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经典诵读在校园文化平台上的实践研究
——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7-11-25李海燕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华文化

李海燕

中华经典诵读在校园文化平台上的实践研究
——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李海燕

中华经典诵读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积极推行方能在高校校园落地、生根、开花。中华经典诵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作用,可以完善学生人格、提升校园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经典诵读 校园文化 实践

《中华诗词大会》的播放,引起了全民的高度关注和巨大反响,节目制作的目的在于赏析中华诗词、寻求文化基因、品味生活之美,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和赏析,激起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从中吸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华经典是中国古人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忧国忧民、以德化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中和等思想,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中华经典中寻求精神源泉,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道德及思想道德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何通过中华经典诵读的推行来积极影响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实践。

一、中华经典诵读的内涵

中华经典诵读是对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吟诵与朗读。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由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承办。其目的在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也是对文化自信的有力传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从2007年起开始举办,通过朗读经典、感受经典、书写经典、讲解经典的方式,走进企业、走进电视栏目、走进军营、走进街头巷尾,让社会的各个群体亲身参与,特别是在校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水平,把“诵读中华经典活动”做成了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响亮品牌。2010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文明办指出,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并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随着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热播,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越来越受欢迎,诵读经典更加深入人心。

二、中华经典诵读在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实践过程

(1)落地。2014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提出的“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战略任务。由校团委和语委办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先在二级学院进行初赛和复赛,选出12支二级学院代表队和学生社团代表队一起参加了总决赛,其中经典名篇《我的南方与北方》《我的1919》《中国少年说》《祖国啊,亲爱的祖国》展现出很高的水准,熟悉的诗词和旋律,容易得到全体师生的广泛接受和共鸣,同时学校也给予了的大力支持。作品《我的南方与北方》由两个参赛组织同时选送,但均展现了不俗的实力。软件学院的参赛作品《领航中国,中国报告》将朗诵与舞蹈完美结合,优美动人。继续教育学院、马列学习小组以及暮云校区广播站均发挥了较高水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青春活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2)生根。第一届诵读大赛举办后,在全体师生当中引起巨大反响,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2015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教育”,促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结合湖南省教育厅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校团委和语委办联合举行第二届“祖国在我心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经过初赛、复赛的比拼,最终产生了12支队伍参加总决赛。思政与公共课部、语委办的教授、副教授担任评委,带来的作品有《红色箴言》《我的祖国》《以梦为马》《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祖国颂》《记得吗?你的祖先叫炎黄》《歌颂祖国》等经典作品,朗诵者或铿锵有力、或婉约深情,同时运用服装、现场书法、舞蹈表演等形式烘托主题,令现场观众如身临其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朗诵作品《秋瑾》,这部作品的参赛者由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共三人组成,声音雄浑悲壮,三重男女生混合交响,感情真挚,声情并茂,把女主人公的胆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为天下苍生立命的献身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并融合了诗歌、散文和表演的特点,现场效果震撼,令人久久沉浸其中,赢得现场观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第二届“祖国在我心中”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的成功举办,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一步地深入师生心中,无形中对同学们在中国经典作品的鉴赏、朗诵、感受方面起到了熏陶作用,使同学们的诗歌朗诵水平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该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以及自豪的民族情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开花。2016年由校团委、语委办共同举办了第三届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朗诵的作品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用读书点亮人生》《那些年,我们好像很有钱》《唐诗里的中国》《致青春 致梦想 致奋斗 》《重走长征路》《美哉诗经》等。经过几届经典诵读比赛的举办:一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学生门把能入选决赛当作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有些部门,如广播站、马列学习小组把能进入决赛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奋进精神。二是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准备参赛过程中, 首先要阅读大量作品,从浩瀚的经典中选择合适的作品,随后他们聚在一起刻苦练习、探讨技巧,在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共同成长的乐趣,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内涵素质的提升;三是营造出一种兼容并包、其乐融融的文化氛围。 不同系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汇聚在一起,打破了原有班级、专业、系院的限制,使各个专业的学生自由发展兴趣爱好并起到了相互补充的效果。在中华经典文化的陶冶下 ,润物细无声、化人于无形。

三、中华经典诵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兴趣,提升校园文化的底蕴

连续三届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犹如一股飓风吹卷整个校园,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纷纷主动要求参与,甚至有些同学走出寝室、放下游戏积极融入,一起学习、讨论、探讨,兴趣浓了,朗读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对校园文化底蕴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传承文化,完善自我人格

一个民族,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在于其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经典作品是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曾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原创性、源泉性的东西,比如英国人都要读莎士比亚。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原创性的精神遗产,比如《论语》和《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源头的重要构成;比如唐诗,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连续三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举办,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性格开朗、自信乐观、满满的正能量。中华经典诵读对学生品行、道德、气质、性情产生了的积极影响,润泽心灵、人格熏陶。

(三)传承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个民族从民族精神的传承来看,至关重要的通道也是经典诵读。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曾说过:“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都珍藏在它的民族语言里,两者的相互统一是人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曾有学者指出:科技的进化一年一个样,但人性进化却很缓慢。每一句唐诗,今天读来依然让我们感动,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情感的宝库,其思想魅力与审美魅力久久地滋润着我们的灵魂。身为一个中国人,无论你在任何地方,哪怕到了火星、金星,只要你肚子里有几首唐诗,你便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这是另一种“护照”,无形的精神“护照”。

根据以上的叙述,实事求是地说,中华经典诵读表现内容并不怎么复杂,艺术形式也说不上有很大的创新,但是几年来一直被广大师生接受和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参与,在与大家分享和品味经典作品的同时,也以春风化雨般的润泽力量传递了一种是诗意的韵味和文化上的自信。正是这种由内到外的文化张力,真实地打动了观众,让一场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深慰人心,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1]蒋鉴,肖波,任曦.浅谈传统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南京审计学院校园文化水平提升的积极影响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03(.

[2]“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会发言选登[N].中国教育报,2015-4-24.

[3]梁阅.国学经典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03(.

[4]谢小云,方晓波.论中华经典中蕴含的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5]张圣华.诵读: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N].中国教报,2007-12-20.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李海燕(1981-),湖南张家界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中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