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新疆高职院校抵御与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教育策略

2017-11-25张振东覃岳虹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疆校园高职

张振东 覃岳虹

新时期新疆高职院校抵御与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教育策略

张振东 覃岳虹

本文就加强新疆高职院校抵御宗教渗透工作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认为要抵御宗教向新疆高职院校渗透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等教育活动,进行家校联合,提出可操作性的相应对策。

抵御防范 宗教渗透 新疆高职校园 学生信教

一、要坚定不移地防范宗教向新疆高职校园渗透

新疆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新疆高技术人才的重任,是培育新疆合格建设者的摇篮。高职学院的学生普遍年龄比较小,有的学生从小受到家庭宗教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预科学生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所拉拢、引诱、利用。境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打着宗教的幌子在校园传播宗教及宗教极端思想,从事非法宗教活动,严重影响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在新疆高职院校开展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教育活动,实际上了是教育新疆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科学无神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新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建设美好家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疆高职校园内存在学生信教、从事宗教活动的现象。发现有学生在斋月期间封斋、也存在穿戴具有宗教色彩的服饰的学生;发现有学生在宿舍和清真寺做“乃玛孜”;存在部分学生在校园外,尤其是返乡后参加宗教活动的现象,也有在校园建立组织和团伙传播宗教的事件,而境外敌对势力也加快了向高职校园宗教渗透的力度,千方百计地利用宗教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在学生中推销其政治和价值观念,为从事宗教极端活动打下思想基础。其拉拢学生信教,渗透活动方式不断翻新、形式多样,比如:同学会、同乡会、老生与新生聚会、打着“宗教可以使人从善”,“宗教可以治病”等幌子慢慢拉拢学生,其渗透的隐蔽性和迷惑性更加强。因此,反宗教向高职校园渗透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斗争,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二、防范宗教向新疆高职校园渗透的措施

(一)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是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重要措施。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发扬党的群众路线,走进学生宿舍、教室、食堂,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关心学生,解决学生的困难,要与学生交朋友,增加民族学生更多思想交流的机会,实践证明我们要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利用寒暑假到“结对子”、交朋友的学生家访。家庭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学生从小受到家庭宗教文化的影响,调查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南疆学生做 “乃玛孜”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不做会很难受。有些学生认为戴黑头巾是民族的风俗习惯,从小父母就要求她们戴头巾,不戴难受。有些学生在学校里不敢做 “乃玛孜”,放假回家在家里父母的支持下做“乃玛孜”。所以这就给我们防范宗教向高职校园渗透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要把“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开展起来,学院每个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联系多名南疆贫困学生,经常进入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和学生有效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电话、手机、微信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也可以利用假期到学生家里家访,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有信仰或参加宗教活动的学生和家庭成员或亲属中有信仰或参加宗教活动的学生,要加强马克思无神论的教育,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信息的同时,了解家庭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谈话,“一对一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学生中去,到宿舍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困,掌握他们校内外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掌握、化解其不良情绪,及时解决其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院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老师要和“结对子”的学生成为朋友,通过各方面长期的接触和团结友爱的帮助,学生会像父母一样信任老师,会把自己的困惑和思想与老师交流。老师真心实意地帮助,使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关爱,内化为感谢、感激、感恩,以专心学习、勤奋学习报效社会。

(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实现“中国梦”和学生自己的梦想结合起来

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为反对宗教向校园渗透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展党团共建、团日活动、主题实践等活动引领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充实的生活态度。通过道德讲堂,学习模范人物,引领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使学生知荣知耻;开展“六好”、“三爱”、“四个认同”教育活动。发挥党团作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新媒体等宣传形式,提高广大师生对非法宗教活动给个人、社会危害性的认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可以使各族人民在更高水平上享受更多的自由、平等;只有社会的公正、法治才能保障人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维护民族团结,反对“三股势力”的积极性,激发爱国热情,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

(三)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

从学生方面看,由于从小受家庭的影响,一些学生本身就存在比较浓厚的宗教情结,靠强硬的行政管理或机械的强行命令会产生学生的内心抵触,是解决不了学生的思想根源问题的。特别是刚进校的预科学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常识不了解,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很容易被境内外敌对分子拉拢信仰宗教,从而从事非法宗教活动。思想决定人的行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在预科班开设马克思宗教常识课,宣传科学无神论,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无神论观点;让学生明白宗教活动不是民族风俗习惯;合法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有本质区别。科学无神论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创新和改进,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宗教,宗教的本质什么;让学生清楚宗教极端势力打着宗教的幌子,歪曲教义,是反人类、反社会的 。思政课教师要多开展”科学无神论”的讲座,特别要求民族老师授课,要以理服人,以鲜活的案例说服学生。上课要接地气,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心中的模糊认识要耐心、深入浅出地讲解。

(四)开展新疆“三史”教育,弘扬新疆精神

新疆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利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在师生中长期开展对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教育,让学生非常清楚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地方,我们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相互尊重。新疆的发展凝聚着各民族共同的汗水,今天新疆的发展是“三个离不开”的最好见证。使学生深刻认识新疆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民族团结友爱,倍加珍惜和维护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激发出学生对新疆的热爱和建设家乡,维护稳定的信心。上课不能照本宣科,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教育形式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讲授、听报告、学习报纸、传达文件、写心得体会等常规方法上,要有创新,要采取参观、辩论、演讲、要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实际深入展开讨论,达到实效性。

(五)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筑起抵御宗教渗透的钢铁长城

在校园里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使各族学生通过手拉手、心连心、交朋友,消除隔阂、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学院每一名干部,每一名党员,每一名教职工,都和自己的学生结对子,发自内心地把认亲户当朋友、当亲人,设身处地为结对学生着想,真正把结对学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带着感情去结亲,带着关爱去学生家认亲,带着责任去帮助学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学生,不走过场、学生有啥困难帮一帮,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到家庭情况清、学生发展目标清、就业技能清、学生的思想清,各项需要清,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最希望办、最迫切办、眼下能够办好的实际问题。距离就是这样一点点拉近的,时间久了,师生就会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形成血浓于水的父子情。

(六)依法治校,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依法治理宗教渗透和校园传教行为

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和教育“两个不得”、“五个严禁”,筑牢思想防线。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教育引导、阻断渠道、依法处理。建章立制,加强对学生宿舍的检查力度,学院支部书记办公室要安排在学生宿舍,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要不定期、不定时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坚决杜绝学生在宿舍做“乃玛孜(礼拜)”的现象的发生。严格排查学院及周边环境,尤其是星期五“居玛日”期间,学院要组织人员对民族班和民族学生进行清查,在“清真寺”旁守候,确认是否本校学生。对学生在宿舍做“乃玛孜(礼拜)”、到“清真寺”做礼拜的同学,要严肃处理,对屡教不改的同学甚至开除;对在校学生穿戴宗教服饰、阅读、传播宗教书籍的学生要按学院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此工作要常抓不懈,防止反弹。严格管理学院和二级学院、班级的网络QQ 群和微信群,禁止在校园网络中传播带有宗教色彩和不健康的信息,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引导的合力。要以班级为单位检查学生手机有没有带有宗教内容的宣传品。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授课内容,排查、杜绝本院教师和外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借机传教,发现后给予纪律处分,并依法治理。要严格校园和宿舍的登记制度,严禁学校以外的人员进入校园。

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斗争。宗教事务的敏感性要求我们必须讲究工作艺术,贯彻国家法律、政策,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应对。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和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1]杨红.加强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工作的思考[J].科学与无神论,2013(2):29~31.

[2]宋新伟.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抵御宗教向学校渗透的相关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30(4):12~15.

(作者单位: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

张振东(1971-),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新疆党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覃岳虹(1957-)男,壮族,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新疆校园高职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新疆多怪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