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籍保护工作中的“藏”与“用”
2017-11-25李露
李 露
浅谈古籍保护工作中的“藏”与“用”
李 露
阐明古籍资源的价值,分析古籍保护工作中“藏”与“用”的关系,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发现目前古籍保护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案。
古籍保护 收藏 利用
一、古籍的定义
所谓古籍,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古代的书籍。今天我们讨论的古籍就是指自唐有雕版印刷术以来一直到1911年之前所产生的所有的印本和写本。同时,国际上通用的对我国古籍以清入关(1644年)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无论是官刻、私刻,无论是抄本、写本,都统一归为古籍善本。这些古籍,所承载的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因此,妥当地保存好这些古籍,并合理利用古籍,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二、古籍保护中的“藏”与“用”的关系
由于古籍价值具有多重性,它既因为承载了时间的积蓄有了文物价值,又因为其本身内容而有了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对于古籍到底应该偏重于保护还是偏重于利用,怎么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古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好其作用,既能保存好它的文物价值,又能深入挖掘它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是需要思考并讨论的。
三、古籍的“藏”与“用”之间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90年代以前,我国古籍保护的观念尚未完全形成,那时候的古籍甚至可以和普通书籍一样外借。之后,随着古籍保护思想深入收藏单位人心,很多单位对古籍的使用设置了非常严格的条件。这样一来,虽然确实减少了古籍的破坏和损耗,保存了古籍的文物价值,但却使得大部分的古籍束之高阁,并没有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古籍存有的意义背道而驰。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对文化方面的重视,古籍保护资金方的投入也逐年增多,很多收藏单位都建立了大型的地下书库,购置了先进的温控以及通风设备,派专人管理严格控制进出库人数。然而我们的观念却没有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对古籍文献仍然是重藏轻用,严重阻碍了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和资源分享。
四、处理好古籍的藏与用之间的关系
(一)将古籍制作成缩微文献复制保存
古籍因其不可再生性,所以必然不能让其频繁调出遭破坏。然而将其制作成缩微文献就可以将这一矛盾解决。国家在1985年成立了专门的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专门用来抢救那些需要保存而又不适合频繁流通的旧报纸、旧期刊和古籍善本等文献资料。这样一来,馆藏古籍文献就能作为缩微胶片提供给读者,既解决了读者对古籍的文献借阅问题,又能避免古籍在流通中的损失。
(二)建设古籍数据库
从20世纪90年代起,建设古籍数据就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古籍资料制成图像光碟、全文检索或图文光碟,读者只需要用计算机就可以轻松调阅所需资料。现在有很多珍贵并且稀少的古籍,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多人共享,让古籍资料实现了其真正价值,并且也让古籍得到了保护。
(三)积极推进古籍修复工作
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同时加快对濒危古籍的修复工作。古籍的濒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加快的,因此修复古籍的工作也是一个长久且持续性的工作。修复古籍要将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古籍修复水平,重点修复濒危古籍。
(四)完善古籍的著录、分类、编目工作
为了让读者更清晰更准确地查找到所需古籍资料,古籍编目工作者既需要有专业的编目知识,更需要有敬业的精神和负责的态度。当然,编目者也需要一套规范完善的编目程序和编目标准。因此图书馆内拥有一套科学、健全的目录体系有助于读者准确地查找到需要的书籍。
(五)根据情况制定科学和人性化的借阅制度
古籍管理者应该适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借阅制度,并根据读者借阅情况,适时调整规章制度。古籍借阅的规章制度应该以让读者充分利用古籍文献资料的前提下保护好古籍文献。对一些无需版本信息而只需要查看文献内容的古籍研究者,可以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新版古籍;对那些真正需要对古籍文献进行研究的学者,应该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古籍借阅,真正实现“为书找人”和“为人找书”的原则。
(六)编写文献提要
挖掘文献内涵,编制文献提要是开发利用文献并保护好文献的一种间接手段。文献提要的出版,可以让读者对所需文献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同时可以让读者只需要检索文献提要就判断是否是自己所需资料。由此可以看出编制文献提要,既可以让古籍文献得到有效利用,又可以避免对古籍文献大量无谓的提取。编写文献提要时,可以将一些利用率高的文献,将书中大致内容,版本信息,作者信息进行详细著录,使读者能充分了解该书尽可能多的信息。
(七)提高古籍部工作人员素质
古籍部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影响读者对古籍借阅的兴趣和热情。工作人员既需要有专业的古籍知识做背景,也需要热情的工作精神。只有工作人员的古籍知识提升,才能在读者需要借阅古籍时,为其提供尽可能精准的服务。只有工作人员工作热情,读者才不至于对本来就枯燥乏味的古籍文献愈发缺失兴趣。
[1]《缩微摄影技术等级标准培训教材》编委会.缩微摄影技术等级标准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2]王世伟.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湖北省图书馆)