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境教学与职业能力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工学双师职业院校

徐 昊

关于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境教学与职业能力课程建设的思考

徐 昊

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这一教学模式是在结合我国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和生源特点提出的。如何根据这一思路进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积极思考。本文仅针对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现实情况,对如何结合现代学徒制进行职业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一、现代学徒制的提出背景

其一,很多职业院校发展起点低,师资力量不足[1],师生比总体仅为1:50,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既懂理论又能指导生产实践的教师仍然所占比例偏低。

其二,培养模式仍然没有摆脱灌输式,课本仍然是本科课本的压缩饼干,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殊性研究不够,所以在教学上达不到理想要求,学风差,学习效率低,学生素质难以根本性突破。

其三,工(生产)与学(理论)仍然是两条平行线[2],学的时候工少,工的时候不学,例如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半年乃至一年,虽然也有工有学,但工与学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效率低下。

其四,忽视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以适合被教育的学生代替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低分低能,更谈不上创新和创造。

其五,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合作企业以低端生产加工类为主,不能向学生提供好的就业训练,企业为自身利益考虑,也很少提供有经验的师傅进行专门指导。

其六,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以就业为导向,与国际先进理念有较大差距。

二、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典范及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2]闻名世界。其国土面积仅为我国1/27,人口仅8000万,但经济实力排名全球第四,德国制造享誉世界。美国的职业教育率先提出STW理念,即以职业为导向,引起职业教育界的全球革新,进入21世纪后,又提出STC概念,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生涯结合起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诉求。

当代职业教育形成了三个新的改革趋向:凸显学生个体发展目标,强调自主学习成长;关注学生综合才能和创造性的培养,强调职业教育的效率;重视经验方法,强调实践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现代学徒制集中体现了这些职业教育的新趋势,努力研究和实现这一理念是当代职业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三、现代学徒制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1)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引进高素质人才。与有责任心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传统“双师”转变为结构型双师。传统双师指的是个人双职称、双技能或双资质等人才要求;结构型双师更科学的指出教育实施者的个人精力与日益精细、深化的职业分工之间的差距。

(2)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髓。无论何种教育思路或方法,如果仅仅注重有工有学,就只是形而上学的“职业化”教育。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工学结合方式,仍然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研究方向。部分高校,采用拆教室,造车间的方式,将工与学以学校为平台进行结合,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还有一些院校,努力探索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方案,将传统课程有步骤有计划的改良。这些努力都针对了当前职业教育与普通专科教育之间换汤不换药的弊病,看见了工与学的分离事实上造成了学校的培养效率低下。

(3)转变知识要求为职业要求。对于企业而言,懂得知识不如能做实事,而我国的教育从中小学开始,始终把知识的接受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把试卷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这对企业生产实际上并无帮助。所以应该弱化教师讲解的作用,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在职业技能学习中老师所起的作用。一听就会的学生在职业院校是凤毛麟角,而企业生产更多是靠自己动手领悟——教师应该少讲原理,少讲答案,丢掉答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自己的解决方案可能知识性、科学性不够,但是主动的领悟更加符合工厂情境下的学习规律。

(4)变就业导向为职业导向。当前评价或考核院校专业,主要以就业率为方向,所谓专业对口率也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就业指标。而职业导向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出了以职业为蓝本的新要求,例如,就业率可以高达80%,但这80%有多少能够进入相关专业就业,又有多少能最终成长为企业里的高级技师?就业率评价方式的弊病在于:将学校变成了只管就业,不管以后的一次性福利机构,而专业与职业的根本联系,反而被抛于脑后了。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代职业教育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现代学徒制打开了职业教育的新大门,但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的职业教育路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让中国制造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生命!

[1]范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现状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06).

[2]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36):1.

(作者单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双师职业院校
盐工学人
——宋辉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