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路径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评价体育

张 斐

刍议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路径

张 斐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之一,努力实现学习兴趣在体育训练中的价值最大化。基于此,本文拟从体育训练过程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影响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探讨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路径。

体育训练 兴趣 教学手段 学习 培养路径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指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训练的态度。特别是伴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的体育训练课程也随之愈来愈重要。然而,当前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训练表现出厌学情绪,从而造成我国体育训练的整体质量与水平较低。因此,文章针对体育训练中学生的兴趣培养路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体育价值与训练意义。

一、体育训练过程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是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人类的身体与心理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其中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身体问题诱发的,即一旦人们的机体出现问题,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对于身心还未成熟的学生来讲,积极培养其体育训练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体育训练的实效性

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训练课程不仅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而且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因此,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训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与动力,[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能够有效提升体育训练的实际成效。

(三)有助于满足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并推进素质教育,体育训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在培养新时代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与作用,并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大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路径研究,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厌学”或“畏学”情绪,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影响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体育认识不够科学

当前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体育训练观念比较陈旧,训练方式较为单一,缺乏进取心,知识结构存在老化现象。同时,对体育训练的意义与功能没有明确认知,片面认为体育训练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而已,对体育训练的强身健体、提高心理素质等作用缺乏科学认识。

(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多数学校并没有定制专门的体育教材或讲解,体育教师的知识范围成为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主要来源。这种过于单一化的教学内容,[2]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体育视野以及体育知识汲取,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训练效果。

(三)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我国大部分学校对体育训练课程的考评,过分重视近期的、定量的或者显性的学习成果考核,对学生的创造精神、体育价值理念等缺乏足够关注。这种不够合理的、全面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阻碍了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三、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路径

(一)提高体育训练认识水平

体育训练过程中,必须持续提升针对体育训练的科学认知水平,这是确保体育训练成效的根本条件。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强化教师的体育训练认知水平,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训练课程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前沿的体育训练讯息,树立现代化的体育训练观念,提升体育训练的教学水平与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是增强学生的体育训练认知水平,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体育演讲、体育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意义,养成参与体育训练的观念与习惯。

(二)科学整合体育训练资源

对体育训练资源进行科学整合,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海量信息得以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进行发布与共享,各种新兴媒介每天发布的信息数不胜数。因此,在体育训练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体育训练资源的搜集与共享,从而极大地丰富体育训练资源。

(三)不断优化教学评价

体育训练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评价,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效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核,强调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与技战术技能的平衡发展,将学生日常锻炼表现、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期末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努力实现对学生体育训练情况的全方位考评,从而切实为教师及时调整体育训练策略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手段是多样的,可采用的方法也是多元化的。因此,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按照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地应用多种训练方法,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良的练习环境与学习条件,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参加体育训练。

[1]杨昌国.浅谈影响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的因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7(:246.

[2]李凯.高职体育应对学生就业应具备职业实用性[J].科技信息,2009(07(:12~13.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经济贸易学校)

张斐(1984-),男,汉族,河南内乡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省南阳经济贸易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评价体育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