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校企合作相关问题思考

2017-11-25范文涵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高职

范文涵

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校企合作相关问题思考

范文涵

在坚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和一、知行合一的习主席精神指引下,本文着重就职业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以及合作所涉及到的具体方向和办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旨在通过实践,找到校企合作无法深入、无法落到实处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人才之间的无缝对接与高度契合,达到双赢。

校企合作 双赢模式 教育外包模式 差别式教学模式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做重要讲话,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与此对应,近些年来,社会上企业招工难问题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反映出高等教育或者说职业教育没有和市场对接的问题,企业不是不要人,是招不到合适于企业的人,这个责任在教育,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对。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活动造成了现在的问题呢?在此,笔者根据多方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如下分析。

一、从培养侧重方向上看:教学实践中只注重“技”的培养,不注重“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应该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理论学习的要求是实用,够用,能用,不要求深入研究,重点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不只表现在拥有多少知识和技能,同时应具备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踏实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公正善良的品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想通过一门课程、一次教育完成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视野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理想就有多大,坚强的意志是从无数次艰苦的磨练中取得的,踏实的精神是从一点一滴的重复工作中培养的,团队合作的意识是在无数次并肩战斗之后取得的,公正善良的品质是在经历过大是大非后逐渐领悟的。凭空论道总是肤浅的,不能刻骨铭心,经历才是最好的老师。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管理状态,个体主人翁意识较差,管理意识薄弱。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形成传、帮、带的学习实践氛围,管理能力教育缺失。

二、从专业培养方法上看:重知识教学,不重方法教学,缺乏系统化专业培养

职业教育课程围绕专业知识要求设置已经很系统化,理论上学完全部课程即可完成全专业教学,学生可以完全掌握相关技能。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因单门课程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衍生,教师教学往往围绕单门课程精细化教学,学生很难在这么多课程相互联系、融汇贯通。技术性工作都是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方法的,企业内统一的标准化流程和技术规范是企业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教学实践中往往忽略流程和规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技术的要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不知下一步该干什么,统筹安排能力没得到较好锻炼。

三、从教学管理体系来看:重“课上”不重“课下”,固有教学管理体制和思维与企业逐利的经营理念之间存在矛盾

学生在校期间,节假日、休息时间占据了在校生活近一半的时间,大量的自主时间由学生自行支配,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的考核激励机制,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学艺不精也成为必然!学校、企业都从各自不同出发点上考虑问题,缺乏共同的价值取向,难以形成统一步骤,达成最终目标。如何协调好校企之间的矛盾因素,变不利为有利,是能否进行深入校企合作的重要问题。

那么,校企合作今后的发展之路应该如何走下去?针对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做为一名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经验的普通教师,就企业实际出发,作出如下思考。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的优越性毋庸置疑。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是一种能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校企合作从制度设计上优势非常明显,学校能够依托企业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高质量人才;企业能借助学院技术优势创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迅速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深入校企合作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赢”的局面。

其次,面对校企合作出现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高职院校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实质的改进与调整。

第一,认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有逐利思想。任何企业都会把追逐利益作为企业运行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企业不是公益机构,是依靠不断的利益积累来发展壮大的。长时间不取得利益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同时,长时间不取得利益的企业行为也是靠不住的。在认同企业逐利的基础上,规范企业行为,合理逐利,发挥企业优势,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是校企合作的必由之路。

第二,学院课程设置和安排要在符合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工作大的原则和框架下重新调整,以适应企业化专业技术培养和实践的要求。企业培养标准和职业教育培养标准是有较大差别的。企业为取得人力资源优势或技术创新优势,势必以培养本企业所需人才为最终出发点,课程设置和安排上按照企业需求设置,其内容很可能较单一只考虑单一技术的培养,甚至安排阶段性的重复劳动课程,对现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可能是颠覆性的。

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企业具体需求和学生自身特点以及高职院校教学实际规律。

(1)建议课时方面: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集中设置专业课课时。

(2)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从过去教学实践中很多技能只能做到让学生认识,部分能掌握,熟练和融汇贯通根本就谈不上。改为人才培养应以技能为中心,结合实习实训及校企合作所提供的平台,引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办法,让学生将实际技能由认识到掌握至熟练,最后融汇贯通,多方面结合,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3)授课形式方面:打破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模式,建立同专业同年级差别式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理解和动手能力不同,固定课堂时间内必然有进度较快的学生提前完成任务,进度慢的无法完成任务的问题,为完成教学任务,保持平衡推进,就难以选拔出优秀学生作为重点进行培养,不利于企业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同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跟老师学习,由于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差距,学生难以和老师有效沟通,整体难以形成“传”“帮”“带”的技术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学习,没有优带差,没有老带新,团队意识难以建立,管理能力无法锻炼。企业教,老师教,学生就是不学,还拿学生没办法,好的进不来,坏的走不了。经过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同时引入企业非常完善的淘汰机制,确保教学团队的优秀程度。

(4)教师队伍方面:建立现代学徒制下的特色教育外包模式。企业逐利的本质是必然的,对企业来讲跟学校合作的好处无非是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利用学院技术资源完成技术创新、利用学生短期廉价劳动力(培训完成后的技术实践可能产生短期劳动价值)、扩大社会影响力几个方面,如果因此企业要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任务,对企业来讲将是沉重的负担,得不偿失。建立合理的教学课程外包模式或允许学生自愿参加企业组织的有偿商业培训将极大的增加企业的积极性。

再次,学院应从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方面与企业更进一步的合作。

企业可以与学院共同办学,建立二级学院。学院可以和企业共办企业,建立校内公司。学院需要发展,企业需要发展,深入的资源合作将带来共赢发展,整合资源,团结创新,勇敢面对,认真思考,制定措施,踏实推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职业教育的观念,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动产教合作、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成果会有质的提升,更进一步契合了中央强调的“工匠精神”,还是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实际体现,更是对高职院校教改与人才培养方案成系列、成体系的推进,也是提升自身发展的有力推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没有和市场对接的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原因,并且就认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有逐利思想,调整学院课程设置和安排,以适应企业化专业技术培养和实践的要求,从课时安排、专业技能培养、授课形式改革、教师队伍变革、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有更广泛、深度的合作,如何共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旨在对校企合作的可操控性、可实施范围,以及实施的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实践性研究,让校企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1]杨红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法律制度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徐小英.校企合作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3]关键.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5.

[4]江奇.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5]高宏梅.基于双赢文化视角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6]马扬扬.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7]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1(:88~91.

(作者单位: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高职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