教学目的。教师课堂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寻求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特技表现技法,而对其相关配套的理论知识却并未补充说明。这种重视图像表现结果,而轻视设计制作过程的情况,尤为突出。以致于学生不遗余力追求技艺表现手法,以“技术至上”为设计原则,而失去了对设计应有的理解和探索,导致学生失却对设计的分析、思考、创造能力,最后直接导致学生整体设计素子的丧失。“技艺”固然是一个设计师必要的手段和工具,但也仅仅止步于工具,设计的核心依然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过程。对设计师而言,在现如今这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下,没有“一技之善”固然很难立足于社会,但是想凭着有限的技艺,而忽视设计理念的更新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甚至于由此而洋洋自得、停滞不前,则不得不让人产生黔驴技尽的联想与担忧。

早在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尔就提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创造力”。而思想才是创造力的源泉,并不是技术,设计师不可能仅凭单一的技法突破,便能提高其创造能力与设计思维。对于一个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来说,仅仅只是拥有扎实的技法功底,还远远不够的。技术相对而言是容易培养的,虽然现如今设计师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技术,然不知、其足够的艺术修养与内涵才是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也只有学识、认知、修养越高,其设计作品才能拥有其对应的内涵与价值。然而遗憾的是,在大多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专业,并没有加强对这种综合素质培养的训练,而这种综合素质对于其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却有着不接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由技入道”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

(一)当下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思维的缺失

在当下中职学校内就读的学生中,在入校前对于基础学科知识掌握薄弱者并不少见,甚至有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尚未结束阶段,便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对其所学专业全无所闻,当然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同样纯在着此类弊病,这往往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对艺术设计的理解与认知更为缺失,从而导致学生进入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后,倾向于专研一些设计技术与技法,对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对乏力。然而更严重的是目前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也主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浅层操作技能层面,强调“技术优先”原则,而忽视了学生艺术思维、艺术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此可见,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技术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

(二)“技艺并重“没有艺术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

思考上述原因,应该意识到职业教育固然重视学生技能的培训,但是只有努力“转技为艺”进而“由技进道”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的本质内涵。就一个设计工作者而言,设计表现是一个设计师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技能。设计表达,实质是一种可视化视为的设计思维模式,在一个设计项目启动的之初,又或者说是设计方案开始阶段,其设计意象是抽象的、模糊的,笼统的、无法确定的,一个概念。而设计的过程亦是对设计条件与设计思维的不断碰撞、否定、完善,最终“调和”的一个过程。既用图示思维的方式,把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性、随机性、条件性、变化性以及突发灵感进行“调和”最后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并记录。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并且对一套设计方案来说,效果图和制作图的绘制,还需要考虑到相应的制作工艺一起制作材料,并且要熟悉相关的生产流程和对应生产环节,并且还需要了解市场和消费需求,既是要符合当前生产和消费能力等方面的诸多要求。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专业并非只是完成图稿设计就能解决问题的专业,因此要求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还需要了解日常生活,熟悉市场和消费的信息,以及相匹配的文化艺术修养,敏锐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洞察力。这也是一个设计师设计素养与内涵形成的源泉。就中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结合其办学理念以及学生的自身因数等多方面考虑,可以借鉴这种较为成熟的项目设计的方式,将课本内容转化为项目实践,对一个设计项目深度剖析,并将其模块化,以任务方式下发。首先由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质料,在由教师补充说明,“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此使学生快速掌握其相关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热情、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最终使其形成学生自己的设计观念。目前,很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已经不在是独自一人“闭门造车”,而是在一个设计项目开始之初,集体讨论与制作。这样不仅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设计质量更进一步。

(三)“由技入道”

“由技入道”绝非同于“坐以论道”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需要设计师客克服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塑造自身人格、了解其生活所需。然后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很多设计师,固然在专业技能、技巧上无可挑剔,表现技法更是登峰造极。但是其作品的立意之浮潜、创意之凡俗、艺术内涵之贫瘠、艺术品位之低俗,不免让人深感惋惜。艺术设计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在知识领域,艺术与其他学科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像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多元化之间的相互协调、成长,成就了这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形态万千的大千世界。作为一个当代的设计师,又处在这个中西方文化融合、碰撞的社会大环境下,更是需要掌握学科与学科、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其的的设计内涵,获得无尽的设计灵感,提升整体综合素质。

[1]丁松坚.“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谈当代艺术教育及其社会地位[J].美术学报,2001(01(:52~54.

[2]章仁彪.以职为志,转识为智,由技入道——职业教育与职业人格、职业精神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2003(06(:38~40.

[3]杨冬江.“由技入道”——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表现技法的发展和应用[J].美苑,2004(06(:44~47.

[4]唐朝晖.由技入道——谈电脑技术与设计教学[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06(:153~154.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技法艺术设计设计师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我是小小设计师
手绘技法表现
设计师访谈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创意设计师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