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与对策

2017-11-25张遵理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现状及毕业生人才

张遵理

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与对策

张遵理

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作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只有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方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就业创新特点、现状及问题成因,提出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 就业创业 现状 对策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在700多万,与社会待业青年合计超过1500万人。因此,传统模式下的就业渠道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基础需求,需要引导和鼓励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然而,创业过程异常艰辛,不仅需要一定的技能,而且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如此一来,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面临重重阻力,直接对国民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消极影响。研究和探析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与对策,将能够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及成因,并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新的思维和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

第一,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转向“买方”。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完全由国家统一安排,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就业压力。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逐步增大,一些高薪岗位对人才的标准和要求较高,出现人才供大于求的现状;第二,大学生流向呈现出地域性差异。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陆与沿海、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等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致使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首选经济发达的地区参与就业、创业。这样一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第三,就业与创业长期并存。虽然一些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认为就业创业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付诸于行动,但是当就业与创业存在冲突时,往往举棋不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就业创业双向选择、长期并存,没有明确的界限[1]。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及问题

(1)期望值过高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在择业过程中,对单位的要求和标准过高,特别是对单位性质、业务范围、行业领域、所处位置等的选择较为苛刻,基本上以考虑大城市、大企业为主,就职意向为国企、外资企业、事业单位等,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的选择性较小。期望值过高,造成一些大学生迟迟就业不了,也缺乏创业热情。

(2)就业动态性不强

大学生毕业之后,普遍不愿意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认为自己可以找到理想中的好工作。然而,事与愿违,用人单位认为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经验,技术含量不高,履职尽责能力不强,即使愿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会给予高薪。经过几年的历练之后,大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强化,人格素养得到提升,自然能够谋得更好的前程。大学生在初期的抉择上往往举棋不定,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尝试,只有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才愿意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

(3)自主创业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普遍面临激烈的岗位竞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获得高额回报,并且来解决自己的就业和生存问题。尽管与“先就业、后择业”相比,自主创业的难度要更大,但是为了考验大学生的毅力、恒力,有必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能够激发大学生潜在能力,体现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综合能力[2]。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成因

(一)高校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均在呈上升趋势,造成市场人才严重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这将无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高校教育过程中,所设置的专业与人才市场需求关联度不大,供求错位问题十分突出,所教育出来的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另外,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不全面,缺乏系统性,致使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选择飘忽不定,不利于就业率的提高和创业热情的激发。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人才泛滥的当下,社会方面的用人单位在人才选聘过程中,不断提高标准,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学位,而且要取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甚至对大学生的长相、体型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和约束,这一系列标准和要求,无疑加大了大学生就业负担,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困难重重。另外,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社会性扶持资金较少,甚至没有专项创业基金,大学生在缺乏资金的前提下,并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首先,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不需要到基层去历练,择业点定位很高,非一、二线大城市不可,不愿意去那些经济基础差、环境条件苛刻的地区,而殊不知越是条件好的城市和规模大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越高,这种择业观下,很多大学生由于定位不准,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单位;其次,部分大学生综合素养偏低,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实际所需,加之在择业过程中举棋不定、随波逐流、盲目选择,致使后续工作中经常跳槽、更换单位,就业不稳定,创业热情不高;最后,部分大学生由于生源地、户籍等原因,不能在异地就业,也不能享受到异地创业相关扶持政策。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应对策略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问题展开研究,能够发现,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在就业创业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主要原因之一为国家政策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特别是政策性扶持力度较小。因此,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并面向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量,通过政策性资金来吸引更多高校大学生,不仅能够起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而且能够缓解人才结构性短缺压力,为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起到推动作用[3]。同时,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专门针对大学生,颁发制定科学、可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面向失业人员提供保险、救济、职业指导、专业培训、法律咨询与服务等保障,充分调节人才市场结构,引导大学生正确择业、积极创业。

(二)创新就业创业工作管理模式

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社会有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大学生传授基础的知识和专业化技能之外,还需要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化就业、创业指导,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并构建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指导评价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就业与创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时,高校要端正大学生择业观,帮助大学生做好自身定位和正确设置就业创业期望值,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做好职业规划。另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能,在就业创业中寻求更大的机遇和更广的平台[4]。

(三)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本能力

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本能力,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能力竞赛、测试、科研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挥自身潜在优势;二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亲身感受创业过程,熟悉社会环境,并通过较小的投资来体验创业成果;三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鼓励大学生参与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1]周永志,韩强.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233~234.

[2]刘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180~181.

[3]王婷婷.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5(10(:165.

[4]薛菲菲.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5(09(:12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张遵理(1980-),男,汉族,河南临颍人,本科,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就业创业。

猜你喜欢

现状及毕业生人才
人才云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现状及未来展望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